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向全市未成年人發出了“學雷鋒 我行動”的號召,鄭州市第十八中學高度重視,精心策劃適合本校未成年人參與(yu) 的學雷鋒誌願服務活動,並於(yu) 3月3日舉(ju) 行了啟動儀(yi) 式,在全校學生中廣泛開展“學雷鋒 我行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以雷鋒為(wei) 榜樣,樂(le) 於(yu) 助人、熱愛集體(ti) 、服務社會(hui) ,厚植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情懷。
鄭州市第十八中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魏勇為(wei) 誌願服務學生授旗
3月4日下午,鄭州市第十八中學與(yu) 鄭州市文化館“綠城春雨”誌願服務隊聯合舉(ju) 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進校園活動,旨在弘揚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師生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意識,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進一步加強文明校園建設。本次活動分為(wei) 剪紙、麵塑、香包製作等體(ti) 驗課程,通過講授、體(ti) 驗、展示、交流的方式進行。
在圖書(shu) 館閱覽室,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黃建軍(jun) 給同學們(men) 講到,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yu) 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交融於(yu) 各族人民的社會(hui) 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chuan) 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feng) 富的文化曆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zhong) 的社會(hui) 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le) 、交往等多重社會(hui) 價(jia) 值。他還詳細介紹了剪紙的鏤空藝術,剪紙的直線、鋸齒紋、曲線、圖形四種方法。同學們(men) 按照老師的方法,在老師指導下用剪直線的方法剪囍字,還練習(xi) 了剪花朵。
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人黃建軍(jun) 給學生上剪紙課
2021年被認定為(wei)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的崔勇銳,在高一(9)班給同學們(men) 講授麵塑製作方法。麵塑,俗稱麵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源於(yu) 黃河流域的民間傳(chuan) 統藝術。即以麵粉為(wei) 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麵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麵,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同學們(men) 跟著非遺傳(chuan) 承人享受著麵塑帶來的樂(le) 趣,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出了形象逼真的玫瑰花。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崔勇銳介紹麵塑藝術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香包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張豔在高一(10)班教同學們(men) 製作香包時講到,香包,古人叫香纓、香囊、佩幃、容臭,又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wei) 標誌的古代農(nong) 耕文化的產(chan) 物。香包從(cong) 狹義(yi) 講,是指裏麵填充丁香、雄黃、艾葉末、冰片、霍香、蒼術等具有芳香除濕功效的中藥材粉末,外表繡以各種圖案的實體(ti) 造型工藝品。它形狀象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稱香包。香包從(cong) 廣義(yi) 講,既包括實體(ti) 型香包,又包括沒有填裝料的各類刺繡工藝品,如刺繡鞋墊、肚兜、帽子、披肩、枕套、台布、門簾、煙包等。香包範圍的擴大,表明了曆史的演進,也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同學們(men) 在她的指導下,學習(xi) 香包的製作,做出了造型可愛,精美別致的香包。
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人張豔教學生製作香包
一節課的時間,同學們(men) 都收獲滿滿,意猶未盡,沉浸在課堂的樂(le) 趣中。很多同學表示,要在3月份學雷鋒活動月期間,當好文化誌願者,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chuan) 授給社區裏的小夥(huo) 伴們(men) ,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傳(chuan) 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這寶貴的財富,把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
學生利用精彩一刻鍾進行學習(xi) 雷鋒精神
據了解,鄭州市第十八中學還將充分發揮本校藝術特色,創作學雷鋒主題畫作、創編學雷鋒主題舞蹈、話劇等,並在嚴(yan) 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走上街頭擺放共享單車、走進社區清潔家園、走進養(yang) 老院敬老愛老,把學雷鋒活動作為(wei) 德育教育重點內(nei) 容貫穿全年。
學生誌願者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擺放共享單車
學生誌願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