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首頁 > 市縣動態 > 正文

洛陽市澗西區:助力強區建設,展現教育擔當

發布時間:2021年06月18日16:20 來源:教育時報

  近年來,洛陽市澗西區教育係統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麵落實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hui) 精神,聚焦“千億(yi) 強區、首創之區、品質澗西”建設目標,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wei) 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以改革推動發展、提高質量、促進公平、增強活力,著力推動澗西教育由硬件建設向質量提升、由外延增長向內(nei) 涵發展、由“有學上”向“上好學”三個(ge) 整體(ti) 性轉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書(shu) 寫(xie) 了澗西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堅持強基固本,擰緊思想政治“總開關(guan) ”。始終把加強黨(dang) 的領導作為(wei) 根本保證,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黨(dang) 建領航教育的作用,以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為(wei) 著眼點,牢牢把握好正確辦學方向,把立德樹人內(nei) 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是發揮思政鑄魂育人作用。緊緊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問題,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主渠道、主力軍(jun) 建設,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jia) 值導向貫穿到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將愛國主義(yi) 教育作為(wei) 思想政治工作主題,著力培養(yang) 師生社會(hui) 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全麵加強宗教問題專(zhuan) 項治理,抓好校園文化陣地建設。二是增強學校德育工作實效。堅持“五育”並舉(ju) 、德育為(wei) 先,積極探索德育工作課程化,組織編寫(xie) 《德行天下》區本教材,將德行教育納入常規教學,引導學生從(cong) 課程學習(xi) 中獲得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wei) 習(xi) 慣。充分運用“我是接班人成長檔案暨道德銀行”評價(jia) 平台,將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hui) 生活中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表現進行記錄、評價(jia) 、表彰,形成家庭、學校、社會(hui) 教育合力。積極引導學生從(cong) “一”做起,從(cong) “小”做起,把“日行一善”作為(wei) 量的積累,積善成德,立德踐行,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踐行者和傳(chuan) 播者,用實際行動完成好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答卷。三是構建家校共育工作體(ti) 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坊,組建澗西家庭教育講師團和誌願者小分隊,深入學校、社區進行針對性的一對一谘詢和幫扶,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富有區域特色的澗西家庭教育模式。同時,在“澗西教育”公眾(zhong) 號設立“家庭教育微課堂”“家庭教育信箱”“家庭成長寶典”,打造“慧老師”“澗小西”“洛小陽”,以生動形象展示澗西家校共育成果。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澗西教育的心理健康特色品牌符號和特色品牌項目:“澗小西”心理援助熱線(專(zhuan) 家熱線)、“心理調適3分鍾”(專(zhuan) 業(ye) 心理推文分享)、慧老師“心援說”(專(zhuan) 家支招),采用線上與(yu) 線下援助相結合,幫助青少年緩解心理危機,樹立生活信心,健康快樂(le) 成長。


  堅持守正創新,打好教育改革“組合拳”。堅持把體(ti) 製機製改革作為(wei)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不斷增強教育發展動力和活力。一是優(you) 化校長管理。堅持校長專(zhuan) 業(ye) 化、職級化發展,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製和去行政化改革,擴大辦學自主權。堅持梯隊培養(yang) 、分級聘任,對符合資格條件的校長進行綜合評定、分級聘任、分層培養(yang) ,發揮優(you) 秀校長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優(you) 秀校長從(cong) 優(you) 質學校向薄弱學校流動,推進基礎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二是完善“學區長製”。將區屬學校優(you) 化調整為(wei) 9大學區,中心學校與(yu) 偏遠學校結成片區學校,學區長學校負責學區內(nei) 的學校管理、教師培訓、教研交流等,發揮組織協調、管理指導作用,實現名校優(you) 質資源最優(you) 化、輻射範圍最大化,使不同發展層次的學校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三是抓實“三名”工程。“名校長”培養(yang) 方麵。積極探索“專(zhuan) 業(ye) 課堂、專(zhuan) 業(ye) 引領、專(zhuan) 業(ye) 評教、專(zhuan) 家評議”的“四專(zhuan) ”課程實施體(ti) 係,打造高效課堂“立教”,學校副校長上模式研討課示範引領“帶教”,校長觀看視頻實錄課評課“興(xing) 教”,聘請學術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對副校長上課、校長評課打分評議“研教”,著力培養(yang) 學科專(zhuan) 家型校長隊伍。“名師”培養(yang) 方麵。首創了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階層評比的“杏壇先鋒”活動,讓教師學有榜樣、趕有標準,實現示範引領,同時,發揮區內(nei) 名師輻射帶動作用,以名師育名師,通過名師帶課題、帶徒弟、帶活動,實現1年新入職教師有幫帶,3—5年新教師發展有目標,10年以上成熟教師發展有引領,實現各層次教師協同發展,形成有一定規模的省、市、區三級名師、骨幹教師梯隊。“名校”培育方麵。實施“強校工程”,以學校發展實力和師資培養(yang) 能力為(wei) 標準,開展對全區中小學校的分層認定、分層管理,分為(wei) 教師發展學校、校本研修學校和項目提升學校三個(ge) 層次。各類學校分別承擔不同級別的對內(nei) 、對外教師分層培養(yang) 及學科培訓任務,在聚焦教師發展的任務驅動中實現每所學校深度發展。


  堅持先行一步,按下質量提升“快進鍵”。堅持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wei) 教育工作的中心線,不斷推動全區教育事業(ye) 更有特色、更有亮點。一是打造教研“新載體(ti) ”。依托澗西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建設,嫁接國內(nei) 教育名校或高校,成為(wei) 教培基地、研學基地、教育科研基地,與(yu) 優(you) 質和教育前沿的研究方向主動對接,帶動教育教學改革科學、高效發展。將教育教學研究基地打造成為(wei) 教育研發的“孵化器”和培育服務澗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教育超市”,以及鏈接政府、高校、機構、學校、企業(ye) 、社區、教師、學生、家長的教育大平台,形成澗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場域載體(ti) 。二是用好課堂“主渠道”。以“植根課堂,快速成長”為(wei) 主題,以品牌學科建設為(wei) 引領,將現有課堂模式進行梳理提煉、分類整理,對實操性和實用性俱佳,學科特色凸顯,教學效果顯著的課堂模式進行整合提升,全麵優(you) 化課堂教學。大力開展“課堂實訓”活動,聚焦一線學校課堂改革優(you) 秀經驗,聚焦課堂教學重難點問題,聚焦教師素養(yang) 提升和學生全麵發展,通過教、研、學、訓、練、評、議,建設多元、立體(ti) 化的課堂實訓活動,讓學校、教師通過實訓學有榜樣、學有所獲。三是唱響課改“主旋律”。落實課改新理念和課標新要求,聚焦“基於(yu) 課程標準,培養(yang) 學生全麵發展素養(yang) ”的教學理念,每學期定期組織開展全區教師參與(yu) 的教材專(zhuan) 題培訓、優(you) 質課評比等係列活動,以活動引領抓課標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化課改實踐,經過積極探索,各學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情智課堂”、“溫潤課堂”、“精彩課堂”等27種課堂教學模式,呈現百花齊放、昂揚向上的教改局麵。


  堅持改革強師,構建教育人才“新高地”。堅持把教師隊伍作為(wei) 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在教師培訓、管理、配備上謀新篇,下真功,見真章,真正把澗西打造成人才高地。一是教師培訓製度化。緊緊圍繞“學區培訓特色發展,全區教師受益”的工作思路,創新實施“學區自主創新培訓”,將培訓主動權交給每個(ge) 學區,各學區自主籌劃年度培訓,采取“學區特色培訓+小學科培訓+家長、學生培訓”的立體(ti) 培訓框架,先後聘請武瓊等50餘(yu) 位國內(nei) 知名專(zhuan) 家,作專(zhuan) 題培訓累積50餘(yu) 場,參培教師7000餘(yu) 人次,實現了“質”和“量”的同步快速提升。二是教師管理精準化。創新實施“4+1”新教師跟崗培訓製度,即為(wei) 每位新入職的教師安排一名非本校的省市級名師帶教,師徒結對為(wei) 期一年。每位新教師4天在本校滿額工作,1天到帶教的名師學校全天候脫產(chan) 跟崗學習(xi) ,讓新入職教師的成長期在名師帶教中高效率、高品質提升,最大限度發揮名師輻射作用。三是教師配備係統化。製定合理有效的“縣管校聘”工作實施方案,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wei) “係統人”,鼓勵各級名師、骨幹教師等向薄弱偏遠學校流動,利用政策紅利,真正讓優(you) 質師資流動起來,逐步實現全區教師資源均衡發展。


  堅持惠民利民,織密教育發展“公平網”。堅持把教育公平公正作為(wei) 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一是幼兒(er) 園建設步伐加快。堅持公益普惠根本方向,將公辦幼兒(er) 園建設納入每年的民生實事,實現幼有所育的發展目標。目前,全區公辦園在園幼兒(er) 占比54.02%,普惠性幼兒(er) 園在園幼兒(er) 占比85.76%,實現學前教育全覆蓋。加快公辦園建設,建設路幼兒(er) 園基礎改擴建工程已完工,珠江路幼兒(er) 園正在進行裝修設計,投入使用後,可新增360個(ge) 學位。紮實開展小區配套園專(zhuan) 項治理工作,目前,已辦成公辦園3所、普惠性民辦園6所。二是“樂(le) 成長”全麵實施。在區屬各中小學校全麵開展“樂(le) 成長”課後服務,受益學生4萬(wan) 多名,有效破解中小學生“放學早、家長接送難”問題。三是“大班額”治理成效顯著。全區“大班額”從(cong) 2016年的123個(ge) 到2020年消除最後一個(ge) “大班額”,連續6年起始年級杜絕了“大班額”,平均班額從(cong) 56人下降到50人,實現控製到零的工作目標。四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推進。圍繞“三抓兩(liang) 促六聚焦五同步一品牌”工作重點,推動澗西教育信息化建設由“大寫(xie) 意”向“工筆畫”轉變,先後榮獲市教育信息化模範縣區、省“教育信息化2.0示範區”培育區等榮譽稱號。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開展信息化建設,實現區屬學校“班班通”、校園網、計算機教室全覆蓋。五是招生公平得到保障。高度關(guan) 注特殊群體(ti) ,實現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yi) 務教育階段“應入盡入”;推進適齡殘疾兒(er) 童少年教育全覆蓋,讓殘疾孩子同樣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精準做好學生資助,“十三五”時期,全區各學段累計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747人次,資助金額192.46 萬(wan) 元,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教育時報通訊員 吳旭東(dong) )


責任編輯:鄭國梁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