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一家三口近日在上海長興(xing) 島長江入海口遊玩,孩子不慎掉入江中,父母二人救子心切下水後不幸雙雙溺亡;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一對母女在大黑河水域遊玩,小女孩因腳滑意外落水,其母親(qin) 情急之下營救未果溺亡;一家四口在山東(dong) 日照的海邊遊玩時,因浪大將一人卷入浪中,其餘(yu) 兩(liang) 人救助失敗一同溺亡,僅(jin) 一名男孩存活……暑期防溺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近來卻意外頻發,尤其是有很多家長眼睜睜看著孩子溺亡的案例,令人心痛。
防溺水,家長的防溺意識不可缺。案例中,家長在場的情況下,孩子溺水後,家長無力施救甚至自己也一並溺亡——這背後是部分家長防溺水意識和知識的嚴(yan) 重缺失。作為(wei) 孩子的第一安全責任人,家長既要有風險防範意識和警惕性,又要有科學專(zhuan) 業(ye) 的救助知識,盡力把意外發生概率和產(chan) 生的傷(shang) 害降至最低。學校舉(ju) 行的防溺水宣傳(chuan) 教育,家長應與(yu) 孩子同學共修,通過提升自己對於(yu) 防溺水的科學認知,把意外扼製在未發生之時。
防溺水,教師要家長學生同教。學校作為(wei) 防溺水宣傳(chuan) 教育的主陣地,教師需及時學習(xi) 最新、最科學的防溺水知識、方式與(yu) 方法,同時可采取班級問答競賽、共讀繪本、情景劇演繹、流行歌曲新編等多種學生喜愛的形式進行防溺水教育。同時,教師還需發揮主動性盤活家長資源,將家長請進校園和課堂,參與(yu) 防溺水教育。通過讓孩子給家長上課、親(qin) 子運動會(hui) 等家長樂(le) 於(yu) 接受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家長的防範意識。
防溺水,防“溺”但難“防水”。孩子從(cong) 小有對水的親(qin) 近感,這是人之天性。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不應把這份天性扼殺,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這份需求宜疏不宜堵。學校可以在天氣升溫後開展遊泳課教學,一些學校條件不足,可通過借用、租用的方式解決(jue) 場地問題,通過培訓教師、外聘教練等方式解決(jue) 師資問題。家長則可以帶孩子到合規合格安全的遊玩場地,或在社區或家中用“泡泡浴”等方式滿足孩子玩水需求,陪伴孩子的同時,讓孩子擁有一個(ge) 健康快樂(le) 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