從論文和專利透視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發展_kaiyun体育登入口-省級教育新聞網站

kaiyun体育登入口

首頁 > 職業教育 > 正文

從論文和專利透視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發展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18日16:42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以論文和專(zhuan) 利為(wei) 數據基礎,從(cong) 科研生產(chan) 力、科研影響力和科研創新力三個(ge) 方麵觀察“十三五”期間我國高職院校科研發展。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高職院校科研活躍度保持基本穩定,科研產(chan) 出區域分布不均,“雙高”建設院校核心期刊科研成果數量多,行業(ye) 特色鮮明的職業(ye) 院校成績突出。高職院校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發文數量占比小,科研影響力有待提升。高職院校知識產(chan) 權意識明顯提升,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和授權量呈現快速增長,但1/3以上高職專(zhuan) 利被引證數量與(yu) 引證率低,僅(jin) 兩(liang) 成高職院校有專(zhuan) 利轉讓,高職院校的專(zhuan) 利質量有待提升。

  高職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科學研究,並以此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社會(hui) 服務能力和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能力。尤其在“十四五”時期,職業(ye) 教育要實現提質培優(you) ,增強適應性,更需要高質量的科研作為(wei) 智力支撐。挖掘並分析高職院校科研發展數據,分析科研總體(ti) 狀況,對提高高職院校科研質量,促進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yi) 。

  筆者以中國知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的論文(簡稱“中文期刊論文”)、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SCI/SSCI/A&HCI/ESCI論文(簡稱“WoS論文”)以及IncoPat合享專(zhuan) 利數據庫的專(zhuan) 利(簡稱“中國專(zhuan) 利”)為(wei) 數據樣本,從(cong) 科研生產(chan) 力、科研影響力和科研創新力三個(ge) 方麵觀察“十三五”期間我國高職院校的科研發展。

  科研生產(chan) 力分析

  科研生產(chan) 力主要從(cong) 科研論文數量角度來觀察高職院校的科研情況,包括中文期刊論文數量和WoS論文數量兩(liang) 個(ge) 方麵。

  2016—2020年,高職院校在中文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發文量總體(ti) 保持穩定。在WoS期刊發文總量不大,但總體(ti) 穩步增長(表1)。

  高職院校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仍有待提升。據統計,2016—2020年,發文數為(wei) 0的高職院校分別為(wei) 212所、188所、156所、125所和99所,呈遞減趨勢,但到2020年,仍有近7%的高職院校從(cong) 未發文。另外,約四成高職院校從(cong) 未在WoS期刊上發文。

  核心期刊發文數量區域活躍度差距較大。江蘇、河南、廣東(dong) 、浙江的高職院校在核心期刊總發文量、WoS總發文量以及北大核心發文量、CSSCI發文量四項排序中,都進入了前五,顯示了較強的實力。四川、河北、重慶、湖南此四項均在前10名。

  “雙高”建設院校核心期刊科研成果數量多。2016—2020年,“雙高”建設院校在中文期刊發文194018篇,占全部高職院校發文620783篇的31%,在核心期刊上發文33070篇,占全部高職院校核心期刊發文85378篇的38%。北大核心、CSSCI和WoS發文數量前20的高職院校中,“雙高”建設院校均占有16席,從(cong) 側(ce) 麵體(ti) 現出高水平高職院校與(yu) 高水平科研的高度相關(guan) 性。

  科研影響力分析

  科研影響力通過論文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和h指數三個(ge) 維度來觀察。h指數是指在一定期間內(nei) 發表的論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頻次不低於(yu) h次,是衡量學術數量和學術質量的混合量化指標,數值越大表明學術文獻的參考價(jia) 值和影響力越大。

  我國高職院校有19個(ge) 專(zhuan) 業(ye) 大類,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由於(yu) 學科間差異較大,筆者借鑒《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年版)的期刊分類,檢索全國高職院校在不同學科、不同專(zhuan) 業(ye) 研究的活躍度和競爭(zheng) 力。

  研究顯示,“十三五”期間,在北大核心期刊各學科門類中,高職院校總體(ti) 發文量占比較小,並且呈現出不平衡。教育類占比相對較高,為(wei) 19%,其次為(wei) 輕工類和交通類,醫藥衛生類發文所占比例最低。

  分學科核心期刊發文統計中,有行業(ye) 背景院校發文優(you) 勢凸顯。對在各個(ge) 學科裏湧現出來的論文被引、篇均被引和h指數綜合成績突出的院校進行分析,這些院校普遍在這一領域專(zhuan) 業(ye) 積澱深厚,絕大部分為(wei) “雙高”建設院校,部分院校如黃河水利職業(ye) 技術學院同時在幾個(ge) 學科排名前10,體(ti) 現出相當強的科研影響力。這一現象有待進一步關(guan) 注與(yu) 研究。

  職業(ye) 教育和教學研究成績突出院校普遍建有專(zhuan) 門的科研平台。職業(ye) 教育和教學研究成果主要呈現在職業(ye) 教育類相關(guan) 的刊物,對成績突出的職業(ye) 院校分析發現,都非常重視職業(ye) 教育科研,建有職業(ye) 教育研究平台。如,浙江金融職業(ye) 技術學院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職業(ye) 技術教育分會(hui) 會(hui) 長單位,寧波職業(ye) 技術學院有“發展中國家職業(ye) 教育研究院”,深圳職業(ye) 技術學院設有“新時代中國職業(ye) 教育研究院”,金華職業(ye) 技術學院有“浙江省現代職業(ye) 教育研究中心”,等等。

  科研創新力分析

  專(zhuan) 利作為(wei) 一種衡量技術創新水平的標誌性指標維度,能夠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職業(ye) 院校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及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我們(men) 從(cong) 專(zhuan) 利申請量、專(zhuan) 利授權量、專(zhuan) 利授權率、專(zhuan) 利轉讓量、專(zhuan) 利轉讓率以及專(zhuan) 利引證量、專(zhuan) 利引證率幾個(ge) 維度來觀察“十三五”期間我國高職院校專(zhuan) 利成果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國高職院校知識產(chan) 權意識明顯提升,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和授權量呈現快速增長。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從(cong) 2016年的年申請量22524件,獲得專(zhuan) 利授權2978件,上升到2020年專(zhuan) 利申請量53510件,年獲專(zhuan) 利授權44698件(表2)。其中,實用新型專(zhuan) 利申請數和獲得授權數最多,分別占比61.6%、74.9%。從(cong) 獲得授權的比例上看,外觀設計專(zhuan) 利獲得授權的比例最高,為(wei) 66%;其次是實用新型專(zhuan) 利,為(wei) 63%;發明專(zhuan) 利獲得授權的比例最低,為(wei) 25%。

  超過1/4的高職院校近5年無專(zhuan) 利申請,專(zhuan) 利意識和關(guan) 注度有待提高。2020年,我國高職院校專(zhuan) 利數申請校均為(wei) 36個(ge) ,592所高職院校專(zhuan) 利數超過平均數,占40%;471所高職院校專(zhuan) 利數量低於(yu) 平均數;405所高職院校專(zhuan) 利申請數為(wei) 0,占比27.5%。在專(zhuan) 利申請數量前20的院校中,江蘇高職院校占50%。

  1/3以上高職院校有發明專(zhuan) 利申請未獲得授權,專(zhuan) 利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以發明專(zhuan) 利為(wei) 例,有發明專(zhuan) 利申請的高職院校有798所,277所院校有申請無授權,其中有的院校申請數量超過100項甚至200項,但無一獲得授權,專(zhuan) 利的創新性需要提高。數據顯示,溫州職業(ye) 技術學院發明專(zhuan) 利申請數量最多,獲得發明授權數量最多,成績突出。

  專(zhuan) 利被引證數量與(yu) 引證率有待提高。數據顯示,專(zhuan) 利有被引用過的院校為(wei) 770所,占有專(zhuan) 利成果的院校的72%。這表明,有293所院校有專(zhuan) 利成果但從(cong) 未被引用,高職院校專(zhuan) 利的技術先進性及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被引證排名前20的院校,平均專(zhuan) 利被引用數(被引證/專(zhuan) 利數)最高的為(wei) 31%,被引證次數與(yu) 被引證比率最高為(wei) 2.49,專(zhuan) 利引證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僅(jin) 兩(liang) 成的高職院校過去5年有專(zhuan) 利轉讓,比例較低。過去5年,有專(zhuan) 利轉讓的院校290所,占有專(zhuan) 利申請院校的27%,不足全部高職院校的兩(liang) 成,比例較低,高職院校專(zhuan) 利的實用性有待提升。在專(zhuan) 利轉讓數排序前20位的院校中,僅(jin) 有不到一半的院校轉讓率超過10%。以被轉讓數為(wei) 序,“十三五”專(zhuan) 利轉讓數前20的高職院校情況如表3。(作者:劉紅 匡惠華)



責任編輯:鄭國梁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