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漯河市教育局對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嚴(yan) 字當頭”,指導全市所有學校成立有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等人員參與(yu) 的食品安全監督組織,通過登錄“舌尖安全網”“互聯網+明廚亮灶”平台、設立家長開放日、實行家長陪餐製等形式,對學校食堂及校外集體(ti) 配餐單位進行實質有效的監督,積極推進社會(hui) 共治。
食堂供餐的學校嚴(yan) 把7道關(guan)
第一關(guan) :食品采購進貨關(guan) 。實現“雲(yun) 平台”線上完成食材采購、來源登記、檢驗檢測、物流配送等環節,堅持索證索票製度,確保購進食材來源可溯、質量可靠;第二關(guan) :食品驗收貯存關(guan) 。入庫前必須嚴(yan) 格驗收,並做好台賬記錄,食品貯存場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ge) 人生活物品;第三關(guan) :食品加工關(guan) 。嚴(yan) 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要求,做好清洗消毒、加工製作等工作,確保質量安全;第四關(guan) :食品留樣關(guan) 。嚴(yan) 格按照每個(ge) 品種不少於(yu) 125g的要求留樣,由專(zhuan) 櫃冷藏保存48小時以上,並做好留樣登記;第五關(guan) :食堂衛生保潔關(guan) 。隨時保持幹淨、整潔、衛生的用餐環境;第六關(guan) :食品添加劑使用關(guan) 。不超範圍和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第七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健康衛生關(guan) 。今年以來,漯河市教育局在要求食堂從(cong) 業(ye) 人員全部持有效健康證上崗的基礎之上,又協調疾控部門,為(wei) 全市3308名參與(yu) 分餐的教職工進行了體(ti) 檢,辦理了健康證,確保直接接觸食品的全部工作人員身體(ti) 健康。
校外配餐的學校把好8道關(guan)
第一關(guan) :選擇關(guan) 。學校要成立由學校、家長委員會(hui) 、學生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通過實地考察供餐企業(ye) 的生產(chan) 狀況和供餐能力,擇優(you) 遴選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具有集體(ti) 配餐資質、能承擔食品安全責任、社會(hui) 信譽良好、安裝“互聯網+明廚亮灶”的供餐企業(ye) ,向學生供餐;第二關(guan) :備案關(guan) 。學校要與(yu) 供餐企業(ye) 簽訂供餐合同,明確雙方食品安全和營養(yang) 健康的權利與(yu) 義(yi) 務。供餐合同簽訂後5個(ge) 工作日內(nei) ,學校要向教育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雙重備案;第三關(guan) :價(jia) 格關(guan) 。學校要組織家長代表參與(yu) 供餐價(jia) 格製定,要做到價(jia) 格合理,讓廣大家長接受;第四關(guan) :溫度關(guan) 。需要燒熟煮透的食品,中心溫度應達到70℃以上,食用前的中心溫度要始終保持在60℃以上;第五關(guan) :營養(yang) 關(guan) 。堅持質量管理原則,一切從(cong) 學生健康成長出發,提供品種多樣、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飯菜,做到葷素搭配、營養(yang) 健康,讓學生吃好吃飽;第六關(guan) :配送關(guan) 。配送工作采用“一校一車”“兩(liang) 把鑰匙”措施,即每輛配送車輛隻服務一所學校,送餐車廂鑰匙由供餐單位和學校使用,供餐單位在車輛出發前將車廂落鎖,學校在交接時開啟車廂。配送車輛須配備實時定位裝置和溫度記錄儀(yi) ,實時傳(chuan) 輸數據,確保配送過程安全。學校要對配送人員實施備案登記製度,每次配送人員經測溫正常及車輛衛生消殺後方可進入校園;第七關(guan) :陪餐關(guan) 。實行政府、學校、家長三方陪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jue) 。9月15日,市、縣兩(liang) 級教育局局長深入校園,與(yu) 師生共進午餐,對校園食品安全提出具體(ti) 要求;第八關(guan) :評價(jia) 關(guan) 。建立供餐家長學生滿意度測評製度,並及時向供餐企業(ye) 反饋意見。
截至目前,漯河市中小學幼兒(er) 園食堂712家,已實現校園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實施 “互聯網+明廚亮灶”校園651所,達91.4%以上,在全市有食堂的學校創新設立722名首席食品安全官,製定《漯河市學校首席食品安全官31項正麵責任清單、10項負麵責任清單》,強化食品安全責任意識,紮實推動食品安全各項管理規定落實落地。
(教育時報記者:胡麗(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