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推動“雙減”有效落地,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ye) 負擔,增強他們(men) 的動手實踐能力、豐(feng) 富他們(men) 的課餘(yu) 生活,9月17日,漯河市郾城區郾城小學開展以“中秋做月餅、感恩父母情”為(wei) 主題的中秋節活動。200名學生代表,在老師和家長的陪伴下,用靈巧的小手體(ti) 驗了一把做月餅的樂(le) 趣。月餅製作完成後,學生將其送給父母品嚐,以此表達對父母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你想親(qin) 手製作手工月餅送父母嗎?”中秋節前,這則消息一經發布,全校各年級師生積極響應。
“月餅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之一,它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點心食品,更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也是中秋時節親(qin) 朋之間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活動開始前,老師們(men) 首先向孩子們(men) 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曆、詩歌和風俗,隨後傳(chuan) 授了做月餅的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
在做月餅的過程中,學生個(ge) 個(ge) 摩拳擦掌,急不可待。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men) 自己動手揉皮、捏圓、包餡、壓模、包裝......一個(ge) 個(ge) 香甜可口、造型各異的月餅很快製作完成。
“以前都是家人買(mai) 現成的,這次自己動手做吃起來更美味,送給爸媽非常有意義(yi) 。”學生拿著自己第一次動手做出的月餅,顯得格外激動。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們(men) 策劃這次中秋節活動,旨在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出書(shu) 山題海,通過勞動體(ti) 驗生活的樂(le) 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學會(hui) 感恩、弘揚孝道,度過一個(ge) 歡樂(le) 祥和的中秋佳節。”漯河市郾城區郾城小學校長田秋萍說。
(教育時報通訊員:於(yu) 素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