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首頁 > 職業教育 > 正文

這十年,六千餘萬職教畢業生湧入市場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21日09: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cong) 北京市昌平職業(ye) 技術學校畢業(ye) 後,曹樹林拿下了一家知名車企的摩托車培訓師資格,工作了4年,他已成為(wei) 一名機電維修的好手。他的同學們(men) 分散到全國各地,成為(wei) 交通運輸等行業(ye) 的新生力量。


  10年間,中國職業(ye) 教育體(ti) 係累計為(wei) 各行各業(ye) 培養(yang) 輸送6100餘(yu) 萬(wan) 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這些身懷一技之長的畢業(ye) 生們(men) 去往了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等行業(ye) ;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技能成為(wei) 支撐國家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推進中國製造和服務水平提升的青年力量。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職業(ye) 院校共設置1300餘(yu) 種專(zhuan) 業(ye) 和12萬(wan) 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在現代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等領域,一線新增從(cong) 業(ye) 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在社會(hui) 經濟高質量發展下,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1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


  “從(cong) 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對解決(jue) 工藝技術與(yu) 人才結構不對稱等問題將起到重要作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業(ye) 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說,“職業(ye) 教育正在為(wei) 中國技能人才的數量、結構、素質的提升貢獻力量”。


  正如2019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山丹培黎學校時所指出的:實體(ti) 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做強實體(ti) 經濟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發展職業(ye) 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


  一個(ge) 重視培養(yang) 、崇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時代正在到來。


  兩(liang) 次專(zhuan) 業(ye) 目錄調整 培養(yang) 企業(ye) 需要的千萬(wan) 人才


  8月,經曆了上千次的訓練,站在首屆世界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的現場,天津輕工職業(ye) 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劉華庚頗為(wei) 鎮定。他要在15分鍾內(nei) ,完成儀(yi) 器的做線與(yu) 接線功能。這是一門簡單但需要耐力的手藝。但線的長度、接口牢固度、與(yu) 設備貼合度等問題都會(hui) 影響到設備的運轉。一點小的失誤,都會(hui) 在比賽現場導致儀(yi) 器損傷(shang) 。一切都靠高超技藝,在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術賽項中,劉華庚所在的團隊最終拿下了金牌。


  碳中和是當下市場經濟中最熱門的板塊之一,把其納入首屆世界職業(ye) 院校技能大賽中,也正彰顯了職業(ye) 教育的人才培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動態對接、同頻共振的發展脈絡。


  在適應新經濟、新業(ye) 態、新職業(ye) 的發展趨勢之中,職業(ye) 教育的專(zhuan) 業(ye) 目錄五年一大修、每年動態更新,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產(chan) 業(ye) 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nei) 容,培養(yang) 適應高端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端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這10年,職業(ye) 教育建立“職教高考”製度,展開兩(liang) 次專(zhuan) 業(ye) 目錄調整,出台《製造業(ye) 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等專(zhuan) 項規劃,淘汰落後專(zhuan) 業(ye) 108種,升級和補充專(zhuan) 業(ye) 1007種,更新幅度超過70%,將人才培養(yang) 結構調整與(yu) 需求結構變遷動態地對接。


  在今年9月教育部發布新版《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簡介》中,覆蓋新版專(zhuan) 業(ye) 目錄全部19個(ge) 專(zhuan) 業(ye) 大類、97個(ge) 專(zhuan) 業(ye) 類的1349個(ge) 專(zhuan) 業(ye) 。其中將原“就業(ye) 麵向”調整為(wei) “職業(ye) 麵向”,更加明確本專(zhuan) 業(ye) 對應的職業(ye) 、崗位群或技術領域。


  陝西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校長劉永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10年前陝西八大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的裝備製造業(ye) ,如今已轉型升級為(wei) 陝西六大支柱產(chan) 業(ye) 中的高端裝備製造。為(wei) 了對接產(chan) 業(ye) 升級的需求,近年來,陝西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按照專(zhuan) 業(ye) 分別增加了工業(ye) 機器人、多軸加工、產(chan) 線運行與(yu) 維護、製造業(ye) 企業(ye) 管理、物聯網等有關(guan) 課程。


  一組跨越10年的觀察數據是:10年前,陝西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製造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去東(dong) 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ye) 高達60%左右;10年後,陝西2021年GDP和DPI均實現了翻番,學校畢業(ye) 生在陝就業(ye) 達到了85%。專(zhuan) 業(ye) 與(yu) 崗位對口率也由64%提高到72%;入職後的轉崗率由28%下降到19%;月均收入由1350元增長到5100元。


  “這些10年數據的變化,印證了職業(ye) 教育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支撐區域主導產(chan) 業(ye) 的貢獻度在不斷擴大,印證了職業(ye) 教育對行業(ye) 、產(chan) 業(ye) 、企業(ye) 的助推器作用不斷凸顯。” 劉永亮認為(wei) ,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善鑽研”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無論從(cong) 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為(wei) 我國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職業(ye) 教育是對接產(chan) 業(ye) 最密切、服務經濟最直接的教育類型。這10年,職業(ye) 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yi) 指出:“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是兩(liang) 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一重大論斷明確了我國“一體(ti) 兩(liang) 翼”的現代教育體(ti) 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


  國家重視技能、社會(hui) 崇尚技能、人人學習(xi) 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hui) 願景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實處。


  推動產(chan) 教融合 千萬(wan) 人才鏈接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


  10年前,浙江經濟職業(ye) 技術學院校長邵慶祥意識到:“學校想要探索具有職業(ye) 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yang) 的模式,就不能關(guan) 起門來搞教育,得貼近生產(chan) 一線,讓校企結合更加緊密。”


  那時,浙江經濟職業(ye) 技術學院已與(yu) 物產(chan) 中大集團合作創辦物流產(chan) 業(ye) 學院。於(yu) 是,學校把課堂搬到了企業(ye) 流水線上,讓學生上崗作業(ye) ,和企業(ye) 一同培育高技能人才。這僅(jin) 僅(jin) 是一場拉開職業(ye) 院校產(chan) 教融合的全國性改革的小序章。


  邵慶祥切實地觀察到,從(cong) 《教育部關(guan) 於(yu) 加強高職高專(zhuan) 教育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意見》,到全國三次產(chan) 、學、研經驗交流會(hui) ,再到國家示範院校、骨幹院校、優(you) 質專(zhuan) 科學校、雙高建設計劃,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沿著“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chan) 教融合”循序推進的國家治理脈絡清晰可見。


  直到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深化產(chan) 教融合的若幹意見 》發布,其中提出,要“深化產(chan) 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邵慶祥認為(wei) ,這從(cong) 戰略層麵確立了職業(ye) 及院校產(chan) 教融合的方向,在體(ti) 製機製層麵又保障了各高校的順利實施,就如同打通了改革的督脈和任脈;學校從(cong) 人才培養(yang) 、技術研發、員工培訓、文化傳(chuan) 播、國際合作等方麵開始大刀闊斧地轉型發展,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完成管理的係統性升級。


  “任督通則百脈皆通。”邵慶祥分析,從(cong) 輸入端的產(chan) 教融合標準、內(nei) 容、規格等要求落地,到整個(ge) 教育服務環節所需的實踐型師資、設備、課程、教學場所等條件探索,再到校企合作、產(chan) 教融合輸出端的質量、效率、匹配率等方麵問題,就會(hui) 一步步迎刃而解了。


  為(wei) 解決(jue) 人才培養(yang) 供給側(ce) 和產(chan) 業(ye) 需求側(ce) 在結構、質量、水平上“兩(liang) 張皮”問題。從(cong) 上到下,從(cong) 淺到深,一個(ge) 個(ge) 產(chan) 教融合方案在各地職業(ye) 院校落地。


  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與(yu) 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南工-北京精雕學院(簡稱“精雕學院”),雙方投資建成3000平方米實訓場地,合作構建1條基於(yu) 精密產(chan) 品加工工藝的自動化生產(chan) 線;裝配2個(ge) 機房的精雕正版全套軟件等。


  在廣東(dong) ,粵港澳大灣區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聯盟、華南“一帶一路”軌道交通產(chan) 教融合聯盟等合作平台成立,其中產(chan) 學合作企業(ye) 8萬(wan) 家,培育1223家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2021年,高職院校為(wei) 戰略性“雙十”產(chan) 業(ye) 集群培養(yang) 13.1萬(wan) 技術技能人才,為(wei) 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深化產(chan) 教融合體(ti) 製機製改革,形成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深度互動的新格局。”在今年8月召開的首屆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


  保障人盡其才 千萬(wan) 人才激活就業(ye) 市場


  從(cong) 天津的一個(ge) 小村莊走出來,畢業(ye) 於(yu)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的賈浩宇身上已有諸多光環:“吉林省青年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如今他已經是吉林省理工技師學院信息網絡布線任課教師,憑借著技能大賽拿下的金牌,在畢業(ye) 的第二年,就獲得了副高職稱。


  “這是一個(ge) 國家重視技能人才的時代。”賈浩宇明白,正是有了堆起來有1米多高的證書(shu) ,他才擁有了在高校就業(ye) 、提前職稱評級的機會(hui) ,“用技能改變人生,用技能成就夢想”。


  目前,中國已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據教育部數據,2021年,高職學校招生557萬(wan) 人,相當於(yu) 10年前的1.8倍;中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招生489萬(wan) 人。每年,中高職學校向社會(hui) 輸送1000萬(wan) 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正式施行。它破除了困擾職教畢業(ye) 生多年的就業(ye) 藩籬: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在招錄、招聘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當明確技術技能要求,將技術技能水平作為(wei) 錄用、聘用的重要條件。這些規定,從(cong) 法律層麵保障了職業(ye) 學校學生的權益,為(wei) 實現高質量就業(ye) 搭建階梯。


  當高技能人才湧入市場,一個(ge) 現實的問題正在被解決(jue) 。《製造業(ye) 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到2020年,製造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左右。而職業(ye) 教育正實實在在地將人口紅利轉變為(wei) 推動先進技術和設備轉化的現實生產(chan) 力。


  2022年《中國職業(ye) 教育發展白皮書(shu) 》的調研結果直觀地展現了這一趨勢: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崗位遍布高端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高端,高職畢業(ye) 生半年後年收入顯著高於(yu) 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其中職業(ye) 學校70%以上學生來自農(nong) 村,有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成為(wei)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力軍(jun) 。


  “職業(ye) 教育是創造價(jia) 值的教育。”在首屆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上,《天津倡議》發出聲音,呼籲讓職業(ye) 精神得到弘揚,讓職業(ye) 教育得到尊重,讓職業(ye) 教育創造的價(jia) 值得到獎勵。


  從(cong) 事職業(ye) 教育工作十餘(yu) 年的劉永亮認為(wei) ,職業(ye) 教育正向終身職業(ye) 教育轉變、由以就業(ye) 為(wei) 導向朝可持續人力資源開發轉變、由重視技術技能培養(yang) 向關(guan) 注人的成才成長轉變,一批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從(cong) 其中湧現。


  “當下技能型社會(hui) 的提法正是印證了這一點。”邢暉解釋,新版職教法中明確要求,使受教育者具備從(cong) 事某種職業(ye) 或者實現職業(ye) 發展所需要的職業(ye) 道德、科學文化與(yu) 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ye) 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隨著產(chan) 業(ye) 升級、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職業(ye) 教育不再是培養(yang) 會(hui) 幹活的人,而是要培養(yang) 德技並修的人才。”


  10年探索,6100多萬(wan) 技能人才湧入市場。9月9日,在“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說:“職業(ye) 教育在守正創新中實現了新的曆史跨越,實現了由原來參照普通教育辦學向相對獨立的教育類型轉變,進入了提質培優(you) 、增值賦能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李達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