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密集出台多份配套文件,校內(nei) 校外雙管齊下,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提升校內(nei) 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針對校外培訓亂(luan) 象,我省各地治理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新的情況?探索出了哪些創新舉(ju) 措?9月24日至28日,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等7部門組成的9個(ge) 視導組分赴我省各地開展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視導調研工作,進一步促進“雙減”落實。記者也跟隨各個(ge) 視導組進行暗訪調查,了解各地的“雙減”工作實效。
11份配套文件,7部門9個(ge) 視導調研組跑遍全省,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工作走深走實
《意見》下發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雙減”工作,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做出“以‘雙減’為(wei) 抓手,深化義(yi) 務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書(shu) 育人、立德樹人水平”的重要批示。省教育廳等7部門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印發河南省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列出了34項整治清單,對校外培訓機構消防安全、餐飲服務、辦學許可、培訓師資、收費標準等內(nei) 容做出了明確要求,為(wei) 各地、各部門的整治排查提供有力抓手。
9月23日,教育部舉(ju) 行新聞通氣會(hui) ,介紹中小學落實“雙減”工作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製度建設有關(guan) 情況。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意見》這一“雙減”工作總綱領指導下,教育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密集出台了11份配套文件,以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全覆蓋、全鏈條治理。配套文件包括學科類培訓範圍界定、“備改審”、“營改非”、培訓材料管理、培訓人員管理、查處變相違規培訓、加強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課後服務、建立監測機製、培訓機構登記等,係統涉及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審批、收費、人員、材料、行為(wei) 、資本等各方麵。
省教育廳召開了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聯合視導調研工作動員會(hui)
9月24日上午,省教育廳召開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聯合視導調研工作動員會(hui) 。省教育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毛傑說:“要深刻理解‘雙減’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yi)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工作,是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迫切需要,是解決(jue) 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問題的迫切需要,是我省深化義(yi) 務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書(shu) 育人、立德樹人水平的迫切需要,要把學生從(cong) 校外學科類補習(xi) 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cong) 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
會(hui) 後,視導調研人員立即分組趕赴各地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治理視導調研工作,特別針對《通知》中提出的34項整治重點、8類情況處置、6大動向應對、4個(ge) 社會(hui) 公示情況開展視導工作,推動全省基礎教育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工作落地落實。
視導調研第一組深入鄭州市、開封市、蘭(lan) 考縣,聽取了教育、消防、民政等相關(guan) 部門的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治理的相關(guan) 工作,並與(yu) 公辦民辦學校校長,教師、校外培訓機構、家長代表等開展座談交流;第二組調研了洛陽市、三門峽市、汝州市,深入校外培訓機構,查驗證照,著重了解課程設置、收費標準、師資來源等情況;等等。9個(ge) 調研組,分赴全省17個(ge) 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以及10個(ge) 省直管縣(市),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實地詢問、查閱台賬、暗訪調查等形式進行調研視導。
重拳出擊,對違規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堅決(jue) 取締,對參與(yu) 有償(chang) 補課教師“零容忍”
調研發現,“雙減”政策出台後,全省各地積極作為(wei) ,一方麵對於(yu) 違規違法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堅決(jue) 取締;另一方麵建立健全工作機製,探索切實可行的管理舉(ju) 措,堅決(jue) 維護好教育生態。
開封市教體(ti) 局為(wei) 了更好落實“雙減”,總結提出了“53493”工作要求和“2116”督導工作機製。開封市教體(ti) 局總督學宋祥山解釋,“53493”工作要求是指:“五項管理”要條分縷析;“三個(ge) 提高”要紮實有效,即提高作業(ye) 管理水平、課後服務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水平;“四個(ge) 嚴(yan) 格”要堅決(jue) 執行,即嚴(yan) 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嚴(yan) 格執行教學計劃,嚴(yan) 格執行作業(ye) 管理規定,嚴(yan) 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九項規範”要落實落細,即規範審批準入、培訓時間、培訓師資、辦學內(nei) 容、經營活動、合同文本、廣告發布、信息公開、平台監管;“三個(ge) 到位”要同向發力,即政府部署到位、學校安排到位、家長配合到位。
“2116”督導工作機製是指:“兩(liang) 個(ge) 平台”要照單全收,即國務院督導委員會(hui) 辦公室設立的舉(ju) 報平台,凡舉(ju) 報必檢查,開封市校外培訓機構綜合管理平台,全市所有培訓機構一律納入接受全程監管;“一號工程”要作為(wei) 政治任務執行好,即將“雙減”督導列為(wei) 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一體(ti) 評價(jia) ”用來檢視縣區政府的履職情況,即將“雙減”工作一體(ti) 納入縣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jia) ;“六項措施”要執紀到位,即通報、曝光、定向調度、約談、掛牌督辦、問責。
調研組來到許昌市魏都區,了解到該區成立了以區政府牽頭、7部門參加的整治工作小組,在全區範圍內(nei) 深入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校外培訓機構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暗訪。調研組還與(yu) 7部門相關(guan) 負責同誌進行了座談,紛紛表示協同合作讓“雙減”取得了實效。而商丘市梁園區政府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梁園區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聯席會(hui) 議”,明確各相關(guan) 職能部門和鄉(xiang) 鎮街道工作職責,定期召集各相關(guan) 職能部門和鄉(xiang) 鎮街道負責同誌,組織聯合執法專(zhuan) 項治理行動。
汝州市教體(ti) 局通過建立詳細全麵工作台賬,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全麵排查做到“精、準、全”。汝州市教體(ti) 局局長李建鋒向調研組介紹該市工作模式:以街道(鄉(xiang) 鎮)為(wei) 責任主體(ti) ,將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納入社會(hui) 管理網格化,按照證照情況、安全狀況、教學內(nei) 容、師資力量等整治重點內(nei) 容進行拉網式排查,並對排查的200餘(yu) 所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一家一冊(ce) ”建立台賬,特別是對存在侵害群眾(zhong) 利益的培訓機構做到有記錄、有解決(jue) 、有反饋。“目前已取締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無證無照機構2所,下發整改通知書(shu) 55 份,起到了警示震懾作用。” 李建鋒說。
此外,各地對於(yu) 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家長委員會(hui) 等人員組織的有償(chang) 補課,采取“零容忍”態度。長垣市教體(ti) 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雙減”後,教體(ti) 局認真摸排中小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wei) ,特別是在職教師違規組織、參與(yu) 校外培訓輔導班有償(chang) 補課問題。“查處違規補課11起,對其中7名在職教師給予記過等相應處分,對4名代課教師納入長垣市教育係統黑名單,批評和教育18人。”
加強監督、監管,護住家長“錢袋子”,從(cong) 源頭上杜絕培訓機構“關(guan) 門跑路”現象
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風險一直為(wei) 人詬病。在加強培訓機構預收費風險管控、校外培訓機構監督審查上下足功夫之外,各地通過管理和服務創新,向社會(hui) 、家長提供可選擇的、規範的、優(you) 質的校外培訓資源。
調研組發現,我省多地通過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平台,保證培訓費及時、全額繳存至監管賬戶內(nei) ,從(cong) 源頭上杜絕培訓機構“關(guan) 門跑路”現象。
鄭州市教育局與(yu) 鄭州市金融工作局、工商銀行、鄭州銀行積極對接資金監管工作,起草《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辦法》,加強對培訓機構培訓費用收取等行為(wei) 的監管。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王巨濤說:“鄭州在滎陽率先試點第三方托管模式,目前滎陽90家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已有74家完成資金賬戶建立,與(yu) 工商銀行簽訂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框架協議,並向全市推廣滎陽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南陽市教育局還與(yu) 電教、信息部門對接,合作研發了南陽市民辦教育信息管理服務平台係統,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ge) 民辦教育信息管理服務平台,把全市民辦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歸納係統管理。“目前已經把715所培訓機構歸納係統管理,實現了年審統一管理、大數據分析、有資質培訓機構便民查詢等功能,做到了信息化、標準化管理。”南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樹之說。
開封市則依托第三方建立“開封市校外培訓機構綜合管理平台”,實施第三方監管。調研中,工作人員還現場演示了該平台的功能:實現了對教育培訓機構從(cong) 規範資質、業(ye) 務宣傳(chuan) 、合同簽訂、教學內(nei) 容部署、從(cong) 業(ye) 人員資質、教學內(nei) 容與(yu) 場地安排等全方麵的係統化管理。宋祥山說:“通過監管平台的建立,有效減少了教育培訓機構違法經營、虛假宣傳(chuan) 等帶來的負麵影響。”
調研組了解到鶴壁市、新鄉(xiang) 市、平頂山市等也都紛紛建立了校外培訓機構第三方監管平台。
平頂山市教體(ti) 局印發了《平頂山市校外培訓機構星級評定辦法(試行)》,按照校外培訓機構自主申請,教育部門組織專(zhuan) 家對規章製度、機構管理、教學質量、學生和家長滿意度進行評分評議的辦法確定星級,並給予相應的社會(hui) 效益和優(you) 惠待遇。“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星級評定結果分為(wei) 四個(ge) 等級,星級從(cong) 低到高,要求逐級提升。校外培訓機構如果出現家長投訴、招生宣傳(chuan) 與(yu) 實際培訓內(nei) 容不一致、未安規定簽訂培訓服務合同、收費退費糾紛多等情況,將由教育部門按照規定給予其降星、取消星級的處理。”平頂山教體(ti) 局副局長尹衛東(dong) 說。
開封市、三門峽市、鄧州市等發揮互聯網黑白名單發布機製,對通過審批登記的校外培訓機構,及時公布其名單及主要信息。記者在鄧州市教體(ti) 局公布黑名單中看到,“課外雙語”“淯博教育”等7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被列入名單,並公布了機構的詳細地址,為(wei) 創建合法、公平、文明的校外教育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係統性的工程,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各地還需探索創新管理舉(ju) 措
“雙減”政策出台後,各地在落實過程中也麵臨(lin) 著不少難題與(yu) 問題,調研中也發現了各地在校外培訓亂(luan) 象治理中存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部分地區對“雙減”重視程度不夠。比如部署上敷衍應付、方案簡單轉發、未建立“黑白名單”等情況。調研走訪中發現,在沿街廣告牌、學校周邊還存在校外培訓機構宣傳(chuan) 廣告,校外培訓機構關(guan) 門停業(ye) 後,廣告牌仍在通電運轉。
缺乏政策法規支撐,各部門監管邊界不清晰。視導調研組在與(yu) 各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座談中了解到,從(cong) 監管機製看,雖然教育、市場監管、民政、應急等部門聯合對非法違規的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聯合整治,但由於(yu) 各部門執法依據不一,尚未形成監管合力。“聯合整治結束後,有些關(guan) 停的培訓機構馬上違規重啟,後續的處置隻能再次關(guan) 停,極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和工作量。”相關(guan) 負責人表達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調研中還發現,部分地區午托、晚托機構沒有明確監管部門,有的機構還有學生住宿的業(ye) 務,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此外,視導調研組還深入校外培訓機構,了解他們(men) 的近況。有不少培訓機構反映,自7月份以來沒有營業(ye) ,場地租金、員工薪酬資金壓力比較大,關(guan) 停後還存在租金償(chang) 還、人員再就業(ye) 困難等問題。
總之,“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係統性的工程,針對新規範、新要求,各地還需探索創新管理舉(ju) 措。此次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工作聯合視導調研活動,目的在於(yu) 摸清底數、發現典型、排查問題、邊查邊改,為(wei) 下一步更好促進、落實“雙減”提供參考。此次視導調研後,省教育廳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新問題、新難點,將繼續完善配套政策,持續強化督導檢查,壓實地方責任,深入推進全省校外培訓機構專(zhuan) 項整治工作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