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jun) 主力12萬(wan) 人一舉(ju) 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jun) 千裏躍進,到11月共殲敵3萬(wan) 餘(yu) 人,建立33個(ge) 縣的民主政權。
——摘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簡史》
這是一所在石林會(hui) 議舊址上創建的學校
為(wei) 貫徹中共中央、中央軍(jun) 委和毛澤東(dong) 主席製定的“兩(liang) 翼鉗製、中央突破、三軍(jun) 配合”戰略方針,1947年6月1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jun) 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石林(現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中石林村)法隆寺召開了晉冀魯豫野戰軍(jun) 各縱隊首長會(hui) 議,史稱“石林會(hui) 議”。這次會(hui) 議,讓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豫北小鎮聲名鵲起,成為(wei) 千裏躍進大別山的策源地和始發地。
1948年5月,因當地村裏沒有像樣的房子可以成立學校,東(dong) 、中、西三個(ge) 石林村武衛會(hui) 認為(wei) 劉鄧大軍(jun) 曾在此召開過重大的軍(jun) 事會(hui) 議,對革命事業(ye) 的傳(chuan) 承發展有著特殊意義(yi) ,就在此成立了識字班,也就是鶴壁市山城區石林中心小學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後,石林中心小學的學子積極投身到服務國家建設當中,先後創辦了豫興(xing) 煤機、萬(wan) 豐(feng) 機械、海格化工等著名企業(ye) ,解決(jue) 了當地勞動力就業(ye) 問題,為(wei) 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做出了卓越貢獻。學校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men) 在各行各業(ye) 奮鬥著、傳(chuan) 承著……
2005年,學校搬遷新址,曾經的石林中心小學也已改建成了“石林會(hui) 議紀念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wei) 河南省第一批重點建設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河南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等。
為(wei) 了讓師生傳(chuan) 承革命先烈遺誌、弘揚劉鄧大軍(jun) 精神,學校始終以弘揚紅色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依托,努力植根紅色文化沃土,創建現代化文明校園。
每年清明,學校都會(hui) 組織全校師生到烈士陵園和國防教育基地舉(ju) 行告慰、緬懷先烈活動。一件件文物、一張張圖片、一個(ge) 個(ge) 故事、一幕幕場景,都深深震撼著師生。學校師生與(yu) 曆史對話、與(yu) 英雄相遇,在實踐中體(ti) 驗感悟,在感悟中升華情感,將英雄精神、紅色基因持續傳(chuan) 承。
不僅(jin) 如此,學校還定期舉(ju) 行愛國主義(yi) 教育講座、紅歌傳(chuan) 唱、爭(zheng) 做新時代好少年、紅色研學等活動,以此熏陶感染全校師生,讓師生堅定理想信念,深化對黨(dang) 、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從(cong) 而把知識內(nei) 化為(wei) 信念、外化為(wei) 行動。讓師生學會(hui) 感恩,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師生愛祖國、愛家鄉(xiang) 的熱情。開展多彩社團、陽光大課間等活動,培養(yang) 學生的競爭(zheng) 意識、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增強其自主管理能力,張揚個(ge) 性,發展特長。
如今的石林中心小學,校園文化以紅色傳(chuan) 統教育為(wei) 主,時刻提醒著師生勿忘曆史,砥礪前行。2018年,學校組織教師經過走訪考察,搜集資料,編寫(xie) 了校本教材《紅色石林,魅力家鄉(xiang) 》,詳細記錄了“石林會(hui) 議”和家鄉(xiang) 文化。石林中心小學依托紅色資源,以紅色舊址為(wei) 課堂,以紅色史料為(wei) 教材,以紅色文化為(wei) 載體(ti) ,讓學
生走進紅色曆史,感受紅色教育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把紅色精神作為(wei) 一種寶貴精神財富,在校園裏代代相傳(chuan) 。
每學期開學、“七一”、“十一”,學校黨(dang) 支部都要組織黨(dang) 員教師到“石林會(hui) 議”舊址重溫入黨(dang) 誓詞,鼓勵並要求每一位黨(dang) 員教師模範做到遵紀守法、廉潔從(cong) 教,顧大局,識大體(ti) ,以自己的模範帶頭作用去影響、帶動普通教師和廣大群眾(zhong) 。
在紅色基因推動下,學校先後被評為(wei) 河南省首批鄉(xiang) 村溫馨校園示範校、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示範家長學校、農(nong) 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應用示範校,鶴壁市標準化少先隊大隊、優(you) 秀少先隊集體(ti) 、平安校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