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衛生健康委辦公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增強師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識,嚴(yan) 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各項要求與(yu) 措施,保障廣大師生身心健康。
《通知》明確,要毫不放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刻認識疫情防控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切實增強防控意識,堅決(jue) 杜絕鬆懈心態。把適齡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作為(wei) 當前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合理規劃接種節奏和接種進度,加強疫苗接種服務保障工作,分批穩妥有序推進。
《通知》要求,要切實落實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增強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意識,強化教室、衛生間、食堂、宿舍等重點場所環境監測、通風換氣和消殺工作,加強傳(chuan) 染病知識和消毒知識技能培訓,完善管理流程和監督機製。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傳(chuan) 染病宣傳(chuan) 教育,加強對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肺結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等傳(chuan) 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chuan) ,引導師生養(yang) 成勤洗手、常通風、科學佩戴口罩等良好個(ge) 人衛生和生活習(xi) 慣。
《通知》要求,要規範日常衛生管理。加強師生員工健康管理,做好中小學晨午檢、全學段因病缺勤、缺課登記和病因追蹤,師生健康狀況達到學校防疫要求時方能返校。堅持科學、精準、有效防控,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智能分析,提供預警提示,適時優(you) 化調整衛生管理措施。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主動聯係社區及交通、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等相關(guan) 部門,保障校園周邊衛生安全,加強校內(nei) 環境衛生整治。
《通知》要求,要拓寬健康教育渠道。將健康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落實各學段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時間,教育學生樹立自我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形成自我健康管理習(xi) 慣,提高健康素養(yang) 。創新形式、持續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構建學科教學與(yu) 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內(nei) 教育與(yu) 課外教育相結合、經常性宣傳(chuan) 教育與(yu) 集中式宣傳(chuan) 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通知》要求,要增加體(ti) 育活動時間。強化體(ti) 育課和課外鍛煉,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nei) 、校外各1個(ge) 小時體(ti) 育活動時間。沒有體(ti) 育課的當天,學校要在課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ti) 體(ti) 育鍛煉並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全麵落實大課間體(ti) 育活動製度,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鍾的大課間體(ti) 育活動,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寄宿製學校要堅持早操製度。
《通知》強調,要完善家校協同機製。告知家長傳(chuan) 染病防控規定和要求,普及傳(chuan) 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指導家長培養(yang) 、監督孩子養(yang) 成良好衛生習(xi) 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對孩子的健康監測,如有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皮疹等傳(chuan) 染病相關(guan) 症狀應及時就醫,及時上報學校,按要求返校複課,完善家校協同的傳(chuan) 染病防疫管理模式。
《通知》強調,要健全長效管理機製。按照國家標準配齊配足學校衛生保健人員,保障學校開展衛生保健相關(guan) 工作的條件和經費保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衛生健康部門的技術支持下指導學校完善衛生管理規定,健全學校與(yu) 屬地醫療衛生機構的聯防聯控機製,製定應急預案。中小學校要建立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領導牽頭、相關(guan) 部門具體(ti) 落實的學校衛生管理工作體(ti) 製機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選聘“健康副校長”做法。
《通知》強調,要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本區域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督促地方做好相關(guan) 工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校衛生與(yu) 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日常監督範圍,定期組織開展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以及應急處置演練、能力儲(chu) 備等工作的督導檢查,將結果作為(wei) 考核學校的重要依據,確保全麵細致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各項要求與(yu) 措施。
以下為(wei) 通知全文: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
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體(ti) 藝廳函〔2021〕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衛生健康委,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衛生健康委,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wei) 進一步增強師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識,嚴(yan) 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各項要求與(yu) 措施,保障廣大師生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chuan) 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現就有關(guan) 工作通知如下。
一、毫不放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地和學校要深刻認識疫情防控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切實增強防控意識,堅決(jue) 杜絕鬆懈心態。要把適齡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作為(wei) 當前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配合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合理規劃接種節奏和接種進度,加強疫苗接種服務保障工作,分批穩妥有序推進。要在依法依規、自願知情同意、免費接種的前提下,加大疫苗接種宣傳(chuan) 引導力度,提高疫苗接種知曉率和接種意願。
二、切實落實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各地和學校要增強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人物同防、多病共防意識,強化教室、衛生間、食堂、宿舍等重點場所環境監測、通風換氣和消殺工作,加強傳(chuan) 染病知識和消毒知識技能培訓,完善管理流程和監督機製。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傳(chuan) 染病宣傳(chuan) 教育,加強對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肺結核、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等傳(chuan) 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chuan) ,引導師生養(yang) 成勤洗手、常通風、科學佩戴口罩等良好個(ge) 人衛生和生活習(xi) 慣。
三、規範日常衛生管理。各地和學校要加強師生員工健康管理,做好中小學晨午檢、全學段因病缺勤、缺課登記和病因追蹤,師生健康狀況達到學校防疫要求時方能返校。要堅持科學、精準、有效防控,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智能分析,提供預警提示,適時優(you) 化調整衛生管理措施。要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主動聯係社區及交通、公安、城管、市場監管等相關(guan) 部門,保障校園周邊衛生安全,加強校內(nei) 環境衛生整治。
四、拓寬健康教育渠道。各地和學校要將健康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落實各學段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時間,教育學生樹立自我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形成自我健康管理習(xi) 慣,提高健康素養(yang) 。要創新形式、持續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構建學科教學與(yu) 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內(nei) 教育與(yu) 課外教育相結合、經常性宣傳(chuan) 教育與(yu) 集中式宣傳(chuan) 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五、增加體(ti) 育活動時間。各地和學校要強化體(ti) 育課和課外鍛煉,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nei) 、校外各1個(ge) 小時體(ti) 育活動時間。沒有體(ti) 育課的當天,學校要在課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ti) 體(ti) 育鍛煉並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全麵落實大課間體(ti) 育活動製度,中小學校每天統一安排30分鍾的大課間體(ti) 育活動,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寄宿製學校要堅持早操製度。
六、完善家校協同機製。各地和學校要告知家長傳(chuan) 染病防控規定和要求,普及傳(chuan) 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指導家長培養(yang) 、監督孩子養(yang) 成良好衛生習(xi) 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對孩子的健康監測,如有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皮疹等傳(chuan) 染病相關(guan) 症狀應及時就醫,及時上報學校,按要求返校複課,完善家校協同的傳(chuan) 染病防疫管理模式。
七、健全長效管理機製。各地要按照國家標準配齊配足學校衛生保健人員,保障學校開展衛生保健相關(guan) 工作的條件和經費保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衛生健康部門的技術支持下指導學校完善衛生管理規定,健全學校與(yu) 屬地醫療衛生機構的聯防聯控機製,製定應急預案。中小學校要建立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領導牽頭、相關(guan) 部門具體(ti) 落實的學校衛生管理工作體(ti) 製機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選聘“健康副校長”做法。
八、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本區域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定期向省級黨(dang) 委和人民政府匯報,督促地方做好相關(guan) 工作。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校衛生與(yu) 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日常監督範圍,定期組織開展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以及應急處置演練、能力儲(chu) 備等工作的督導檢查,將結果作為(wei) 考核學校的重要依據,確保全麵細致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各項要求與(yu) 措施。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1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