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指導意見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麵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nei) 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範學生。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於(yu) 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麵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主線,以建設優(you) 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wei) 核心,以優(you) 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wei) 重點,以豐(feng) 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wei) 載體(ti) ,努力建設體(ti) 現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wei) 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確方向。全麵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將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融入學校育人各環節,使學校成為(wei) 培養(yang) 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堅強陣地,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的精神家園。
(二)堅持遵循規律。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從(cong) 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出發,把文化浸潤作為(wei) 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學生在日常學習(xi) 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浸潤心靈、陶冶情操。
(三)堅持全員參與(yu) 。充分發揮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ti) 作用,鼓勵支持師生全員參與(yu) 校園文化建設,讓師生成為(wei) 校園文化建設的設計者、建設者、實踐者,使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真正達到以人為(wei) 本的積極效果,形成全員參與(yu) 、群策群力、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
(四)堅持因地製宜。按照“整體(ti) 規劃、分步實施、因地製宜、注重實效”的思路,根據學校發展曆史、辦學條件、所處地域和人文積澱,構建環境優(you) 美、理念先進、文化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塑造鮮明獨特的學校形象,形成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規範和長效機製。
三、主要任務
(一)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硬指標”
1.實現整體(ti) 設計。要高標準、高起點、高品質進行校園整體(ti) 規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區、運動區、活動區和生活區,根據各功能區的作用和特點設置文化主題,體(ti) 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作用。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麵、建築物等媒介體(ti) 現教育理念,如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製作、設計介紹家鄉(xiang) 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繪製、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xi) 、健康生活、養(yang) 成良好行為(wei) 習(xi) 慣的標牌和卡通人物形象等,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或進行主題創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ang) 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構建和諧景觀。要遵循“寓教於(yu) 樂(le) 、寓教於(yu) 美、寓教於(yu) 用”的原則,從(cong) 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綠化美化淨化校園,創建綠色生態校園環境,使校園內(nei) 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ti) 現潛在育人功能。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ti) 現學校的特點和教育理念,形式上要簡潔鮮明生動,文字使用上要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標準。嚴(yan) 格規範校園內(nei) 國際組織標誌標識的使用,未經授權和批準,校園內(nei) 不得懸掛與(yu) 張貼。
3.完善基礎設施。要重視校內(nei) 文化設施建設,建設好校史陳列室(或榮譽室)、心理輔導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充分發揮校刊、校報、宣傳(chuan) 欄、廣播室、電視台等宣傳(chuan) 媒體(ti) 的傳(chuan) 播引導作用,宣揚學校的主流文化和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集思想性、知識性、服務性和專(zhuan) 業(ye) 性為(wei) 一體(ti)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視頻號、網站等平台,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要重視圖書(shu) 館(室)、閱覽室、計算機教室等建設,使其成為(wei) 學生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場所。教室和學生宿舍的布置要做到溫馨幹淨、物品擺放整齊有序、公物完好無損壞,使之成為(wei) 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增強校園文化建設“軟實力”
4.加強“三風一訓”建設。要規範校風、教風、學風、校訓建設,重點抓好學生養(yang) 成教育,培養(yang) 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建設班級文化,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班名、班訓、班歌、班徽、班刊、班級口號等,挖掘文化內(nei) 涵,增強班級凝聚力。推進書(shu) 香班級、書(shu) 香校園建設,向學生推薦優(you) 秀的閱讀書(shu) 目,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要立足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加強以黨(dang) 史教育為(wei) 重點的“四史”教育,樹立“四個(ge) 自信”,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社會(hui) 責任意識,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
5.精心組織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jia) 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充分利用好勞動節、兒(er) 童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中華傳(chuan) 統節日,學雷鋒紀念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等重要紀念日,開展相關(guan) 主題教育活動。利用入學畢業(ye) 、入隊離隊、入團等有特殊意義(yi) 的日子,開展儀(yi) 式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yi) 式,發表內(nei) 容生動具體(ti) 的國旗下講話。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寓教於(yu) 樂(le) 的校園文化節活動,每學年至少舉(ju) 辦一次科技節、藝術節、運動會(hui) 等主題活動,積極開展讀書(shu) 、演講、征文等係列活動,豐(feng) 富學生校園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周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yu) 團隊活動的有機結合。
6.規範社團活動和社會(hui) 實踐。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指導和管理,發揮學生社團的凝聚、教育功能,豐(feng) 富社團內(nei) 容,拓展社團渠道,引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文化娛樂(le) 、體(ti) 育競技、誌願服務、社會(hui) 實踐等活動,繁榮校園文化,發展素質教育,豐(feng) 富學生課餘(yu) 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利用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公共機構、企事業(ye) 單位、專(zhuan) 題教育社會(hui) 實踐基地等各類社會(hui) 資源,開展有益於(yu) 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hui) 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推動校園製度文化建設“成體(ti) 係”
7.健全學校治理體(ti) 係。完善和修訂學校章程,建立健全有利於(yu) 師生和學校發展的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學校設施管理等製度,形成學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運行機製,將校園文化建設落實在學校具體(ti) 的教育教學行為(wei) 和學校治理過程之中。堅持校務公開製度,規定公開內(nei) 容,規範公開程序,保障教職員工對學校管理的知情權、參與(yu) 權和監督權。
8.完善協同育人製度。完善家長、社區及社會(hui) 組織等共同參與(yu) 學校治理的常態機製,提升學校辦學治校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實現學校規範辦學、部門聯動治理、社會(hui) 廣泛監督的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hui) 三位一體(ti) 的教育良性互動新格局。
9.推動製度落實落地。維護製度的嚴(yan) 肅性,做到製度麵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辦學、依規辦學、誠信辦學、陽光辦學,切實規範辦學行為(wei) ,確保製度落到實處。能夠根據發展變化,不斷修訂、完善、創新學校的各項管理製度,促進學校管理精細化、規範化、科學化。
四、保障機製
(一)統籌兼顧,加強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wei) 基礎教育改革與(yu) 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教育事業(ye) 發展規劃和學校發展計劃,編製、完善校園文化建設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要重視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校長、班主任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把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納入各級各類培訓內(nei) 容,要有計劃地組織校際間、區域間校園文化的交流與(yu) 合作,實現城鄉(xiang) 聯動,共同推進。
(二)製定方案,分步實施。各中小學校要認真分析學校文化建設的情況,挖掘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優(you) 勢,找準存在的問題,製定符合學校實際和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在整體(ti) 設計的基礎上,學校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抓好方案落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在傳(chuan) 承中謀發展,在創新中求特色,逐步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
(三)保障經費,有力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校園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學校整體(ti) 教育經費預算中,加大投入力度。各中小學校要把校園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學校預算,在人、財、物等方麵加大投入,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需要。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充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要把校園文化建設與(yu) 文明校園創建、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和示範學校創建等工作有機結合,形成整體(ti) 推動合力,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四)加強考評,宣傳(chuan) 示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校長教師年終考評、學生素質評價(jia) 、學校工作考核、教育工作年度考核等工作,切實將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同時廣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和經驗的交流活動,重視發揮新聞媒體(ti) 的作用,加強輿論宣傳(chuan) ,積極報道校園文化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