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堅持以改革破難題、促發展,以改革增動力、激活力,圍繞補短板、提質量、揚優(you) 勢,推出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到全麵提升。
一、聚焦優(you) 化效能,打造高品質學校
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出台了集團化辦學、城鄉(xiang) 學校“手拉手”等指導意見,推進“老校+新校”“強校+弱校”及“教育聯盟”“教育集團”等辦學模式改革,通過統一管理模式、加強製度共建、暢通教師交流、共享教學資源、融通校園文化,充分發揮優(you) 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有效擴充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麵。目前,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團22個(ge) ,結對幫扶學校119對。同時,支持鼓勵各縣區進行探索創新。例如淇濱區按照“一體(ti) 化辦學、協同式發展、捆綁式考核”的思路,采取“總校+分校”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城鄉(xiang) 教育共同體(ti) 全覆蓋。
推進教育治理體(ti) 製改革。嚴(yan) 格招生管理,實行義(yi) 務教育招生網上報名、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實行優(you) 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nei) 初中學校的辦法,分配生比例不低於(yu) 50%;推進依法治教,與(yu) 公檢法司部門聯動,全市所有學校均配齊法治副校長和校外法治輔導員,開展依法治校示範校創建,4所學校獲省級依法治校示範校,24所學校獲市級依法治校示範校。
全麵推進課後服務改革。按照“屬地管理、學校為(wei) 主、自願參加、公益惠民、穩妥推進”的原則,自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市範圍內(nei) 試點開展了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56所學校3.7萬(wan) 餘(yu) 名學生進行了試點,贏得了家長的一致好評。2020年,鶴壁市教體(ti) 局聯合市委改革辦等六部門出台《鶴壁市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方案》,從(cong) 2020年秋季學期起,全市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麵推進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
二、聚焦全麵發展,培育高素質學生
深化思政課改革。配足配齊思政課教師,並開展全員線上培訓,成立思政課教研指導委員會(hui) ,開展教學展示、精品項目評選等活動。圍繞淇河文化等主題開發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疫情期間,開展了“把災難當教材,與(yu) 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把戰“疫”變課堂,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理解責任,鶴壁市微隊課《中國速度背後的秘密》等被評為(wei) 省紅領巾名師微隊課等。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行課堂教學“新常態、大視導”改革,推廣“高效閱讀”“三個(ge) 設計”等教學模式改革,全市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一本上線人數、高分考生數量連年遞增。
深化勞動實踐改革。開發實踐課程32種,開發“紅色經典”“傳(chuan) 統文化”“現代科技”三大主題十條精品研學路線,2020年組織69所學校2萬(wan) 餘(yu) 名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103期,創建省級中小學社會(hui) 實踐教育基地2家、市級中小學社會(hui) 實踐教育基地11家。
三、聚焦配強隊伍,建設高水平師資
加強教師配備管理。聯合鶴壁市編製部門進一步加大編製統籌使用力度,完善各縣區教職工編製核定,建立了教師編製動態調整機製,2019年以來共調整編製878人次,激發了縣區及時補充教師的主動性;建立了教師常態化補充機製,兩(liang) 年來全市補充教師1500餘(yu) 人,其中,招聘農(nong) 村教師630餘(yu) 名,師資力量進一步充實,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得到改善;推進縣(區)域內(nei) 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兩(liang) 年來共交流校長、教師1200餘(yu) 人,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提升教師待遇水平。嚴(yan) 格落實鄉(xiang) 村教師生活補助、班主任津貼、地方教齡津貼等政策,將教師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提高5%—8%,在省定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班主任津貼,提升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
強化教師培訓培養(yang) 。成立市教育培訓中心,推動國家、省、市、縣、校教師培訓5級聯動,2020年,選派2500餘(yu) 名教師參加“國培”“省培”,市級投入440餘(yu) 萬(wan) 元用於(yu) 思政、骨幹教師等七大類1.17萬(wan) 餘(yu) 人培訓,全市全年共培訓教師2.2萬(wan) 餘(yu) 人次,同比增長6.5倍,220餘(yu) 名教師獲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水平不斷提升。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師德師風第一課製度,將師德師風作為(wei) 學校首項製度規範,作為(wei) 各類培訓、學習(xi) 的首要內(nei) 容,堅持正麵引導和嚴(yan) 肅處理並重,在全係統開展師德主題教育,並將師德師風納入教師職稱評定、資格注冊(ce) 、評優(you) 評先考核內(nei) 容,實行一票否決(jue) 製,全市教風校風明顯改善。(鶴壁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