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悄悄話是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依托於(yu) 我校微信企業(ye) 號綜合應用搭建的網絡心理谘詢平台。麵向全校學生開放開展網絡即時文字心理谘詢。張老師是一個(ge) 工作團隊,不單指某個(ge) 人。從(cong) 2017年2月試運行收到的第一條學生信息問“你是誰”開始,到今天學生遇到來自學習(xi) 、人際交往、戀愛情感、情緒困擾、就業(ye) 等方麵的問題都願意來平台找張老師傾(qing) 訴,六年時間累計回複學生提問近15000條。”中原工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陳慧老師這樣介紹自己學校的“張老師悄悄話”。
00後的大學生,出生於(yu) 科技高度進步的時代,對於(yu) 各類新媒體(ti) 設備和平台的運用非常熟練。活力滿滿、有個(ge) 性、有想法的他們(men) 習(xi) 慣在網絡空間的虛擬和自由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麵對學生擔憂心理谘詢隱私可能泄露;做谘詢被歧視、被貼標簽,對心理谘詢有偏見;與(yu) 輔導員不熟悉,不敢麵對麵坦露問題;學業(ye) 負擔重,沒有充足時間等心理狀態與(yu) 需求,基於(yu) 此,中原工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用六年時間精心打磨建設了“張老師悄悄話”網絡心理谘詢平台。平台針對“網絡青年”的行為(wei) 方式特點,緊跟新訴求、探索
新途徑,切實踐行習(xi) 總書(shu) 記的指示:“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chuan) 統優(you) 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平台於(yu)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試運行,2018年11月正式運行後又經兩(liang) 次技術升級改造和服務拓展。全校近24000名學生可隨時通過手機訪問“張老師悄悄話”平台,在線匿名或實名留言,學習(xi) 、生活、就業(ye) 、交友、情感等各方麵問題可以真實呈現,便於(yu) “張老師”及時便捷了解學生真實心理動態並給予指導幫助。有關(guan) 數據可以通過後台統計整理,學校相關(guan) 職能部門也可以及時研判形勢、改進管理、完善服務,有助於(yu) 減少隱患、防範風險、促進工作持續改進。
通過六年的運行實踐,基本實現了“張老師悄悄話”設計之初的三大功能,具有很大的推廣價(jia) 值。
營造氛圍,打造心理育人“安全島”
“張老師悄悄話”作為(wei) 網絡心理谘詢打破時間、空間局限,嚴(yan) 格遵循心理谘詢的保密原則,嚴(yan) 格執行係統賬號分類權限。因為(wei) 保密性強,安全性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從(cong) 問“你是誰”到 “我想說”上千字暢所欲言的留言,平台在學生中受到高度認可和高頻使用。在安全信任的氛圍中,潤物細無聲地引導著青年學生養(yang) 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xi) 理念,傳(chuan) 播心理健康知識,弘揚網絡正能量。無論學生在家還是在校,特別是疫情期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居家學習(xi) ,給學生帶來了更多來自於(yu) 家庭的困擾,“有問題找張老師”已經成為(wei) 學生求助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我馬上就要畢業(ye) 了,感謝張老師四年的默默陪伴和支持,這四年,我在這裏跟張老師求助了很多問題,張老師的引導和建議讓我成長了很多,也給我內(nei) 心帶來了充足的能量,讓我有信心去麵對未來的生活,謝謝張老師!”一大四的畢業(ye) 生在畢業(ye) 前夕在平台如是留言。
立足問題,聚焦心理育人“聚能環”
平台除了“等”學生來問,還會(hui) 就某些熱點問題和共性問題主動發出話題,以線上“熱議的悄悄話”的形式引發學生熱議和思考, 同時打造涵蓋心理類推文為(wei) 輻射的立體(ti) 網絡,積極開展線下主題教育和團體(ti) 心理輔導,線上線下相結合聚焦問題解決(jue) ,培養(yang) 學生理性平和的積極心態。在心理危機幹預中,通過對谘詢平台海量信息自動抓取關(guan) 鍵詞,迅速鎖定嚴(yan) 重心理問題學生或事件,啟動心理危機幹預機製;還可實現全校學生的教育輿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1%E7%BB%9C%E8%88%86%E6%83%85>監測,形成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wei) 全麵掌握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六年來成功幹預心理危機人數80餘(yu) 人,切實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預警性、實效性。
培育隊伍,深耕心理育人“責任田”
平台所有互動信息自動保存,方便“張老師”在線反複研讀、交流提升自身業(ye) 務水平,著力建設網格化網絡心理育人隊伍。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通過組織召開線下工作推進會(hui) 和研討會(hui) ,使團隊成員的溝通交流更加深入,達到交流看法、啟迪思路、改進工作,提升能力的目的,從(cong) 而打造建設一支業(ye) 務一流、服務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更好地為(wei) 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以前自己在回複學生的問題時已經盡量考慮的全麵了,但是通過研讀別的‘張老師’的回複信息,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無論是從(cong) 回複的技巧、共情和語言組織方麵都學到了很多,這個(ge) 平台真的是一個(ge) 很好的提升自我業(ye) 務技能的平台,每每看到通過溝通幫助到了學生,看到留言板上那句‘謝謝老師,我會(hui) 行動的’,內(nei) 心的成就感和職業(ye) 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張老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