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宣傳(chuan) 慶祝第三十七個(ge) 教師節,廣泛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shu) 育人事跡風采,激勵廣大教師以優(you) 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爭(zheng) 做黨(dang) 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現決(jue) 定組織開展2021年度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一、推選範圍
曾獲得過省部級(含)以上榮譽稱號,並在教書(shu) 育人方麵作出突出貢獻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
二、推選名額
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推薦產(chan) 生候選人,從(cong) 中產(chan) 生10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
三、推選條件
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忠誠於(yu) 黨(dang) 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e) ,忠實履行國家教育職責,堅持踐行“四有好老師”“四個(ge) 引路人”和“四個(ge) 相統一”要求,教書(shu) 育人成績顯著,貢獻突出,事跡感人,享有很高社會(hui) 聲譽,具有重要影響力,人民群眾(zhong) 公認。
四、活動流程
1.推薦候選人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推薦候選人並征求省級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門意見。
2.確定候選人
活動組委會(hui) 對各地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認真審核,確定64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候選人。
3.事跡公示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刊登候選人名單及簡介,教育部門戶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青在線、央廣網、中國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網絡電視台、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等開辟專(zhuan) 題網頁刊登候選人名單及詳細事跡,麵向社會(hui) 公示,公示時間從(cong) 7月29日至8月15日。
公示期間,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hui) 各界了解學習(xi) 楷模候選人事跡,並進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議和監督。如對候選人有異議,請向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hui) 辦公室反映。
電子郵箱:jsszhc@moe.edu.cn,電話:010—66096771。
4.確定結果
推選委員會(hui) 根據公示反饋和實際情況,從(cong) 64名候選人中推選出10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
五、宣傳(chuan) 表彰
教師節期間,將對10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進行宣傳(chuan) 表彰。
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hui)
2021年7月29日
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候選人事跡簡介
01 林崇德
林崇德,男,漢族,1941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教書(shu) 育人是他畢生的事業(ye) ,“培養(yang) 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是他的教育理念。他培養(yang) 出了88名博士,為(wei) 中國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學術梯隊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堅持“嚴(yan) 在當嚴(yan) 處,愛在細微中”的育人觀,在科研上對學生嚴(yan) 格要求,在生活中對學生關(guan) 心無微不至。他是師德教育的研究者,也是高尚師德的踐行者,2021年被教育部聘為(wei) 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總顧問。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北京市人民教師等榮譽。
02 田樹林
田樹林,女,滿族,1958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校長、教師。她紮根基礎教育38年,將“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讓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作為(wei) 教育理念,堅持五育並舉(ju) ,促進學生全麵優(you) 質而個(ge) 性地發展。她建立教師高質量發展機製,實現了教師隊伍的六大轉變,激勵教師用心靈教育,為(wei) 深刻而教,為(wei) 有效而教。她致力於(yu) 教育脫貧攻堅,積極承擔西藏班培養(yang) 任務,與(yu) 貴州、雲(yun) 南、河南等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建立友好學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組織學校為(wei) 國家教育雲(yun) 平台提供了751節課,為(wei) 各地“停課不停學”作出積極貢獻。曾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特級教師等榮譽。
03 許京軍(jun)
許京軍(jun) ,男,漢族,1966年4月生,無黨(dang) 派人士,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教授。他從(cong) 教28年來,潛心於(yu) 光學與(yu) 光子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積極推動中國物理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發起了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對大學物理教育改革起到了示範作用。他以育人為(wei) 根本任務,言傳(chuan) 身教,培養(yang) 出一批光學和光子學領域的優(you) 秀青年科技人才。他指導研究生在拓撲光子學、弱光非線性與(yu) 光場調控、铌酸鋰光電器件等領域取得多項原始創新成果,引領相關(guan) 領域創新發展,部分成果應用於(yu) 載人航天、航母等重大工程。曾獲寶鋼優(you) 秀教師獎、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04 林 茂
林茂,男,漢族,1985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上河頭村河頭學校教師。作為(wei) 一名85後青年,他遠離家鄉(xiang) ,放棄了在城鎮學校工作的機會(hui) ,紮根鄉(xiang) 村教育,默默奉獻。他潛心鑽研教育教學規律,探索出四段勵誌法的育人方法,破解了鄉(xiang) 村孩子基礎薄弱和不自信的困境,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作為(wei) 北辰區高層次人才林茂工作室主持人,多次作市級以上示範課、培訓、宣講,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帶動鄉(xiang) 村青年教師發展。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天津市勞動模範等榮譽。
05 劉少坤
劉少坤,男,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計算機技術係教授。他辛勤耕耘在職教一線19年,強專(zhuan) 業(ye) ,帶隊伍,育人才,帶領計算機係由弱變強。他以做強項目為(wei) 抓手,大力提升教師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為(wei) 職教教師強“根”。他設計了“五個(ge) 一致”的實訓基地建設思路,探索基於(yu) 現代學徒製的“2+1”人才培養(yang) 模式,得到了業(ye) 界廣泛認可。他帶領團隊獲得國家級賽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0項以及省級技能大賽一等獎40項,成績斐然。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黃炎培職業(ye) 教育傑出教師獎等榮譽。
06 李紅霞
李紅霞,女,漢族,1972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教師。從(cong) 教27年來,她始終堅守在思政課堂第一線,創新思政教學方式,以黨(dang) 建帶團建、帶隊建,打造了幼小初高“四階梯”育人理念、課程體(ti) 係、活動體(ti) 係銜接的“三銜接”思政教育模式。她實施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改革,形成了“四自主·四環節”新模式。她傾(qing) 情教育扶貧,7年來堅持深入山區送教,帶領團隊累計送教送培17.75萬(wan) 課時,惠及6縣31鄉(xiang) 鎮5萬(wan) 多個(ge) 家庭,學校因此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她熱心慈善,將第三屆明遠教育獎的10萬(wan) 元獎金全部捐給山區學校。曾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河北省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07 張 靖
張靖,男,漢族,1974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他始終牢記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堅持紮根於(yu) 中西部,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培養(yang) 學生科研興(xing) 趣,鼓勵他們(men)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培養(yang) 出一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you) 秀青年人才。他堅守科技教育工作使命,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國家戰略需求以及地方轉型發展需要,圍繞“卡脖子”技術,矢誌打造一流團隊、完成一流成果,在國際上率先實驗實現一維和兩(liang) 維自旋軌道耦合的簡並費米氣體(ti) 。他堅持學高為(wei) 師、身正為(wei) 範、教學相長,打造有力教師團隊,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等榮譽。
08 張 梅
張梅,女,漢族,1971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山西省太原市萬(wan) 柏林區興(xing) 華禮儀(yi) 幼兒(er) 園教師。她紮根幼教31年,積極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育兒(er) 童以主動發展為(wei) 根,育同伴以生命成長為(wei) 基,育家長以明明德為(wei) 本,以優(you) 秀中華文化潤澤心田。她通過園際聯動教研、名師指導鄉(xiang) 村教師,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她注重學前教育改革創新,兩(liang) 項個(ge) 人教學成果獲山西省基礎教育改革成果獎。她是省幼教指導專(zhuan) 家,立足特級教師工作室和教師成長學院,引領幼兒(er) 園教師提升保教能力。曾獲山西省特級教師、山西省優(you) 秀幼兒(er) 教師等榮譽。
09 楊聯貴
楊聯貴,男,漢族,1961年11月生,民盟盟員,內(nei) 蒙古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他紮根邊疆,耕耘不輟,從(cong) 教37年來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與(yu) 使命,堅持教研並重,培養(yang) 了一大批勇擔當、業(ye) 務強的數學專(zhuan) 業(ye) 人才。他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強調教學上的返璞歸真,將思政引入課堂,培養(yang) 學生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家國情懷。他堅持守正創新,在地球物理流體(ti) 研究上取得大量原創性成果,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jia) 。他注重團隊建設,帶領團隊獲得“數學分析係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曾獲內(nei) 蒙古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10 高延安
高延安,男,漢族,1970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內(nei) 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頭道營子實驗小學校長、教師。執教32年來,他一直堅守在大山深處,致力於(yu) 辦一所孩子們(men) 喜歡的鄉(xiang) 村小學,用自己的辛勤和努力為(wei) 教師幸福工作、孩子幸福成長架起了一道橋梁。他以“辦好鄉(xiang) 村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為(wei) 主旨,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孩子習(xi) 慣,改革課堂教學,鼓勵師生讀書(shu) ,發展社團活動,為(wei) 他們(men) 提供了成長的舞台。他大力推動學校足球運動,帶領孩子們(men) 走出大山、奔跑在綠茵場上。曾獲內(nei) 蒙古赤峰市教育係統行風建設工作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11 陳溫福
陳溫福,男,漢族,1955年12月生,民盟盟員,沈陽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紮根高等農(nong) 業(ye) 教育42年,先後為(wei) 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進展》等8門課程,培養(yang) 碩士52名、博士47名。他敬業(ye) 愛生,言傳(chuan) 身教,悉心教導學生修德修身、自強自立、團結協作。他致力於(yu) 教學改革,上課內(nei) 容直麵科研前沿,深入淺出、繪聲繪色、詼諧生動,贏得了學生的普遍認可。他治學嚴(yan) 謹,對學生的研究論文和畢業(ye) 論文,大到試驗設計,小到格式標點,均親(qin) 自指導、批閱、修改,讓學生受益匪淺。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本科教學名師等多項榮譽。
12 張萬(wan) 波
張萬(wan) 波,男,滿族,1973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五中學教師。他紮根鄉(xiang) 村教育24年,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教書(shu) 育人,用耐心和愛心教會(hui) 農(nong) 村孩子學習(xi) 知識、學會(hui) 做人。2009年晉升高級職稱後,一直從(cong) 事著畢業(ye) 班的數學教學和教務主任的工作,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他熱愛學生,視生如子,潛心鑽研業(ye) 務,課堂上關(guan) 注每一個(ge) 學生,不放棄每一個(ge) 學生,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和尊敬。他多次擔任師德報告團、專(zhuan) 家型班主任論壇主講人,積極分享紮根鄉(xiang) 村的教育教學做法。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13 李 玉
李玉,男,漢族,1944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wei) 菌物學學科的拓荒者,他始終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係統做好人才培養(yang) 工作,經過30餘(yu) 年努力,他為(wei) 學校建立了從(cong) 專(zhuan) 科到博士的菌物科學與(yu) 食用菌工程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和學科發展體(ti) 係,培養(yang) 了100多名農(nong) 業(ye) 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他始終秉持教書(shu) 育人初心,幾十年如一日潛心教學,古稀之年仍堅持為(wei) 本科生授課。他治學嚴(yan) 謹、甘為(wei) 人梯,以卓越學識和崇高品格,凝聚和培養(yang) 了一代又一代教師,推動教育事業(ye) 青藍相續、薪火相傳(chuan) 。曾獲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等榮譽。
14 王丹丹
王丹丹,女,漢族,1978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吉林省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她努力鑽研,以身作則帶領老師們(men) 不斷提升,帶出一支勤勞肯幹、服務奉獻、專(zhuan) 業(ye) 進取的康複團隊。她質樸無華,與(yu) 同事真誠相處,竭盡全力解決(jue) 特殊兒(er) 童實際困難,用真才實幹和真誠服務贏得師生及家長的尊重和信賴。她仁愛擔當,不管是哪種類型、何種程度的殘疾孩子,她從(cong) 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用溫暖的懷抱感化他們(men) 。她經常走出校門,通過各種途徑讓社會(hui) 了解和關(guan) 注特殊教育。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吉林省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15 王丹鳳
王丹鳳,女,漢族,1966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職業(ye) 教育中心學校教師。工作31年來,她始終紮根在教育教學第一線,致力於(yu) 教學改革,承擔了現代學徒製改革、校企合作基地、實訓室建設等大量工作。近10年,她擔任酒店專(zhuan) 業(ye) 省級技能大賽指導教師,經常輔導學生到深夜,不計報酬,培養(yang) 的學生多次獲得省市獎勵。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創新開展線上教學,課例獲學生點讚1萬(wan) 多次,獲評省級優(you) 秀課例。她注重培養(yang) 年輕教師,在全省職教活動周、中小學職業(ye) 啟蒙、勞動實踐教育、禮儀(yi) 操的創編等工作中,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教師。曾獲黑龍江省模範教師、黑龍江省教學名師等榮譽。
16 袁豔敏
袁豔敏,女,漢族,1979年12月生,中共黨(dang) 員,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橫頭山鎮中心校教師。她紮根鄉(xiang) 村教育15年,堅持走村入戶,始終關(guan) 心關(guan) 注留守兒(er) 童生活。為(wei) 讓貧困家庭孩子更好地學習(xi) 和成長,她自掏腰包、多方聯絡,先後為(wei) 孩子們(men) 募集物資5萬(wan) 多元。她注重教育教學創新,讓鄉(xiang) 村孩子第一次體(ti) 驗到了遠程多媒體(ti) 課堂,第一次玩上了呼啦圈,第一次走進了大學博物館,第一次有了科技節、上了科技課。她曾兩(liang) 次作為(wei) 全國優(you) 秀特崗教師報告團成員赴各地各高校開展宣講。曾獲黑龍江省師德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17 樊 嘉
樊嘉,男,漢族,1958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從(cong) 教30多年來,他堅持躬耕在教學一線,關(guan) 注學生全麵發展,悉心引導學生在科研領域攻堅克難,為(wei) 醫學事業(ye) 培養(yang) 了大量人才。在教學工作中,他以大先生為(wei) 追求,強調德才兼備,堅持以身作則,將大醫情懷傳(chuan) 遞給學生,以師德培養(yang) 醫德,讓每位學生在行醫生涯中為(wei) 患者帶去生命之光。作為(wei) 醫院管理者,他忠實履行附屬醫院在醫學教育中的責任和使命,推動建設一流醫學教育,為(wei) 健康中國添磚加瓦。作為(wei) 醫學專(zhuan) 家,立足臨(lin) 床,以病人為(wei) 中心,創新治療手段,勇鬥“癌王”,為(wei) 病人帶來希望。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寶鋼優(you) 秀教師獎等榮譽。
18 吳蓉瑾
吳蓉瑾,女,漢族,1974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她紮根基礎教育27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個(ge) 小學生講解員社團,服務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16年裏培養(yang) 了千名小講解員童音講黨(dang) 史。她倡導情感教育,通過多年實踐探索研發了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wan) 人次。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采集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致力於(yu) 探索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為(wei) 學生提供個(ge) 性化的學習(xi) 空間,學校被評為(wei) 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標杆培育校。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19 唐江澎
唐江澎,男,漢族,1963年5月生,無黨(dang) 派人士,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錫山高中校長、教師。他41年堅守教育一線默默探索,形成了“語文體(ti) 悟教學法”,參編語文教材在20餘(yu) 省市使用。他擔任校長15年,積極探索五育並舉(ju) ,推動學生每天上一節體(ti) 育課或藝術課,將學生培養(yang) 成為(wei) “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jue) 者、優(you) 雅生活者”。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他提出了“建立班主任國家表彰榮譽體(ti) 係”“加強學生實驗能力考核”“振興(xing) 縣域教育”等反映基層呼聲的建議,為(wei) 教育改革積極建言獻策。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江蘇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20 邱海波
邱海波,男,漢族,1966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東(dong) 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教授。他紮根教學一線30年,培養(yang) 碩士、博士研究生243人,很多畢業(ye) 生成為(wei) 重症醫學骨幹力量。他在重症醫學教育教學改革中做出了重要探索,修訂重症醫學質控指標,率先在江蘇省試點重症醫學專(zhuan) 項規範技能培訓和資格認證。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他秉持“重症病人在哪裏,我就應該在哪裏”作風,持續戰鬥在救治一線。作為(wei) 一名醫生,他以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維護人民生命安全;作為(wei) 一名老師,他在課堂上和病房裏以身垂範,體(ti) 現了一名優(you) 秀教師的教書(shu) 育人價(jia) 值。曾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ge) 人、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
21 呂 帆
呂帆,女,漢族,1962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教授。她從(cong) 事眼視光醫學高等教育事業(ye) 近30年,堅持以雅博理念全麵育人,因材施教,努力培養(yang) 學生成為(wei) “有情懷有自信、能做事能創新”的人才。她堅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建立了麵向農(nong) 村基層的全科醫學人才培養(yang) 模式。她用9年時間堅持帶學生赴藏區高原做扶貧醫療,促成首家“特殊奧林匹克運動醫學健康中心”落戶中國。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榮譽。
22 葉海輝
葉海輝,男,漢族,1971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浙江省玉環市坎門海都小學體(ti) 育教師。他紮根海島教育27年,愛教樂(le) 學,勇於(yu) 創新,為(wei) 邊遠海島教育默默奉獻。他創編體(ti) 育遊戲近2000例,製作80餘(yu) 種4200多件體(ti) 育器材,讓學生愛上體(ti) 育課。他主持省市兩(liang) 級名師工作室,開設公開課及講座300餘(yu) 場,受益1.5萬(wan) 餘(yu) 人。他多次赴西藏、青海等地參與(yu) 鄉(xiang) 村支教,助力西部地區教師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製作40多節中小學生居家體(ti) 育鍛煉指南課程,打造6節“居家鍛煉、戰疫必勝”課程,其課程在學習(xi) 強國上推廣,點擊量高達700多萬(wan) 次。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23 楊善林
楊善林,男,漢族,1948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合肥工業(ye) 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從(cong) 教30多年來,他堅持“至誠至善、務實求真”理念,長期奮鬥在科研教學一線,培育出了一代代信息管理人才。他創設“專(zhuan) 業(ye) 導論”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大學時代的基本要求和學習(xi) 規律,陸續推廣到全國。他帶領科研團隊在智能製造工程管理、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突破核心關(guan) 鍵技術,並將其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資源,為(wei) 實踐育人提供廣闊的平台。他注重青年人才培養(yang) ,率領的團隊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
24 周玲麗(li)
周玲麗(li) ,女,漢族,1974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安徽省馬鞍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她紮根特殊教育28年,用愛心和耐心撐起特殊兒(er) 童成長的藍天。她建立的學前康複中心,填補了馬鞍山市殘疾兒(er) 童學前教育的空白,聾兒(er) 康複率達到85%以上,使200多名殘疾兒(er) 童走進普通小學隨班就讀。她積極探索義(yi) 務教育階段兒(er) 童孤獨症教育,形成了科學評估、動態管理、分層教育、單獨成班的教學模式,解決(jue) 適齡孤獨症兒(er) 童無法上學難題。她開發的孤獨症教育校本教材,被全國30多家特教學校使用。曾獲全國殘疾人康複工作先進個(ge) 人、安徽省最美教師等榮譽。
25 孫紹振
孫紹振,男,漢族,1936年6月生,無黨(dang) 派人士,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從(cong) 教61年來,他始終堅守在一線課堂,每年為(wei) 近500名學生授課。從(cong) 他的課堂走出了軍(jun) 旅作家、全國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ou) 秀教師。他主編的初中語文課標實驗教材,在7省市使用15年。他以文本細讀為(wei) 核心,發表論文多篇,出版12部解讀專(zhuan) 著,成為(wei) 很多中小學教師案頭書(shu) 。耄耋之年,他牽頭開展兩(liang) 岸合編教材項目,曆時5年完成34本1000多萬(wan) 字合編教材的編寫(xie) 、出版、推廣工作。所在團隊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6 莊桂淦
莊桂淦,男,漢族,1957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西津佘族小學教師。他放棄出國繼承家業(ye) 的優(you) 越條件,47年來始終堅守在農(nong) 村教育教學第一線,傾(qing) 畢生心力,收留照顧了1000多名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和貧困生,為(wei) 他們(men) 築起溫暖的家。從(cong) 2004年西津佘族寄宿製學校創辦至今,他十幾年如一日和留守兒(er) 童同吃同住,退休後依然陪伴在留守兒(er) 童的身邊,被稱為(wei) “保姆校長”。他積極爭(zheng) 取上級資金和社會(hui) 捐助,籌集資金400多萬(wan) 元,極大地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曾獲福建省最美鄉(xiang) 村教師、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7 蒙 芳
蒙芳,女,漢族,1978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她秉持“一個(ge) 都不能少”教育理念,紮根一線從(cong) 教24年,努力當好山溝裏特殊兒(er) 童的引路人。她積極爭(zheng) 取捐資捐物180多萬(wan) 元,努力改善特教學校辦學條件。她在全市率先開辦智力殘疾幼兒(er) 康複部,免費為(wei) 智力殘疾兒(er) 童提供早期康複治療教育。她探索在初中階段開展職業(ye) 教育,讓孩子們(men) 學到一技之長,能夠自食其力。她熱心教育扶貧,帶領教師奔赴全縣14個(ge) 鄉(xiang) 鎮,開展4800多人次送教上門活動。曾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28 周義(yi) 朋
周義(yi) 朋,男,漢族,1974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東(dong) 華理工大學核資源與(yu) 環境工程技術中心教授。他堅持把論文寫(xie) 在中國大地上,離家萬(wan) 裏紮根新疆戈壁荒漠十五載,克服40攝氏度以上高溫和零下30攝氏度嚴(yan) 寒,每年在野外工作9個(ge) 月以上,默默奉獻核軍(jun) 工教育科研事業(ye) 。他和團隊攻堅克難,建成我國首個(ge) 生物地浸采鈾基地,為(wei) 鈾礦綠色開發做出重要貢獻。他把課堂搬進礦山一線,培養(yang) 了一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和企業(ye) 技術人才,很多畢業(ye) 生已經成為(wei) 核能領域的技術骨幹。曾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等榮譽。
29 孔令讓
孔令讓,男,漢族,1963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山東(dong) 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從(cong) 教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wei) 先”的育人理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的人民教師職業(ye) 準則。他教導學生學農(nong) 愛農(nong) 、立誌為(wei) 農(nong) ,引導學生將個(ge) 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多名畢業(ye) 生被評為(wei) 全國勞動模範,成為(wei) 行業(ye) 優(you) 秀人才。他曆經20年,成功克隆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探明其遺傳(chuan) 和分子機理,實現了重要科技突破。他培育的多個(ge) 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麵積超過3000萬(wan) 畝(mu) ,促進小麥產(chan)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所在團隊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山東(dong) 省齊魯最美教師等榮譽。
30 單美華
單美華,女,漢族,1973年5月生,山東(dong) 省濰坊市高密經濟開發區馮(feng) 家莊小學教師。從(cong) 教24年來,她紮根鄉(xiang) 村教育,默默耕耘,關(guan) 愛每一個(ge) 孩子,用盡全力為(wei) 貧困家庭點燃希望之光。作為(wei) 教師,她結合鄉(xiang) 村生活,開發了係列鄉(xiang) 土田園課程,讓學生學習(xi) 鄉(xiang) 賢事跡,立誌成為(wei) 家鄉(xiang) 驕傲。她示範著鄉(xiang) 賢的為(wei) 民情懷,自2013年起騰出自己的婚房,舉(ju) 債(zhai) 十幾萬(wan) 元,購置2萬(wan) 冊(ce) 圖書(shu) ,設立寶德書(shu) 院,取“人間至寶是有德”之意,成為(wei) 留守兒(er) 童的閱讀天地,成為(wei) 學生發展興(xing) 趣的教育場所,成為(wei) 以愛換愛的精神家園。其事跡被拍攝為(wei) 電影《孝義(yi) 傳(chuan) 家風 別樣中國年》,產(chan) 生了廣泛的社會(hui) 影響。曾獲全國示範農(nong) 家書(shu) 屋、山東(dong) 省齊魯最美教師等榮譽。
31 董晶晶
董晶晶,女,漢族,1982年5月生,中共黨(dang) 員,鄭州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教師。她紮根教育18年,秉承教育平等、共享陽光、報效國家的理念,培養(yang) 2000多名殘疾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她堅持教書(shu) 育人並重,引導殘疾學生尋找生命的意義(yi) ,引領每個(ge) 特殊孩子自立自強、成長成才、感恩祖國、回饋社會(hui) 。她搭建平台組建殘疾人藝術團,學生的藝術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勵。她堅持實踐育人,組建殘疾學生誌願服務團隊,帶領聾人學生誌願者,深入一線和基層,開展各類扶貧扶誌誌願活動近百場,以殘助殘,傳(chuan) 遞文明與(yu) 力量。曾獲河南省最美教師、感動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等榮譽。
32 郭文豔
郭文豔,女,漢族,1983年5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南省新鄉(xiang) 市輝縣市西平羅鄉(xiang) 中心幼兒(er) 園園長、教師。她積極探索自然教育理念,帶領團隊開荒建立生態種植園,讓孩子們(men) 親(qin) 近大自然,構建出適合孩子發展的園本課程。她注重保教課程創新,帶領團隊開發鄉(xiang) 土課程資源,實施生態教育,引領鄉(xiang) 村學前教育發展。她成立了以幼兒(er) 園為(wei) 依托的鄉(xiang) 村社區大學——川中社區大學,為(wei) 村民提供社區教育空間,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教育人的力量。曾獲河南省李芳式的好老師、河南省最美教師等榮譽。
33 馬 丹
馬丹,女,漢族,1973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湖北省武漢市旅遊學校教師。1993年,她拒絕省歌舞劇團的工作,毅然成為(wei) 一名中職教師,20年來將“尚禮、塑形、弘禮、塑人”作為(wei) 教育目標,以美化學生形體(ti) 美化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心靈。她以滿腔熱血奉獻藏區教育,2016年成為(wei) 首批國家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教師,2019年到期後又申請繼續援藏。她用無私的愛關(guan) 心藏族孩子發展,堅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農(nong) 牧民學生家裏進行家訪,先後資助多名藏族學生完成學業(ye) 。她發揮西藏文化優(you) 勢,創建了舞蹈啦啦操隊,代表西藏自治區參加全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獲銀獎。曾獲全國模範教師、西藏自治區援藏先鋒、湖北省荊楚好教師等榮譽。
34 張祖勳
張祖勳,男,漢族,1937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以大先生為(wei) 追求,61年堅守教學一線,無論是當副校長期間還是當院士後,都從(cong) 未間斷親(qin) 自上講台授課,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遙感測繪之才。他不遺餘(yu) 力提攜後學,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創造平台讓他們(men) 施展特長,凝聚起遙感測繪研究的強大團隊。他向學院捐贈100萬(wan) 元設立“教書(shu) 育人獎”,獎勵教書(shu) 育人方麵表現突出的優(you) 秀教師。他首次提出了數字攝影測量網格思想,研製出我國首套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字攝影測量網格處理係統,打破了國際軟件的壟斷,極大推動了我國攝影測量技術的進步與(yu) 產(chan) 業(ye) 化發展。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湖北省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等榮譽。
35 何繼善
何繼善,男,漢族,1934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yu) 信息物理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從(cong) 事高等教育及科學研究60多年,是我國電磁勘探領域的開拓者,領銜建立的電磁探測中國學派,引領國際地球物理學前沿。他為(wei) 人師表,在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學科研一線,為(wei) 我國深地探測戰略和新能源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他注重教學科研創新,培養(yang) 了大批高層次中青年人才,很多畢業(ye) 生成為(wei) 電磁勘探領域的中堅力量。他積極推動科普教育,成立何繼善基金會(hui) ,資助有益於(yu) 國家建設的科研項目、社會(hui) 公益活動、優(you) 秀學生,累計近1000名學生獲得資助。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
36 石靈芝
石靈芝,女,漢族,1971年1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金庭學校教師。她忠誠於(yu) 黨(dang) 的教育事業(ye) ,從(cong) 教30多年來,一直堅守在語文教學第一線。她深入研究教育教學,秉持著“培養(yang) 主動、健康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在日常課堂教育教學中以文化人、以文化道、以意動人,堅持追求有情境、有情感、有意思、有意義(yi) 的課堂。她潛心鑽研心理學,為(wei) 學生心靈成長護航,對留守兒(er) 童進行心理援助。她熱心於(yu) 社會(hui) 公益活動,多次開展誌願者崗前培訓和鄉(xiang) 村義(yi) 務授課。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湖南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37 吳碩賢
吳碩賢,男,漢族,1947年5月生,中共黨(dang) 員,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以大先生為(wei) 追求,做建築環境聲學研究與(yu) 教學領域的拓荒人與(yu) 推動者,培養(yang) 了眾(zhong) 多優(you) 秀的碩士、博士畢業(ye) 生,為(wei) 該學科在我國的發展培養(yang) 了重要的學術力量。他熱愛教育事業(ye) ,秉持著“熟能生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理兼修”等教育理念,潛心教書(shu) 育人,力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示範。他努力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學之餘(yu) 堅持詩詞與(yu) 書(shu) 法創作,以詩詞闡發治學理念及立人之本,潛移默化影響滋養(yang) 學生。曾獲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
38 張忠德
張忠德,男,漢族,1964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他堅守臨(lin) 床第一線,從(cong) 事中醫急診教學33年,培養(yang) 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多名。他曾四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開展支援,以言傳(chuan) 身教引導學生踐行醫者使命。他注重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將從(cong) 抗疫一線獲得的寶貴資料和經驗,開發成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yang) 實踐課程,積極引導學生做到科研服務於(yu) 臨(lin) 床、服務於(yu) 實際。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出“急救思路引導教學法”,把臨(lin) 床診治思路推前至課堂,以急救主體(ti) 思路為(wei) 綱,強化急診臨(lin) 床思維的培養(yang) 。曾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39 石蘭(lan) 鬆
石蘭(lan) 鬆,男,瑤族,1965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中心學校刁望教學點教師。他紮根偏僻石山庫區35年,用堅守書(shu) 寫(xie) 著鄉(xiang) 村教師的初心使命。他每天4趟往返,義(yi) 務擺渡接送學生上下學,把“一個(ge) 都不能少”作為(wei) 使命擔當,圓孩子們(men) 的上學夢。他師德高尚,用心用情關(guan) 注孩子們(men) 成長成才,不僅(jin) 擔任語文、數學、美術、體(ti) 育等多個(ge) 學科的教師,還為(wei) 孩子們(men) 做飯、照顧孩子們(men) 生活,被當地百姓親(qin) 切地稱為(wei) 紮根山區教育事業(ye) 的“不老鬆”。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全國最美鄉(xiang) 村教師等榮譽。
40 孫傑遠
孫傑遠,男,漢族,1966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廣西師範大學教授。他在高校辛勤耕耘30年,持教書(shu) 育人之責、因材施教之重,長期擔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學原理”教學任務。他致力鄉(xiang) 村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實施“雙師教學”模式,推進民族地區、偏遠地區課堂教學改革,推動教育精準扶貧。他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潛心學術研究,在教育學原理、民族教育、教育人類學、基礎教育改革等領域形成了豐(feng) 富的研究成果。曾獲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廣西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廣西八桂學者等榮譽。
41 顏業(ye) 岸
顏業(ye) 岸,男,漢族,1973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教師。他投身基層舞蹈教育30年,用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永不磨滅的熱情,言傳(chuan) 身教、傳(chuan) 道授藝,帶領一批批普通的農(nong) 村學生走進了國家乃至國際舞蹈藝術殿堂。他編排並指導學生們(men) 表演的舞蹈作品,曾70多次榮獲國內(nei) 外舞蹈比賽一等獎或金獎。他為(wei) 全國藝術院校培養(yang) 輸送了300多名舞蹈藝術特長生。如今他雖然已成為(wei) 榮譽等身的名師,仍站在舞蹈教學一線,並把舞蹈教學的對象從(cong) 特長生延伸到了基層舞蹈教師,讓更多中小學生能夠接受到高水平的舞蹈藝術教育。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最美教師等榮譽。
42 陳曉明
陳曉明,女,漢族,1972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海南省農(nong) 林科技學校教師。她紮根山區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職業(ye) 教育27年來,足跡遍布海南省民族地區,把“愛、責任、幸福”傳(chuan) 遞到千家萬(wan) 戶,展現了當代教師的高尚品德。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克服辦學困難,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她始終堅守教書(shu) 育人的職責,為(wei) 農(nong) 業(ye) 職業(ye) 教育發展和民族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you) 秀畢業(ye) 生。她以滿腔熱忱投入扶貧工作,主動承擔幫扶任務,促進“農(nong) 村三產(chan) 融合發展”。曾獲海南省優(you) 秀教師、海南省先進工作者、海南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
43 蔣興(xing) 良
蔣興(xing) 良,男,漢族,1961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他從(cong) 業(ye) 39年、從(cong) 教20年,始終堅持奮戰在極端環境電氣外絕緣、覆冰與(yu) 防冰減災教學研究中,為(wei) 我國電力行業(ye) 培養(yang) 了120餘(yu) 名碩士和博士畢業(ye) 生。他始終以身作則,事事敢為(wei) 人先,為(wei) 學生樹立為(wei) 人為(wei) 事的榜樣。他帶領學生深入青藏高原,攻克2800米至5100米高海拔電氣外絕緣難題,為(wei) 青藏鐵路建設節省巨額開支。他在雪峰山曆經13年建成能源安全領域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wei) 創造性開發我國首套電網覆冰預報預警係統提供了有力支持。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44 李龍梅
李龍梅,女,漢族,1964年12月生,中共黨(dang) 員,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教師。她紮根特殊教育20年,勤奮鑽研,開拓創新,無私奉獻,打造出一支團結協作、師德高尚、業(ye) 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幫助一批又一批視障孩子用知識立誌,以技能自強,獲得了有尊嚴(yan) 的生活,320多名視障學生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她帶著全校教師堅持家訪10年,累計行程3萬(wan) 多公裏,受訪學生近300人次,覆蓋重慶30多個(ge) 區縣。她注重特殊兒(er) 童全麵發展,先後組建“揚帆”師生管樂(le) 團、盲人跳繩隊、啦啦操隊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陶冶他們(men) 的情操。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重慶市教書(shu) 育人楷模、重慶市道德模範等榮譽。
45 黃廷祝
黃廷祝,男,漢族,1964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電子科技大學英才實驗學院教授。他堅守教書(shu) 育人初心使命,任教35年始終堅持每年完整主講本科數學核心基礎課,指導本科生研究訓練、畢業(ye) 設計。他積極推動新工科教育,開展全國大學數學課程與(yu) 教材改革,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形成了“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格局。他注重教學創新,主持的課程入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全力組織開展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學”。曾獲國家教學名師等榮譽。
46 高維榮
高維榮,女,漢族,1979年9月生,中共預備黨(dang) 員,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民族中學教師。她紮根貧困地區23年,愛生如子,愛校如家,長期資助貧困孩子,為(wei) 彝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人,為(wei)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重要貢獻。她堅持以學生為(wei) 本,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用人格魅力引領孩子的成長,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她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大膽創新,注重對學生德育及綜合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注重做好寄宿製學生生活習(xi) 慣養(yang) 成,在全州起到引領示範作用。她在“控輟保學”工作中,紮實開展學生結對幫扶,沒落下一個(ge) 孩子。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四川省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47 李紅波
李紅波,女,漢族,1972年4月生,群眾(zhong) ,貴州護理職業(ye) 技術學院教師。因為(wei) 一個(ge) 扶貧的夢想,她放棄在貴陽工作的優(you) 渥環境,在癌症術後恢複的艱難時期,主動請纓到偏遠的台江縣中等職業(ye) 學校扶貧。她傾(qing) 注了熱血與(yu) 青春,取得職教脫貧攻堅的突出成績。在她扶貧兩(liang) 年時間裏,台江職校的護理專(zhu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精。她積極推進職業(ye) 教育改革,16名教師和18名學生獲得全國、全省及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類獎項。她提出了“三進三查三幫”的學生管理製度,即輔導學困生,幫助貧困生,關(guan) 愛留守生,學生從(cong) 厭學到主動學習(xi) ,實現了困難學生零輟學。曾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
48 劉秀祥
劉秀祥,男,漢族,1986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他幼年喪(sang) 父,從(cong) 初一到大學,一直帶著母親(qin) 上學,感動全社會(hui) 。2012年大學畢業(ye) ,他放棄外麵優(you) 厚待遇的工作,回到貴州大山深處從(cong) 教,將全部精力奉獻給山區教育。為(wei) 了實現控輟保學,9年裏他騎著摩托車跑遍了望謨縣10餘(yu) 個(ge) 鄉(xiang) 鎮的每一個(ge) 村寨,騎壞了8輛摩托車,使1800多個(ge) 孩子重返校園。他發起“助學走鄉(xiang) 村行動”,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2700多人。他組建名師工作室,培訓鄉(xiang) 村教師近10萬(wan) 人,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鄉(xiang) 村教師發展。曾獲全國最美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49 畢首金
畢首金,男,漢族,1964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雲(yun) 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白漢場中心學校教師。他紮根山區小學,從(cong) 事體(ti) 育教育工作38年,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他利用節假日、雙休日自製體(ti) 育器材100多種,共計1萬(wan) 多件,開辟運動場地1000多平方米,為(wei) 山區孩子開展體(ti) 育活動創造了條件,被譽為(wei) 學校體(ti) 育發明家。他積極推進體(ti) 育教育改革創新,推動體(ti) 育“大課間”實驗活動,所在學校獲得雲(yun) 南省優(you) 秀實驗學校稱號,體(ti) 育課堂教學競賽獲國家級和省級獎勵。他勤於(yu) 思考,不斷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發表了多篇體(ti) 育教育論文,產(chan) 生廣泛社會(hui) 影響。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雲(yun) 南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50 周紅傑
周紅傑,男,哈尼族,1962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普洱茶學院教授。他三十七年如一日,堅守在茶學教育和科研的第一線,在國內(nei) 率先開設多門茶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傳(chuan) 道授業(ye) 育人,做好莘莘學子的茶學領路人。他積極投身學科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開設的首門茶學網絡慕課,輻射全國170所高校,學習(xi) 人數達5萬(wan) 人次。他積極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將教學從(cong) 課堂搬到山間茶園,讓學生在夯實技能的同時,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力量。他作為(wei) 產(chan) 業(ye) 技術領軍(jun) 人才,以科研成果助農(nong) 興(xing) 農(nong)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引領推動了當地茶產(chan) 業(ye) 發展。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雲(yun) 南省教學名師等榮譽。
51 強巴次仁
強巴次仁,男,藏族,1978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薩嘎縣昌果鄉(xiang) 完全小學校長、教師。他從(cong) 拉薩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畢業(ye) 後,21年來紮根邊疆教書(shu) 育人崗位,不計得失、任勞任怨、默默奉獻。他堅持以仁愛育人,對學習(xi) 困難學生,進行無條件耐心細致的輔導;對家庭困難學生,送醫送鞋送衣,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嗬護每一個(ge) 學生,把愛傳(chuan) 遞給每一個(ge) 學生。他高度重視教職工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堅持每周進行集體(ti) 學習(xi) ,不斷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e) 務能力,推進全校教師爭(zheng) 做敬業(ye) 、業(ye) 精、愛生、自律的優(you) 秀教師。曾獲全國模範教師、西藏自治區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52 美郎宗貞
美郎宗貞,男,藏族,1971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西藏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他從(cong) 教27年來,將立德樹人作為(wei) 目標,用愛心和耐心教育各族學生愛黨(dang) 愛國、學好知識、學會(hui) 做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他堅持教書(shu) 育人與(yu) 科學研究相結合,因材施教,推進融合教育,將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優(you) 質課程帶入西藏大學,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升能力。他帶領學生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調查、生產(chan) 勞動、誌願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hui) 實踐,在生動的實踐中增長見識,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曾獲寶鋼優(you) 秀教師獎等榮譽。
53 郝 躍
郝躍,男,漢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學社社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紮根祖國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講壇、潛心育人,先後培養(yang) 碩士、博士畢業(ye) 生370多名。他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構建了“理論課程—實踐能力—創新素質”三位一體(ti) 集成電路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在全國多所高校推廣應用,為(wei) 我國關(guan) 鍵技術領域突破培養(yang) 了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他先後資助多名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e) ,將獲得的200萬(wan) 元獎金全部捐出,用於(yu) 設立獎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推動我國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導體(ti) 電子器件領域步入國際領先行列。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等榮譽。
54 孫誌成
孫誌成,男,漢族,1972年12月生,群眾(zhong)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蔡川鎮兩(liang) 岔口教學點教師。他積極響應黨(dang) 的號召,紮根邊遠高寒山區一幹就是29年,為(wei) 貧困山區孩子鋪就了一條通向未來的平坦大路。一所學校、一個(ge) 教師,“校長勤雜工、掃地兼打鍾、教師又廚師、保姆是護工”是他最真實的寫(xie) 照。他遍訪了學區的每個(ge) 學生家庭,全麵掌握孩子們(men) 家庭生活狀況,努力做山區家長和孩子們(men) 的知心人。他通過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探索出上好三級複式課的好方法,將教學點辦成了百姓心中“家門口的好學校”。曾獲陝西省德育工作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55 董彩雲(yun)
董彩雲(yun) ,女,保安族,1971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甘肅省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dong) 鄉(xiang) 族撒拉族自治縣吹麻灘小學教師。她三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區三州”鄉(xiang) 村教育一線,不忘從(cong) 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她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深入研究教材、探討方法,幫助學生學會(hui) 學好,成長成才。她堅持以仁愛之心,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努力幫助每一名學生。她注重團隊建設,通過參與(yu) 式教學帶動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wei) 薄弱學校送去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助力推動教育脫貧。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甘肅省隴原名師等榮譽。
56 李江紅
李江紅,女,漢族,1974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dong) 江幼兒(er) 園園長、教師。她紮根幼兒(er) 教育27年,堅持“靈動教育,生動成長”的辦園理念,把幼兒(er) 教育融進了自己的生命曆程,打造高品質園所。她積極致力於(yu) 教學改革,潛心於(yu) 園本課題研究,做學科上的帶頭人,保教工作中的骨幹。她嚴(yan) 格要求,躬身垂範,在平凡崗位上堅守和傳(chuan) 承,做師德上的模範標兵。作為(wei) 教育部幼兒(er) 園園長培訓中心特聘實踐教學指導專(zhuan) 家和隴南師專(zhuan) 特聘教師,通過結對幫扶、送教下鄉(xiang) 等多種方式,先後培訓教師3萬(wan) 人次,甘做他人成長階梯。曾獲甘肅省隴原名師、甘肅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57 周全中
周全中,男,漢族,1973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青海省海東(dong) 市第一中學教師。他在語文教學中踐行“到生活中學習(xi) 語文,在體(ti) 驗中感悟語文”的大語文學習(xi) 理念,力促課內(nei) 課外學習(xi) 深度結合。麵對當地學生閱讀資源不足問題,他曾用鐵筆蠟紙刻寫(xie) 閱讀資料,編輯印刷《閱讀芳草地》達103期270萬(wan) 字,讓孩子們(men) 閱讀不再困難。他以身作則,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社會(hui) 實踐活動,在愛護“三江源”母親(qin) 河等行動中培養(yang) 學生社會(hui) 責任和奉獻精神。他關(guan) 愛學生,連續為(wei) 7屆高三班級寄宿生每人每天早晨煮兩(liang) 個(ge) 雞蛋,被學生稱為(wei) “雞蛋老師”。曾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青海省勞動模範、青海省特級教師等榮譽。
58 王 剛
王剛,男,漢族,1966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民族中學教師。他從(cong) 事民族教育事業(ye) 30多年,把最大的愛心獻給學生,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把最透徹的知識傳(chuan) 授給學生。他心係桃李,始終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專(zhuan) 心教導學生,細心照顧學生,在教學上他是嚴(yan) 師,在生活上他是慈父,用愛心和耐心去感化學生。他寓教於(yu) 樂(le) ,推進啟發式、討論式教育,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xi) 的興(xing) 趣。他急學生之所急,盡教學之所能,數十年如一日,無償(chang) 為(wei) 學生提供大量學習(xi) 資料。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青海省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59 李新華
李新華,男,漢族,1971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中學分校校長、教師。從(cong) 教25年來,他始終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紮實的教學功底為(wei) 學生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作為(wei) 班主任,他以“厚德”為(wei) 先,以“關(guan) 愛”為(wei) 本,以“上進”為(wei) 實,鼓勵學生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作為(wei) 校長,他勤勉敬業(ye) ,以校為(wei) 家,堅持改革創新,實施“進步體(ti) 驗”教學改革,讓學生在自信中快樂(le) 學習(xi) 。他注重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創造性地將音體(ti) 美課程進行整合,開設了足球、籃球、羽毛球、書(shu) 法、素描、聲樂(le) 、器樂(le) 、舞蹈等綜合課程,讓學生掌握1—2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和藝術愛好。曾獲寧夏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60 李 平
李平,女,漢族,1974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她紮根西部二十五載,堅守教書(shu) 育人一線,在構建化工專(zhuan) 業(ye) 本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yang) 模式方麵不斷探索,取得紮實育人成效。她注重創新創業(ye) 教育,先後指導200多名學生參加各種創新創業(ye) 項目,獲得各級獎勵30餘(yu) 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wei) 化學工程與(yu) 工藝專(zhuan) 業(ye) 負責人,她勇挑重擔、銳意創新,將本專(zhuan) 業(ye) 建成自治區優(you) 勢特色專(zhuan) 業(ye) ,主編的製圖教材被全國60多所高校廣泛使用。曾獲寧夏教學名師、寧夏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
61 陳 麗(li)
陳麗(li) ,女,漢族,1972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沙灣市第三中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教師。她紮根教學一線30年,結合地域實際,開設感恩課程、紅色課程、雷鋒課程等德育課程,強化師生對黨(dang) 、對祖國的認同。她愛生如子,多年來傾(qing) 情幫扶殘疾學生,耐心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單親(qin) 家庭學生以及有心理障礙的特殊學生學習(xi) 成長。她注重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探索351智慧課堂教學五步模式,為(wei) 全縣培養(yang) 了一大批語文學科骨幹教師。她用責任和奉獻譜寫(xie) 著教育脫貧之歌,所在學校獲得新疆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稱號。曾獲新疆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新疆德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62 祖力亞(ya) 提·司馬義(yi)
祖力亞(ya) 提·司馬義(yi) ,女,維吾爾族,1977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她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足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實際,注重引領和促進各民族學生交流交往交融,實現教學育人、科研育人和實踐育人的有效銜接和統一。她帶領教學團隊深入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形成了具有多民族地區高校特色的“4+1+1”課程體(ti) 係,幫助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她堅持科研育人,用格物致知的科學精神全方位影響學生,培養(yang) 出了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zhuan) 業(ye) 素質過硬的高層次優(you) 秀人才。曾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63 辜 薪
辜薪,男,漢族,1979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中心教師。他紮根民族地區教育事業(ye) 20年,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xi) 興(xing) 趣,注重學生養(yang) 成教育,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地區學生。他堅持以愛育愛教育理念,在學習(xi) 、思想、生活上全麵關(guan) 心學生,使希望與(yu) 夢想之花在戈壁上綻放。他積極投身全麵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質量工作,組織實施分層教學,進行點對點精準幫扶,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xi) 實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立足崗位、發揮特長,組織協調全師學生“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曾獲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ge) 人、兵團優(you) 秀教研員等榮譽。
64 周 嶺
周嶺,女,漢族,1972年6月生,無黨(dang) 派人士,塔裏木大學機械工程係教授。她紮根南疆26年,將“用胡楊精神育人,為(wei) 興(xing) 疆固邊服務”貫穿在教學、科研和社會(hui) 服務中,靜心教書(shu) ,潛心育人,培養(yang) 2100多名畢業(ye) 生,60%留在新疆,36%留在南疆。她立足農(nong) 業(ye) 工程學科實際,堅持以振興(xing) 南疆新工科為(wei) 己任,培養(yang) 了一大批又紅又專(zhuan) 的農(nong) 機人才。她心係貧困百姓,真情為(wei) 民,堅持把論文寫(xie) 在南疆大地,潛心鑽研農(nong) 機裝備和資源利用開發,助力南疆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她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成為(wei) 本地區產(chan) 業(ye) 升級的助推人。曾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學名師、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先進工作者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