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來,因受強降雨、台風“煙花”影響,我省各地人民的生命財產(chan) 受到威脅,鄭州、新鄉(xiang) 、鶴壁等地受災尤為(wei) 嚴(yan) 重。
記者在鶴壁市教體(ti) 局了解到,自7月22日以來,鶴壁市良相坡、共渠西、長虹渠、柳圍坡、白寺坡、小灘坡等6個(ge) 蓄滯洪區相繼啟用,滯洪區內(nei) 241個(ge) 行政村及浚縣農(nong) 場、軍(jun) 農(nong) 場被淹。8月4日,記者了解到,鶴壁浚縣連日來緊張開展排水作業(ye) ,爭(zheng) 取盡快將積水散去,讓受災群眾(zhong) 早日重返家園。
7月31日鄭州報告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今,我省多地緊急升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舉(ju) 措,鶴壁也在其中。8月5日,鶴壁市淇濱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稱,淇濱區現有1人此前與(yu) 鄭州市1例無症狀感染者共同居住……汛災+疫情,雙重防控下,鶴壁市受災群眾(zhong) 臨(lin) 時安置點如何應對?8月4日至6日,記者通過一係列的健康碼掃描、到訪登記填寫(xie) 、體(ti) 溫測量等疫情防控相關(guan) 核查後,走進鶴壁市多所學校,了解鶴壁市教體(ti) 係統遷安受災群眾(zhong) 安置近況。
受災群眾(zhong) :這個(ge) 家來得倉(cang) 促,但很暖!
“我們(men) 需要啥,跟誌願者說一聲就行……”“在這兒(er) 啥都不缺,像在家一樣!”在鶴壁科達學校安置點、北大培文鶴壁中學安置點,不同的受災群眾(zhong) 卻用了同樣的語言,道出了他們(men) 與(yu) 家人在此生活的滿足感。而這份滿足感,正源於(yu) 該安置點裏,多位教師誌願者的用心付出。
民以食為(wei) 天。記者在鶴壁科達學校安置點的食堂看到,灶台整潔、菜品豐(feng) 富。“‘讓受災群眾(zhong) 吃得飽、吃得衛生’是我們(men) 的服務準則。每天上午,我們(men) 會(hui) 提前準備第二天的所需食品清單,根據浚縣人的飲食習(xi) 慣備餐。”該安置點負責人雒顏紅告訴記者,在這裏,他們(men) 給予受災群眾(zhong) 的家的味道,從(cong) 味蕾開始。
“6人一間寢室不擁擠,男寢、女寢界線分明不尷尬。每間寢室盡量安排一半老人、一半年輕人,方便互相照顧。確實具有特殊情況的,我們(men) 以家庭為(wei) 單位,做到妥善安置安置。”在鶴壁技師學院安置點,記者在教師誌願者的介紹中,聽到得全是細心的安排:急群眾(zhong) 所需、想群眾(zhong) 所想。
一排排晾衣架上,晾滿了清洗幹淨的衣服;寢室、活動場地附近,保溫水箱24小時供應熱水;寢室內(nei) ,每個(ge) 床位上被褥、洗漱用品等一應俱全;每間宿舍設有教師誌願者服務崗……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這樣的配置不隻局限於(yu) 鶴壁技師學院安置點,似乎成了鶴壁市多個(ge) 學校安置點的標配。
“我們(men) 學校接收了1000餘(yu) 名受災群眾(zhong) ,他們(men) 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受災群眾(zhong) 們(men) 舍小家為(wei) 大家,為(wei) 鶴壁的防汛抗洪做出了巨大犧牲,我們(men) 怎能不心貼心地服務?希望我們(men) 的暖心、溫馨服務能讓他們(men) 感受到這個(ge) ‘家’的溫暖……”8月4日,在鶴壁市淇濱中學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該校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校長邵河根動情地說道。
受災群眾(zhong) 的舒心生活,是所有安置點的常態嗎?走訪期間,鶴壁市教體(ti) 局辦公室主任李誌斌告訴記者:“市教體(ti) 局對所有市區安置點進行了統籌管理,在每個(ge) 安置點均設有綜合調度、服務安置、醫療防護、後勤保障、秩序維護、物資供應、便民服務等7個(ge) 安置服務部門,全麵服務好受災群眾(zhong) 。目前,安置點物資充足、秩序井然、群眾(zhong) 情緒平穩。”
做好滯洪區受災群眾(zhong) 的安置工作,是鶴壁市防汛抗洪救災的重要一環。關(guan) 鍵時刻,鶴壁市教體(ti) 係統黨(dang) 組擔當作為(wei) ,迅速成立安置工作指揮部,製定“接收安置受災群眾(zhong) 工作方案”,在全市教體(ti) 係統設置集中安置點23個(ge) ,其中市區選取鶴壁市淇濱中學等學校創建出9個(ge) 安置點、選取浚縣衛賢鎮第一中學等學校創建出9個(ge) 安置點、選取淇縣第一中學等學校創建出5個(ge) 安置點,共計為(wei) 近4萬(wan) 名受災群眾(zhong) 創建了一個(ge) 溫暖的大家園。
以心暖心、用心服務,想受災群眾(zhong) 所想……一顆顆被風雨洗禮的心在這兒(er) 被嗬護著
“年邁父母有慢性病,現在聯係不上了……”
“家裏就老人和孩子,他們(men) 有沒有被救出來呀?”
“這是來自浚縣的求救信息,大家幫忙轉發……”
…………
這是過去的十幾天裏,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或瀏覽或發布過的信息。浚縣之外、鶴壁之外,億(yi) 萬(wan) 顆心在牽掛。那麽(me) ,受到災情影響的受災群眾(zhong) 們(men) ,他們(men) 的內(nei) 心會(hui) 是怎樣的世界?對受災群眾(zhong) 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刻不容緩!鶴壁市教體(ti) 局想到了!
此次防汛救災中,鶴壁市教體(ti) 係統在安排做好受災群眾(zhong) 接收工作的同時,同時全麵啟動災後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僅(jin) 鶴壁市區的9個(ge) 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我們(men) 就派出了130名心理谘詢師誌願者。這些誌願者,有些是我們(men) 各級各類學校的老師。鶴壁有難,他們(men) 就來了。”鶴壁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徐傑告訴記者,心理谘詢師誌願者走進安置點後,廣泛開展災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chuan) 和心理疏導幹預工作,大大減輕了受災群眾(zhong) 被洪水帶來的心理影響。
8月4日,在鶴壁市汽車工程學院,記者見到了正在解答受災群眾(zhong) 問題的鶴壁市實驗學校的曹愛英老師,擁有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資格的她正帶著16名心理輔導誌願者在安置點舉(ju) 辦心理輔導講座活動,帶領受災群眾(zhong) 參與(yu) 心理團體(ti) 活動遊戲,宣講解蓄滯洪區補償(chang) 政策等。
“聽了講座後,我們(men) 了解了補償(chang) 政策,原來空落落的心現在有著落了,踏實多了!損毀房屋補償(chang) 、莊稼受災補助,黨(dang) 和政府想的真周到,讓我們(men) 對往後的生活重拾信心和希望。”一名浚縣小河鎮受災群眾(zhong) 有感而發。
在鶴壁市淇濱中學安置點,一群圍坐在一起的受災學生引起了記者的關(guan) 注。記者緩緩走進才發現,這群學生中間,正有一名誌願者老師在與(yu) 他們(men) 談心。
記者經過了解得知,此次家庭遭受汛災影響的家庭中,一些孩子的父母因生計問題常年在省外務工,不能長期陪伴孩子身邊。受災群眾(zhong) 中,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的月月一家,正是這種狀況。月月是和爺爺奶奶一起轉移到安置點的。災害發生時,沒有父母在身邊、環境又陌生……在安置點裏,月月的情緒一度低落。
“寶貝兒(er) ,要勇敢一些,敢於(yu) 說出內(nei) 心的想法”……在現場,心理健康教育的誌願者一句句“寶貝”,讓月月的情緒漸漸好轉起來,臉上漏出笑容。隨後,隨後,誌願者教師撥通了月月媽媽的視頻通話,幫她們(men) 母女二人“線上”互保平安。
“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可現在,我在外麵回不去……”視頻那頭,月月媽媽的一句“有你們(men) 在,我就放心了!”讓誌願者教師們(men) 接下來的心理輔導工作備受鼓舞。
災情+疫情,雙重考驗下,黨(dang) 員突擊隊成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的“主心骨”“防疫之盾”
危難時刻,我們(men) 的黨(dang) 員始終衝(chong) 鋒在前。麵對暴雨洪災和新冠肺炎疫情,我們(men) 的黨(dang) 員再次站了出來。
災情發生後,鶴壁市各個(ge) 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緊急啟動,需要大量人手做好服務工作。短期內(nei) ,如何解決(jue) 人手問題?鶴壁市教體(ti) 局黨(dang) 組向全市教體(ti) 係統發出了“關(guan) 於(yu) 在防汛救災中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倡議”,組織全係統各級黨(dang) 組成立黨(dang) 員突擊隊、設立黨(dang) 員先鋒崗,在一個(ge) 個(ge) 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中充分發揮“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個(ge) 戰鬥堡壘,一名黨(dang) 員就是一麵先鋒旗幟”的作用。
倡議一經發出,便得到了眾(zhong) 多鶴壁黨(dang) 員教師的回應:隨時做好準備,投身防汛救災一線,當好先鋒表率。
“我們(men) 安置點的土豆夠用了,把新來的這些,趕緊安排轉運到更急需的安置點吧!”8月2日一大早,記者在鶴壁汽車工程職業(ye) 學院見到鶴壁市教體(ti) 局第一黨(dang) 員突擊隊隊員郭長青時,他正在組織安排該校誌願者往車上裝運土豆。“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就要時刻衝(chong) 在前、做在前。村民們(men) 既然被安置到了這裏,咱就得對他們(men) 負責,用真情為(wei) 他們(men) 做好各項服務,讓他們(men) 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和溫暖。”郭長青說道。
“群眾(zhong) 需要啥,咱就第一時間送過去!”這是鶴壁市教體(ti) 係統內(nei) ,每一位在崗黨(dang) 員教師誌願者內(nei) 心的獨白。
“鶴壁技師學院黨(dang) 員突擊隊中的黃永成、杭備戰兩(liang) 位老師,今年分別58歲、55歲,卻和一群青年黨(dang) 員一起堅守在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的崗位上。騎著電動三輪車,從(cong) 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多連續奔波在學校安置點的救援物資倉(cang) 庫與(yu) 宿舍樓間,全力做好物資配送工作,是他們(men) 二人的工作常態。”據鶴壁市教體(ti) 局機關(guan) 黨(dang) 委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郭媛媛介紹,黃永成、杭備戰兩(liang) 位老黨(dang) 員教師,自受災群眾(zhong) 入住至今從(cong) 未修過一天假,學校的青年教師們(men) 十分敬佩!
隨著國內(nei) 新冠肺炎疫情呈多點爆發趨勢,鶴壁市教體(ti) 係統再次緊急行動起。各個(ge) 學校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的黨(dang) 員突擊隊在鶴壁市教體(ti) 局的調配下,全麵強化安置點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安置點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對點校園、宿舍、食堂等場所定期進行全麵消殺,每天兩(liang) 次體(ti) 溫檢測,加強門崗管控……一係列措施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築牢了防疫“防火牆”。
“針對疫情防控,我們(men) 嚴(yan) 格落實防控措施,堅持人物同防,嚴(yan) 把進出口關(guan) ,築牢防線,精準閉環管理,堅決(jue) 防止疫在安置點出象,保護好受災群眾(zhong) 的生命安全。”鶴壁技師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璩鳳英告訴記者。
與(yu) 此同時,還組織誌願者在各安置點在鶴壁市教體(ti) 局,記者見到了鶴壁市體(ti) 育衛生藝術工作站站長胡鵬,他告訴記者:“我們(men) 在每個(ge) 安置點都設立了醫務站,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他們(men) 在做好常規醫護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安置點的防疫指導工作,並積極配合黨(dang) 員突擊隊舉(ju) 辦防疫政策知識講座,通報最新疫情形勢等,豐(feng) 富受災群眾(zhong) 疫情防控知識、提高疫情防範意識的同時,教會(hui) 受災群眾(zhong) 做好自防自護。”
“統計遷安群眾(zhong) 情況、搬運救災物質、溝通協調物資分配、開展心理疏導、舉(ju) 辦愛心課堂……在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我們(men) 的1000餘(yu) 名黨(dang) 員突擊隊隊員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麵麵、角角落落。安置工作的每個(ge) 環節,他們(men) 便是戰鬥堡壘和主心骨!”提及黨(dang) 員突擊隊,郭媛媛為(wei) 他們(men) 感到自豪!
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中,誌願者正在進行消殺作業(ye)
教師誌願者為(wei) 老人講解防疫知識
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搬運配發物質
誌願者背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前往宿舍
安置點醫生在為(wei) 老人檢查身體(ti)
讓受災群眾(zhong) 吃得好、吃得安心
孩子們(men) 偎依在教師誌願者懷裏,與(yu) 家人互報平安
孩子們(men) 在操場上起了航模課
誌願者們(men) 在裝卸物資,搶奪時間
(教育時報記者:楊自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