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發布《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製學校。
《意見》要求,要持續改善農(nong) 村基本辦學條件,因地製宜加強農(nong) 村學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設施建設,配齊洗浴、飲水等學生生活必需的設施設備,推動清潔取暖進校園和衛生廁所改造。
針對農(nong) 村寄宿製學校,《意見》指出,要改善學校寄宿條件,重點滿足偏遠地區學生和留守兒(er) 童的寄宿需求,根據需要建設心理谘詢室、圖書(shu) 室等功能教室。支持鄉(xiang) 村學校因地製宜開好音體(ti) 美等課程,保障教育教學需要。
《意見》要求,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根據義(yi) 務教育事業(ye) 發展需求和財力狀況,優(you) 化完善區域內(nei) 義(yi) 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標準,新建、改擴建必要的義(yi) 務教育學校,滿足城鎮學生入學需求,避免產(chan) 生新的大班額現象。
“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製學校。在拓展辦學空間有困難的中心城區,積極探索校舍綜合利用模式,提高學校空間利用效率。”《意見》強調。
在提升學校辦學能力方麵,《意見》表示,支持學校網絡設施設備以及專(zhuan) 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建設,更加注重支持提高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教師教學水平,推動線上教學開展,促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加快縮小城鄉(xiang) 差距。
此外,各地要根據德智體(ti) 美勞五育並舉(ju) 的要求,配齊所需必要設施設備,特別要建設好必要的體(ti) 育、美育場地和勞動教育場所,不斷提升教育設施和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
文件全文: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
教財〔202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
義(yi) 務教育是關(guan) 係每個(ge) 家庭的最大公共產(chan) 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責,聚焦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促進教育公平刻不容緩。近年來,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啟動實施了全麵改善貧困地區義(yi) 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等重大項目,有力促進了義(yi) 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整體(ti) 改善和辦學質量持續提升。但義(yi) 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資源均等化的步伐還有待加快。為(wei) 進一步鞏固提升義(yi) 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深入推進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為(wei) 學生全麵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持續改善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提高義(yi) 務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突出加強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這個(ge) 事關(guan) 全局的重點,采取有效措施縮小城鄉(xiang) 、區域差距,逐步實現義(yi) 務教育資源均等化,鞏固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加快推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
(二)基本原則。聚焦重點,科學規劃。圍繞義(yi) 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薄弱環節和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突出問題,根據人口流動變化趨勢提前研判學位供需變化,堅持城鄉(xiang) 並重,科學合理規劃學校布局。
鞏固完善,提升質量。堅持改善基本辦學條件與(yu) 優(you) 化提升辦學能力相結合,優(you) 先滿足教育教學和生活基本需要,更加注重學校辦學質量提升。
省級統籌,有序推進。省級統籌相關(guan) 資金和項目,合理確定工作目標和任務,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力度。地市和縣級結合實際,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工作,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三)主要目標。2021—2025年,城鎮學校學位供給滿足學生入學需求,全國義(yi) 務教育階段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進一步降低;學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學校教學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條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加強,良好的育人氛圍更加濃厚。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改善農(nong) 村基本辦學條件。各地要以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校薄弱環節為(wei) 重點,結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按照“實用、夠用、安全、節儉(jian) ”的要求,優(you) 先規劃、持續改善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和生活的基本辦學條件,切實加強未達標學校建設。因地製宜加強農(nong) 村學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設施建設,配齊洗浴、飲水等學生生活必需的設施設備,推動清潔取暖進校園和衛生廁所改造。改善學校寄宿條件,重點滿足偏遠地區學生和留守兒(er) 童的寄宿需求,根據需要建設心理谘詢室、圖書(shu) 室等功能教室,打造鄉(xiang) 村溫馨校園。繼續改善規劃保留的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支持鄉(xiang) 村學校因地製宜開好音體(ti) 美等課程,保障教育教學需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完善教育配套設施,保障適齡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就近入學。
(二)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各地要統籌兼顧城鎮化進程和支持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要求,完善區域內(nei) 學齡人口動態監測機製,科學規劃學校布局,引導學生合理流動。要根據義(yi) 務教育事業(ye) 發展需求和財力狀況,優(you) 化完善區域內(nei) 義(yi) 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標準,新建、改擴建必要的義(yi) 務教育學校,滿足城鎮學生入學需求,避免產(chan) 生新的大班額現象。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製學校。在拓展辦學空間有困難的中心城區,積極探索校舍綜合利用模式,提高學校空間利用效率。
(三)穩步提升學校辦學能力。各地要全麵總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經驗,改善網絡設施,推動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支持學校網絡設施設備以及專(zhuan) 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建設,更加注重支持提高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教師教學水平,推動線上教學開展,促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加快縮小城鄉(xiang) 差距。根據德智體(ti) 美勞五育並舉(ju) 的要求,配齊所需必要設施設備,特別要建設好必要的體(ti) 育、美育場地和勞動教育場所,不斷提升教育設施和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
在做好義(yi) 務教育能力提升工作的同時,各地要高度重視加強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依法加強義(yi) 務教育教師收入保障,確保義(yi) 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yu) 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多渠道解決(jue) 好教師基本住房,建設必要的邊遠艱苦地區農(nong) 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加大在職培訓、學曆教育力度,提高義(yi) 務教育教師素質。職稱評定等要向中西部農(nong) 村教師傾(qing) 斜。
三、工作要求
(一)落實各級責任。要按照“省級統籌、以縣為(wei) 主”的管理體(ti) 製,切實落實各級政府責任。中央統一部署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工作,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強目標考核,健全工作推進機製。省級要加大統籌力度,強化對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革命老區義(yi) 務教育的支持。市縣教育、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合作,主動協調,加快項目執行,有序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科學編製規劃。縣級人民政府要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籌城鄉(xiang) 布局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做好與(yu)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綱要、城市建設規劃、中期財政規劃等重大規劃的銜接,根據義(yi) 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對照重點任務編製《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項目規劃(2021—2025)》。各地要牢固樹立“節儉(jian) 辦教育”的理念,不得規劃建設豪華學校。規劃編製要合理可行,充分考慮當地財政可承受能力,分項目、分年度細化規劃目標和工作任務。省級教育、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在省域內(nei) 各地規劃基礎上,結合實際,組織製定本省份《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工作規劃(2021—2025)》,報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備案。
(三)切實保障經費。“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繼續安排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補助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和東(dong) 部部分困難地區義(yi) 務教育發展。中央基本建設投資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省級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加強中央相關(guan) 補助資金統籌使用,增加省級投入,優(you) 化支出結構,同時做好各渠道資金的統籌銜接,防止資金、項目安排重複交叉或缺位。地市和縣級有關(guan) 部門要結合實際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科學製定績效目標,強化項目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jia) ,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做好督導檢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適時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並加強結果運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加強過程監督,依法依規實施工程項目,確保項目建設進度和設備采購質量,確保按時完成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各地要加大資金和項目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社會(hui) 監督。對工作中涉及的違規違紀行為(wei) ,要及時發現、及時整改,並追究相關(guan) 人員責任。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2021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