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e)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wei) 好老師。”
新鄉(xiang) 師德先進群體(ti) 每位老師身上都閃爍著仁愛的光芒,他們(men) 愛崗位、愛學生、愛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們(men) 的愛,為(wei) 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他們(men) 的愛,滋潤、澆開學生美麗(li) 的心靈之花;他們(men) 的愛,亦成為(wei) 他們(men) 愛崗敬業(ye) 、立德樹人的堅實支點。
他們(men) 踐行,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chuan) 播愛,要使自己成為(wei) 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
“如果沒有遇到張老師,沒有吃住在老師家,或許我現在會(hui) 在監獄裏了!初中這3年的時間改變了我的人生。”作為(wei) 新鄉(xiang) 縣大召營中學教師張峰擔任班主任後所帶的第一屆學生,如今,提起自己的恩師,董顏峰總有道不完的感謝。
初中時,練過武術的董彥峰,不僅(jin) 成績差,還很搗蛋,曾經打得同學耳膜穿孔。張峰帶著受傷(shang) 的同學去醫院,並墊付了醫藥費。隨後,在經過兩(liang) 人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談心後,董顏峰哭了,張峰也哭了。談心中,張峰的執著讓董顏峰感動,一句“你不能成為(wei) 一個(ge) 文盲,更不能成為(wei) 流氓”也真正地觸動了董彥峰,讓他永記在心。
麵對班裏這群自我約束力極差的學生,張峰有了一個(ge) 念頭:讓他們(men) 住到自己家裏來,既照顧這些留守學生的生活,也能更好地督促和輔導他們(men) 學習(xi) 。於(yu) 是,董彥峰、王景軒等7名同學住到了張峰家裏。
張峰讓學生吃住在家17年
17年來,張峰開辦的這個(ge) 免費家庭學習(xi) 班,先後輔導了500多名學生,光是吃住在家的學生就有60多名。按每周20個(ge) 小時、寒暑假每天8小時按40天計算,17年間,她業(ye) 餘(yu) 輔導學生近2萬(wan) 個(ge) 小時。
揪揪耳朵、揉揉臉,拿過他的手機拍照,圍著他又歡呼又跑……課間,封丘縣潘店鎮大辛莊小學教師任明傑的學生總是跟他玩兒(er) 得很瘋,如果不是親(qin) 眼所見,可能還會(hui) 覺得學生跟他玩兒(er) 得有點過。但此時的任明傑,總是一臉平靜,甚至還麵帶笑意。“在與(yu) 小學生的相處中,你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他們(men) ,才能與(yu) 他們(men) 更好相處。”這是任明傑受歡迎的秘密。
嚴(yan) 愛相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讓學生“親(qin) 其師”,更要讓學生“信其道”。在任明傑看來,課餘(yu) 時間,可以盡情玩耍,可以毫無顧忌,但在課堂上,如果有人違反了事先約定好的規矩,施行懲罰措施他也會(hui) 毫不留情。就是這樣的嚴(yan) 愛相濟,讓他既能成為(wei) 學生的朋友,又保持了老師的威嚴(yan) 。而碰上了特殊的學生,任明傑又能因材施教,製訂特別的方案,並用自己春風化雨般的嗬護與(yu) 陪伴,讓性格、心理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孩子盡快成長。
世界上沒有兩(liang) 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作為(wei) 一名中職教師,河南省工業(ye) 科技學校的張寶知道,他麵對的學生是一些與(yu) 同年紀的其他學校學生“不太相同的葉子”,學生來中職學校就讀,自卑心本就重。因此,他有了一個(ge) 目標:所教學生即使無法走進更高學府,也可以憑借掌握的實用技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為(wei) 此,他盡全力為(wei) 學生創造實踐機會(hui) ,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在比賽中磨練技術……張寶說,他願意用自己的一些付出,讓這些孩子找到方向,為(wei) 他們(men) 的未來點一盞微弱的燈、搭一步前行的梯。
張寶為(wei) 同事免費維修電磁爐
在河南科技學院教師茹振鋼看來,仁愛之心最基本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引導每一個(ge) 學生朝著適合他的方向發展。他說,學生就像一個(ge) “X”——代表著會(hui) 有無限可能。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總是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qing) 注到每一個(ge) 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ge) 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不管學生有著怎樣的發展,他都自信滿滿,因為(wei) 他相信,他培養(yang) 出的學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我在培養(yang) 他們(men) 的過程中,永遠都在鼓勵學生要勇於(yu) 突破,在全新層麵上開展發明創造,創造我們(men) 的未來。”
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chuan) 播愛,使自己成為(wei) 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簡單。新鄉(xiang) 師德先進群體(ti) 的老師們(men) 在各自的教育實踐中,付出精力、時間、金錢,用尊重、理解、寬容對待學生,用自己的一顆仁愛之心真正實現“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他們(men) 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與(yu) 擔當,要用心用愛教書(shu) 育人、立德樹人
有愛才有責任。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餘(yu) 國慶把這份責任帶到了天山腳下,讓這份責任體(ti) 現在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餘(yu) 國慶說:“當老師,在河南是教學,在哈密同樣是教學,本質是一樣的。不能環境變了,你就教不好了,天下沒有這個(ge) 道理。”
作為(wei) 一名中學地理高級教師,餘(yu) 國慶連續兩(liang) 年承擔“河南援疆實驗班”文科班的教學任務——這份責任很重。為(wei) 了更好地了解學生,他堅持每節課提前5分鍾進班,一是引導學生做好上課準備,二是幫助學生解決(jue) 學習(xi) 上的困惑。同時,每天的晚自習(xi) ,他沒事就往班裏跑,找學生談話談心,指導學生學法,鼓勵學生、激勵學生。課餘(yu) 時間,他都用來與(yu) 學生交往、交流、交融,與(yu) 學生談心,了解他們(men) 的學習(xi) 、生活和家庭情況,為(wei) 學生解決(jue) 學習(xi) 、生活上的疑難問題,甚至還自掏腰包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一切,都源於(yu) 教師的這份責任。
餘(yu) 國慶在哈密紅星高級中學認真輔導學生
三個(ge) 班的數學課,同時擔任高三班主任,還要抓年級教學,獲嘉縣第一中學教師王清香一個(ge) 人就承擔了三個(ge) 人的工作量,不僅(jin) 不嫌苦叫累,而且還摸索出獨特的教學方法和管理風格,受到學生的歡迎與(yu) 喜愛。但學生喜歡她的原因卻並不是完全因為(wei) 她的教學與(yu) 管理:學生生病,她幫他們(men) 求醫熬藥;學生生活費不夠,她無私解囊;學生的衣服破了,她幫他們(men) 縫補;學生有了進步,她自己買(mai) 獎品獎勵他們(men) ……她被學生親(qin) 切地稱為(wei) “香媽媽”。
老師的責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從(cong) 學校的一方小小舞台到“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師的演播大廳,再到全國學前教育論壇的講台和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的領獎台,輝縣市西平羅鄉(xiang) 中心幼兒(er) 園園長郭文豔登上的舞台越來越大,等級越來越高,但最初,她的責任心就已有千斤重——鄉(xiang) 村教育資源缺失,她沒有坐等支援,而是用鄉(xiang) 土資源開發課程;鄉(xiang) 村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她就把家長引領到科學教育孩子的大道上來;太多的家長和村民需要豐(feng) 富精神世界,她就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幼兒(er) 園附屬的社區大學……
當問及是什麽(me) 支撐她為(wei) 教育、為(wei) 鄉(xiang) 村做了這麽(me) 多。她莞爾一笑,回答道:“既然當了老師,就把老師這份工作給做好唄!這是咱的責任,咱不去做,誰做呢?”這背後,是她對教師這一職業(ye) 的愛,是對每一位孩子無限的愛,是對鄉(xiang) 村教育執著的愛。
田間地頭也是郭文豔的課堂
因為(wei) 愛教育、愛學生,教師才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使命感。新鄉(xiang) 師德先進群體(ti) 正是閃爍著愛的光芒,才有了在學生需要時就能挺身而出的勇氣,才有了敢於(yu) 攻克新知新學的銳氣,才讓他們(men) 有了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用一輩子在三尺講台默默奉獻的力量。
他們(men) 堅持,不做隻傳(chuan) 授書(shu) 本知識的教書(shu) 匠,要成為(wei) 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河南省技術能手……這些重量級稱號的得主是新鄉(xiang) 職業(ye) 技術學院教師劉先生,一個(ge) 曾因高考落榜而心灰意冷的少年。“高考落榜後,我就到技校學習(xi) ,我的班主任李泓老師看出了我的心事,她鼓勵我要發憤圖強,再戰高考。”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劉先生5個(ge) 月未歸家,最終考入了天津職業(ye) 技術師範大學。他認為(wei) ,當初要是沒有班主任的諄諄教導,自己的人生一定不會(hui) 有如此轉變。如今,劉先生也身為(wei) 人師,他在用自己的經曆告訴學生:“沒有什麽(me) 不可能!職業(ye) 教育也能改變我們(men) 的人生。”
2018年,在劉先生的帶領之下,新鄉(xiang) 職業(ye) 技術學院一舉(ju) 奪得第八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兩(liang) 項冠軍(jun) 。這項行業(ye) 頂尖的賽事,14年來從(cong) 未有河南團隊問鼎。“讓更多學生的人生能夠有所改變,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這就是我,一位先生最開心、最幸福的事情。”劉先生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新鄉(xiang) 市第一中學教師王三朝發揮自己作為(wei) 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優(you) 勢,迅速組織工作室成員,緊緊圍繞愛國主義(yi) 教育、社會(hui) 責任教育、傳(chuan) 統美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四個(ge) 方麵,開發了“戰疫係列班會(hui) 課件”18篇,利用疫情這個(ge) 特殊教材,努力化疫情危機為(wei) 教育契機,引導學校師生在困難和危機麵前,與(yu) 人民共命運、和時代同步伐。
王三朝在課堂上和學生深入交流
課堂之上,河南師範大學教師劉安娜是學生的良師;課堂之下,她是學生的益友——她是學生的一麵鏡子,用心傾(qing) 聽學生的聲音,用真誠讓學生表達自己隱藏的感受。在劉安娜看來,現在大學生麵臨(lin) 的社會(hui) 環境複雜,與(yu) 他們(men) 在生活、職業(ye) 選擇上的困惑問題進行交流,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麵對未來的生活,也很重要。她對學生的愛,讓學生看到了教師這個(ge) 職業(ye) 的無限可能,“師從(cong) 劉安娜4年,決(jue) 心從(cong) 教40年”正在成為(wei) 越來越多學生內(nei) 心的真實寫(xie) 照。
同在河南師範大學任教的王彩琴是一個(ge) 努力把“大先生”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的人。她心裏很清楚:麵前的一撥撥學生,在將來都是要做中小學老師的,所以她必須要給學生做出個(ge) 樣子來給他們(men) 當榜樣——做教育不是苦巴巴的,而是幸福的,要學會(hui) 從(cong) 幸福的追求者成長為(wei) 幸福的創造者。隻有這樣,一批又一批的人民教師才能從(cong) 自己所從(cong) 事的工作中感知幸福、創造幸福、收獲幸福,並為(wei) 之奉獻終生。
王彩琴送教下鄉(xiang) 培訓中小學教師
教師做的是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播思想、傳(chuan) 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新鄉(xiang) 師德先進群體(ti) 在各自崗位上持續耕耘、修煉自身、各顯身手,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與(yu) 教育風格,將仁愛之心傳(chuan) 遞給學生,並努力讓愛成為(wei) 教育的永恒主題。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係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正是有了以新鄉(xiang) 師德先進群體(ti) 為(wei) 代表的無數優(you) 秀教師,我們(men) 的教育才能培養(yang) 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關(guan) 於(yu) 仁愛之心,他們(men) 說——
郭文豔園長也有家庭,有孩子,有父母,但她把幼兒(er) 園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小朋友當成了自己的娃。家長們(men) 提起她時,都會(hui) 伸出大拇指把她誇。
——輝縣市西平羅鄉(xiang) 中心幼兒(er) 園幼兒(er) 家長崔海青
遇到問題,王清香老師從(cong) 不把我們(men) 推給家長,她對待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感謝王老師為(wei) 我們(men) 扣好青春的第一粒扣子。
——獲嘉縣第一中學高三(8)班學生徐士倡
劉安娜老師幸福著學生的幸福,憂傷(shang) 著學生的憂傷(shang) ,將仁愛之心貫穿到課上課下,是我們(men) 真正的良師益友。
——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學生盧婷婷
茹振鋼教授是一位仁愛博學的老師。學習(xi) 中,他是嚴(yan) 師,每節課都在身體(ti) 力行地指引著我們(men) ;生活上,他是慈父,經常找我們(men) 談心,誰有困難都會(hui) 默默幫助解決(jue) 。
——河南科技學院2021級研究生趙利敏
張錦文老師不僅(jin) 教我們(men) 知識,陪伴我們(men) 成長,還教我們(men) 做人,教導我們(men) 要懂得感恩。現在,我回到家鄉(xiang) 教書(shu) ,誌做一名像他一樣的鄉(xiang) 村教師!
——輝縣市拍石頭鄉(xiang) 黑溝水小學教師劉鎏
餘(yu) 國慶老師特別善於(yu) 持之以恒地鼓勵學生,每次鼓勵都使我們(men) 如沐春風,從(cong) 而更有勇氣也更有信心麵對學習(xi) 成長中的困難,為(wei) 實現人生價(jia) 值而積極奮鬥。
——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04屆畢業(ye) 生,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靖宇
在學習(xi) 和生活中,我們(men) 時刻感受著張寶老師的關(guan) 愛與(yu) 負責。如果做得不好,他從(cong) 來不批評我們(men) ,都是先給我們(men) 講標準,然後跟我們(men) 一塊兒(er) 幹。
——河南省工業(ye) 科技學校2021屆畢業(ye) 生高成秀
我們(men) 班裏有很多留守兒(er) 童,父母陪伴我們(men) 的時間很少,所以大家都喜歡周末或者晚上到學校去找任老師。任老師的陪伴,給了我們(men) 一個(ge) 快樂(le) 的童年。
——封丘縣潘店鎮大辛莊小學六年級學生張豫飛
王彩琴老師是一位“仁師”,她教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做人原則,也教我“千教萬(wan) 教教人求真,千學萬(wan) 學學做真人”的學術精神,我受益匪淺。
——長垣市第一初級中學教師李朋雲(yun)
劉先生老師總是真誠、寬容、理解學生。愛中有嚴(yan) ,嚴(yan) 中有愛,他讓我們(men) 感受到了從(cong) 未有過的尊重和溫暖。
——新鄉(xiang) 職業(ye) 技術學院2021屆畢業(ye) 生杜博文
王三朝老師對教師這份職業(ye) 的真摯與(yu) 熱愛,對我產(chan) 生了深深的影響——竭己之力,解他人之難,讓這份愛擁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新鄉(xiang) 市第一中學2008屆畢業(ye) 生、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讀博士齊祺
畢業(ye) 15年了,張峰老師的教導一直伴隨我。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張老師拽著我把我拉上了正道。張老師是燈塔,解我迷茫,給我希望。
——新鄉(xiang) 縣大召營中學2007屆畢業(ye) 生董顏鋒
來源:《教育時報》
作者:教育時報記者 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