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解決(jue) 家長“三點半難題”,從(cong) 2017年起,國家倡導各地開展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雙減”政策發布後,教育部進一步要求課後服務要“一校一案”全麵覆蓋、“5+2”模式保障時間、內(nei) 容豐(feng) 富提高質量、經費落實強化保障。
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直報信息顯示,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ti) 育類的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的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xing) 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後服務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在課後服務工作中,廣大教師積極付出,有91.7%的教師參與(yu) 了課後服務,同時各地各校還選聘了20餘(yu) 萬(wan) 名符合條件的社會(hui) 專(zhuan) 業(ye) 人士參與(yu) 課後服務工作。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從(cong) 這些數據看,課後服務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把握現實:對課後服務狀況心中有數
從(cong) 內(nei) 容提供角度分析:課後服務可劃分為(wei) “基礎托管類”和“基礎托管+拓展課程類”。在“基礎托管類”課後服務中,學校安排學生自主做作業(ye) 、自主閱讀,教師承擔看護、輔導個(ge) 別學生作業(ye) 的職責,這是課後服務最基本的內(nei) 容。部分剛開展課後服務或師資不足的學校,通常以托管和作業(ye) 輔導作為(wei) 課後服務的主要內(nei) 容。在這一類型下,學生作業(ye) 在學校完成,個(ge) 別學習(xi) 有困難的學生能及時得到教師輔導,減輕了家長和學生負擔。對學校而言,增加了固定資產(chan) 損耗成本和管理成本,對教師而言則是延長了工作時間,增加了部分看護和輔導的工作量。
“基礎托管+拓展課程類”是目前大部分地方提供的課後服務內(nei) 容:在課後2小時內(nei) ,將課後服務內(nei) 容劃分為(wei) 1小時基礎托管和1小時拓展課程(包括體(ti) 育、藝術、勞動、科普等拓展課程或學校社團課程)。
從(cong) 資源提供角度分析:課後服務可劃分為(wei) “校內(nei) 資源類”“校內(nei) 資源+公益校外資源類”和“校內(nei) 資源+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類”。以校內(nei) 資源作為(wei) 資源提供方的課後服務,是指依托校內(nei) 教師開展托管服務,開發各種拓展類課程。有的學校要求本校音、體(ti) 、美教師開發基於(yu) 教師特長的拓展課程;有的學校基於(yu) 班主任個(ge) 人特長,在課後服務中以班主任為(wei) 主,開展具有班級特色的拓展課程;還有的學校基於(yu) 校內(nei) 社團,讓學生在社團課中自主選擇和參與(yu) 。這種類型對本校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要求較高,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較大。
“校內(nei) 資源+公益校外資源類”是指除了依托校內(nei) 教師的力量,學校借助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公益場所為(wei) 學校提供課後服務資源,如山東(dong) 省日照市組織開展少年宮進校園,提供課後服務內(nei) 容。還有許多地方利用家長誌願者、大學生誌願者、社區誌願者進校園服務,實現校內(nei) 外聯動。如湖北省鄂州市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hui) 專(zhuan) 業(ye) 人員和誌願者參與(yu) 課後服務。
“校內(nei) 資源+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類”是指除了依托校內(nei) 教師的力量,學校以代收費方式或學校通過家委會(hui) 等購買(mai) 社會(hui) 機構提供的課程服務。如四川天府新區的很多學校,從(cong) 天府教投公司旗下的體(ti) 育教師共享中心引進壘球、棒球、啦啦操等專(zhuan) 業(ye) 課程,采取的就是以代收費方式購買(mai) 校外課程。這一類服務既能提供更為(wei) 豐(feng) 富的課後服務內(nei) 容,也能降低本校教師的課程開發工作量,但需要注意購買(mai) 課程的機構資質,並兼顧收費的合理性。
從(cong) 成本分擔角度分析:課後服務可劃分為(wei) “財政全擔類”和“財政補貼+家長分擔成本類”。“財政全擔類”是指課後服務的經費完全由地方財政負擔,不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如廣東(dong) 省深圳市提出課後服務專(zhuan) 項經費預算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作為(wei) 控製數,科學統籌,實行項目管理編報,適用範圍包括購買(mai) 社會(hui) 機構和個(ge) 人服務、開發或用於(yu) 低值易耗品購置費、校內(nei) 教職工參與(yu) 課後服務勞務報酬及其他必要的交通費、保障費等。河南省鄭州市也提出,落實經費保障,課後服務實行免費製度,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將課後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設立專(zhuan) 項經費,對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提供經費支持;對承擔課後服務的教職工給予適當的勞務補助。
“財政補貼+家長分擔成本類”是指課後服務的成本由財政補貼和向家長收取費用相結合。向家長收費的標準根據公益性原則,由地方發改部門會(hui) 同教育、財政部門確定,報當地政府並向社會(hui) 公布。如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蘭(lan) 山區規定,學校從(cong) 生均公用經費中安排專(zhuan) 項經費,對課後服務工作予以經費保障。經當地發改部門核定,按照每生每課時4元的標準(小學每課時40分鍾),向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家長收取費用,貧困家庭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全部免費。這一類型的課後服務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責任劃分:校內(nei) 的固定資產(chan) 損耗、教師勞務報酬等由財政負擔,而采購的社會(hui) 機構服務成本由家長負擔。如廣東(dong) 省廣州市規定,在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學校提供場地和資源的基礎上,可由第三方社會(hui) 機構會(hui) 同學校、家長委員會(hui) 按照公益普惠原則,根據參與(yu) 學生人數、服務內(nei) 容、固定資產(chan) 折舊等核算成本並確定收費標準,向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家長收取費用。第三方社會(hui) 機構應對收取的費用進行專(zhuan) 賬管理,並在每學期末公示收支情況。
直麵問題:打通課後服務的瓶頸
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從(cong) 課後服務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各地各校提供的課後服務存在內(nei) 容、資源、形式等多方麵差異:有些地方能提供內(nei) 容豐(feng) 富的課後服務,有些地方僅(jin) 能提供簡單的托管服務;有些學校課程設計較為(wei) 精細,有些學校的課程則“看起來花哨”而實際質量並不高。由於(yu) 不同地區財政水平、校外教育資源、師資能力水平等方麵存在差距,課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根據自身實際提供高質量的課後服務,真正讓學生受益、家長滿意,是各地各校必須麵對的現實挑戰。
教師負擔有待重視。課後服務工作帶來的教師負擔突出表現為(wei) :教師工作時間普遍超過8小時,甚至有教師每天在學校工作超過12小時;教師工作任務更重,除了常規教學任務、集體(ti) 教研、專(zhuan) 業(ye) 培訓、組織學生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又增加了課後看護、作業(ye) 管理、開發課後服務課程、填“雙減”進度事務性表格等多項工作。與(yu) 此不相匹配的是教師待遇並未得到明顯提高——雖然相關(guan) 文件規定,課後服務補助標準作為(wei) 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課後服務專(zhuan) 項、不作為(wei) 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但很多地方每課時補助標準偏低,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經費保障有待加強。目前很多地方和學校解決(jue) 課後服務經費問題時,主要采取“財政補貼+家長分擔成本”方式。但部分地方財政負擔的比例較低,絕大部分課後服務成本轉嫁給了家長,課後服務的政府保障責任體(ti) 現不夠。同時,各地主要通過測算課後服務成本來確定財政補貼標準,而這種測算大多以校內(nei) 教師的低限人力資源成本為(wei) 基礎,而沒有計入資源損耗成本、拓展課程開發成本、校外資源引入成本等。在這樣的成本測算方式下,財政補貼標準僅(jin) 夠彌補校內(nei) 教師的基礎性托管服務,總體(ti) 經費保障水平偏低。
持續改進:提升課後服務的整體(ti) 水平
注重提升學校的課後服務質量。學校課後服務應充分了解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不能“千校一麵”和“一刀切”。隻有真正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保證課後服務質量。
學校課後服務應緊密結合自身實際設計實施方案,如利用學校既有的閱覽室、活動教室、興(xing) 趣社團等提供拓展類課後服務,充分利用學校已有資源,提高使用效率。用好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e) ,對學習(xi) 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xi) 輔導與(yu) 答疑,保證學生在校內(nei) 學足學好,這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根本要求。
學校課後服務應更好體(ti) 現地方特色,尤其是拓展課程內(nei) 容應在一定程度上體(ti) 現城鄉(xiang) 、區域的差異。如農(nong) 村學校可根據當地特色開展鄉(xiang) 土課程,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鄉(xiang) 村文化活力;部分地方的民間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博物館資源進校園等活動,都可以引入課後服務中。
注重調動教師的課後服務積極性。改進學校管理模式,探索實行教師“彈性工作製”。教師“彈性工作製”是在確保不影響學校工作、保證教師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實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時間安排上給予教師較大的自主性和支配權。協調學校行政、教育教學和後勤等各個(ge) 部門,統籌規劃、合理編排課程表,科學安排、合理調配教師上下班時間,最大限度地允許教師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自由安排工作時間,調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節奏。
提高課後服務教師補助,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明確課後服務補助標準,從(cong) 製度層麵建立經費保障機製,確保教師參與(yu) 課後服務勞有所得。這既體(ti) 現了對教師勞動的尊重和肯定,也能夠提高教師參與(yu) 課後服務的積極性,從(cong) 而讓教師化被動為(wei) 主動,促進課後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注重強化政府的課後服務責任。隨著課後服務覆蓋麵越來越廣、參與(yu) 學生和教師越來越多,其作為(wei) 義(yi) 務教育的延伸服務所承載的育人功能越來越突出、所具有的公共教育服務屬性越來越強,政府應切實擔負起經費保障的主體(ti) 責任。
基於(yu) 提升課後服務質量的要求,政府應當逐步提高財政補貼標準。如一些省份以下達獎補資金的方式,激勵地方開展高質量課後服務。對於(yu) 財力薄弱地區開展課後服務的實際困難,則應加強省市級財政的資金支持,以專(zhuan) 項轉移支付的形式對這些地區給予資金支持,為(wei) 每個(ge) 學生公平提供課後服務機會(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