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相繼火熱進行,點燃了全國上下的體(ti) 育熱情。冬奧盛會(hui) 的舉(ju) 辦帶動了我國“三億(yi) 人上冰雪”,推進了冰雪運動進校園。帶孩子體(ti) 驗滑冰滑雪,也成為(wei) 很多家庭今年寒假的熱門選擇。
近年來,體(ti) 育和青少年體(ti) 質健康話題備受關(guan) 注,如何借冬奧的東(dong) 風,進一步促進體(ti) 教融合,提高青少年體(ti) 質健康?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及專(zhuan) 家們(men) 繼續積極為(wei) 青少年體(ti) 育發展建言獻策。
以冬奧為(wei) 契機,踐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從(cong) “一‘鳴’驚人”的蘇翊鳴,到“會(hui) 當‘淩’絕頂”的穀愛淩,冬奧健兒(er) 給人們(men) 留下了深刻印象,穀愛淩的一句“美不是瘦,美是有力量”,更是刷爆了社交網絡。
“眾(zhong) 多優(you) 秀運動員呈現出的健康、積極的狀態,讓人們(men) 感受到了體(ti) 育運動調節身心、鑄練品格的獨特魅力。”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芳說,“以冬奧為(wei) 契機,在師生中普及健康第一理念十分必要。”
2020年9月,國家體(ti) 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體(ti) 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第一項第一條就強調,“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顧拜旦在創辦奧林匹克之初,就是為(wei) 了增強全世界青年的參與(yu) 意識和奉獻精神。本次北京冬奧會(hui) 就是非常鮮活的例證。”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ti) 育大學副校長張健表示,“很多教育理念可以通過體(ti) 育教育實現,體(ti) 育不僅(jin) 能強身健體(ti) ,還能塑造青少年的意誌品質,有助於(yu) 完全人格的培養(yang) 。”
如何進一步普及“健康第一”理念?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認為(wei) ,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體(ti) 育工作,強化體(ti) 育課程與(yu) 體(ti) 育鍛煉質量的提升,讓體(ti) 育成為(wei) 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要從(cong) 課程開設上做好底線保障,嚴(yan) 格按照要求開齊開足體(ti) 育課;二是從(cong) 課程育人上做好質量保障,推動學生養(yang) 成團結拚搏、自強自信、積極進取的意誌品質,在團隊合作中學會(hui) 合作尊重,在比賽訓練中養(yang) 成守紀自律,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三是從(cong) 轉變理念上做好強國固本保障,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強必然包括身體(ti) 健康、體(ti) 魄強壯、人格健全。
曾芳則特別提醒,除了要樹立主動健康的理念,更要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ti) 質狀況,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體(ti) 育教學與(yu) 活動形式,指導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體(ti) 育鍛煉。”
“北京冬奧會(hui) 給我們(men) 帶來一個(ge) 新的重要啟示,就是全麵發展、身心健康、充滿活力才是新一代青少年真正向往的榜樣!”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ti) 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說,“我們(men) 要利用這個(ge) 機會(hui) 引導老師、家長尊重孩子們(men) 的想法,滿足孩子們(men) 的需求。讓孩子們(men) 有更多時間到陽光下、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去鍛煉身體(ti) 。”
發揮學校體(ti) 育在健康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近5年,我國學生體(ti) 質健康總體(ti) 改善,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吳鍵分析:“學生耐力、力量、速度素質下降是三個(ge) 老問題,超重肥胖、視力不良、姿態不正是三個(ge) 新問題。從(cong) 群體(ti) 情況看,大學生體(ti) 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是突出問題。”
去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ti) 質與(yu) 健康調研結果也顯示:我國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大學生身體(ti) 素質下滑。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則明確提出,強化高校學生體(ti) 質健康促進工作,實現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個(ge) 百分點。
“對大學生群體(ti) ,有必要啟動專(zhuan) 門的健康工程、製定特殊的畢業(ye) 政策,督促大學生積極參與(yu) 體(ti) 育鍛煉。從(cong) 國家長遠發展形勢看,大學生群體(ti) 體(ti) 質健康不良,直接威脅高質量科技革命和國防建設。”吳鍵說。他建議從(cong) 三個(ge) 層麵發力:一是構建學生體(ti) 質健康持續下降問責機製;二是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和先進健身方法,提高體(ti) 育鍛煉的實效,精準幹預體(ti) 質健康;三是督促學校嚴(yan) 格落實各項學校體(ti) 育規定,包括開齊開足體(ti) 育課、配齊配強體(ti) 育老師等。
如何督促學校,楊善竑在多年的督學工作中有深入思考:“要利用教育督導‘利劍’作用,切實保障學校體(ti) 育工作的開展。”她認為(wei) ,首先是強化督政,將“雙減”學校體(ti) 育工作納入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jia) 和縣區黨(dang) 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中;將區域內(nei) 青少年學生體(ti) 質健康達標率,近視率下降幅度,舉(ju) 辦運動會(hui) 等體(ti) 育賽事活動情況等作為(wei) 量化指標,考核每年度的達成情況。其次強化督學,組織各級督學、責任督學對中小學校體(ti) 育課程開設,學校體(ti) 育活動及運動會(hui) 舉(ju) 辦情況,體(ti) 育課教學質量等,開展常規督導和全覆蓋督導。
“督問題,導意見,找辦法,督促學校及時糾正整改,還要強化問責‘長牙齒’。”楊善竑說,要將落實《教育督導問責辦法》作為(wei) 保障學校體(ti) 育工作落實到位的利器,形成有督導就有通報、有通報就要問責的教育督導工作閉環係統。對體(ti) 育工作開展不力的地方和學校,可以對其約談,壓實主體(ti) 責任,進一步提升學校體(ti) 育工作的實效。
各地也在積極出台相關(guan) 政策。近日,安徽省政府印發《實施德智體(ti) 美勞“五大行動”全麵提高育人質量工作方案》,其中專(zhuan) 門提出實施體(ti) 教融合行動,明確要求提升體(ti) 育教學質量,嚴(yan) 格落實體(ti) 育課程開設剛性需求,抓好青少年肥胖、近視防控;加大學校體(ti) 育保障力度,實施體(ti) 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
“幫助學生培養(yang) 鍛煉習(xi) 慣,引導學生將體(ti) 育鍛煉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曾芳說,想讓學生長期堅持,需要在體(ti) 育課開展中引導學生逐步找到自己喜愛並適合的項目,同時學校要加強體(ti) 育安全管理,確保安全運行。
推進“體(ti) 教融合”加強青少年體(ti) 育賽事發展
冬奧期間,我們(men) 不僅(jin) 為(wei) 獎牌歡呼,更感受到運動健兒(er) 們(men) 的人格魅力,他們(men) 對體(ti) 育運動樂(le) 趣的充分享受、陽光自信的麵容、頑強不屈的意誌、健美的體(ti) 格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都獲得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的喜愛。有評論文章指出,他們(men) 都是“體(ti) 教融合”的優(you) 良典範。如何按照《“十四五”體(ti) 育發展規劃》的要求,借冬奧東(dong) 風進一步推動體(ti) 教融合建設以及競技體(ti) 育後備人才培養(yang) ?
張健認為(wei) ,體(ti) 教融合其實是體(ti) 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的融合,德智體(ti) 美勞五育本身就是融合在一起的,體(ti) 育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青少年在學校的時間很長,體(ti) 教融合需要解決(jue) 學校體(ti) 育運動發展的問題。比如學校組建高水平俱樂(le) 部,很多高水平體(ti) 育國家的體(ti) 育基礎都是建立在學校上,我們(men) 學校是不是也可以選擇1至2個(ge) 項目建立高水平俱樂(le) 部,每個(ge) 學校的學生選擇1至2項體(ti) 育運動養(yang) 成終身鍛煉的習(xi) 慣。這些問題都值得探索和嚐試。”
“體(ti) 教融合是趨勢,體(ti) 教不能結合、不能融合,原因是不同部門之間的訴求不一樣,目標不一致。”吳鍵直言,“所以,重要的是分解任務。”他建議,以目標與(yu) 任務為(wei) 導向,確定主責主業(ye) ,各負其責。“首先,所有的學生,無論是不是體(ti) 育特長生,都要接受基礎教育;其次,不同部門建立完善的競技體(ti) 育後備人才的培養(yang) 體(ti) 製,教育、體(ti) 育部門建設好競技梯度,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學生家長;第三,所有體(ti) 育競賽,都要開放,在公開、公平、公正的製度下,不對參與(yu) 者進行身份限製。”
在完善賽事體(ti) 係方麵,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體(ti) 育部副部長王豔霞建議,教育和體(ti) 育主管部門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覆蓋項目廣、晉級體(ti) 係貫通的學校體(ti) 育賽事體(ti) 係,“這些體(ti) 育賽事適合小學、中學、大學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參與(yu) ,同時賽事各級別相互銜接,為(wei) 廣大青少年提供展示體(ti) 育競技水平的舞台”。
無論是學校體(ti) 育課還是青少年賽事體(ti) 係建設,都離不開專(zhuan) 業(ye) 的體(ti) 育教師。在強化體(ti) 育師資配備方麵,王豔霞建議,讓退役運動員進入教師隊伍。“統籌整合社會(hui) 資源,支持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等經過培訓和考核到學校任教,是深化體(ti) 教融合的重要舉(ju) 措。既有利於(yu) 加強學校體(ti) 育師資,也有利於(yu) 盤活退役運動員這一體(ti) 育資源。”
青少年體(ti) 育賽事也是民主黨(dang) 派關(guan) 心的話題。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今年帶來一份關(guan) 於(yu) 加強青少年體(ti) 育賽事發展的集體(ti) 提案,建議學校在不影響學生日常學習(xi) 任務的前提下,科學製訂全年訓練參賽計劃,做到課業(ye) 學習(xi) 和訓練參賽兩(liang) 不誤;因地製宜、因項目製宜舉(ju) 辦各級各類青少年體(ti) 育賽事,不斷增強賽事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強化青少年體(ti) 育培養(yang) 後備人才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不斷融合觀念、有效整合資源實現最優(you) 配置,建立青少年體(ti) 育人才培養(yang) 通道,從(cong) 而提高賽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