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麽(me) ?
幸福是純真孩子綻放的笑臉,幸福是熱血青年夢想的實現,幸福是白發老人老有所樂(le) ,幸福是困難群體(ti) 難有所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原百姓。
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多次強調,要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省長王凱強調,河南有1億(yi) 人口,任何一項民生問題乘以這個(ge) 人口基數,都是大事情、大民生。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ou) 美的環境……這十年,是河南人民得到實惠最多、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的十年,也是河南人民生活更為(wei) 富足、更有品質、更加美好的十年。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幸福河南”的民生底色越擦越亮。
教育優(you) 先,夯實幸福基石
今年暑假,安陽縣北白璧中心小學的孩子們(men) 度過了一個(ge) 不一樣的假期。拆裝魯班鎖、搭建建築物、製作小玩具……暑托班上,孩子們(men) 玩得不亦樂(le) 乎。
北白璧中心小學是安陽的一所鄉(xiang) 村小學。今年,“暑托班”第一次出現在孩子們(men) 的暑期中。不同於(yu) 日常上課時的一板一眼,暑托課程更注重素質教育,機械課、建築課等課程豐(feng) 富有趣,同時也有效解決(jue) 了農(nong) 村地區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
北白璧中心小學的探索實踐,是我省持續創新改革、破解教育難題的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改革,出台了一係列政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
十年來,河南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破解教育熱點難點問題。
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官方帶娃”有料又有效。2020年,為(wei) 解決(jue) 中小學生“接送難”這一困擾家長多年的難題,全省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均開展了課後延時服務,內(nei) 容形式豐(feng) 富多樣,取得了較好成效。營養(yang) 午餐方麵,除鄭州外,洛陽、南陽等地也已啟動午餐供應工作。以南陽為(wei) 例,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已有171所學校實現午餐供應,占比55.3%。
嚴(yan) 格落實“雙減”政策,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雙減”工作開展以來,我省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把“雙減”作為(wei) 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圍繞“1年內(nei) 有效減輕、3年內(nei) 成效顯著”的總目標,堅持校外治理與(yu) 校內(nei) 提質聯動,多措並舉(ju) 、標本兼治,強力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地。2021年,全省實現“營改非”、“備改審”、資金監管、課後延時服務等“四個(ge) 全覆蓋”,提前完成了國家規定的年度責任目標。
十年來,河南不斷深化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拿出百億(yi) 元資金,打造河南高等教育“雙航母”;遴選7所高校的11個(ge) 學科,培育“雙一流”建設後備軍(jun) ;啟動高考綜合改革,不再文理分科,實行“3+1+2”模式;消除“大班額”,實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我省以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為(wei) 重點,以破解製約教育科學發展的關(guan) 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wei) 突破口,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和教育現代化步伐。
十年來,河南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力保障教育優(you) 先發展。
“十三五”期間,我省全麵打贏了教育脫貧攻堅戰,控輟保學曆史性地實現了動態清零,累計發放學生資助經費674億(yi) 元,資助學生7219萬(wan) 人次;投入資金方麵,僅(jin) 2020年全省教育總投入就達2802.2億(yi) 元,比“十三五”初增加1061.1億(yi) 元,增幅60.9%;投入構成方麵,2021年各級教育經費投入中,對鄉(xiang) 村教育的投入最多、增長最快、效果最好……這一串串數字,顯示出我省近年來教育投入穩步增長,各項教育事業(ye) 發展得到有力支撐。
教育是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時代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
十年來,我省緊握改革之鑰,築牢公平之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省教育麵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實現全方位、係統性的整體(ti) 提升,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
基礎教育,從(cong) 全麵普及到優(you) 質均衡。
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殘疾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入學率(90.8%、96.1%、92.5%、97.13%)分別比2011年年底(55.5%、90.8%、90%、83.16%)提高了35.3個(ge) 、5.3個(ge) 、2.5個(ge) 、13.97個(ge) 百分點,均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全省158個(ge) 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河南教育實現曆史性突破。信息化教育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大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隨著縣域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全麵實現,我省義(yi) 務教育工作重心已由“基本均衡”轉向“優(you) 質均衡”。
高等教育,從(cong) 外延擴張到內(nei) 涵發展。
在提高質量上下功夫,著力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統籌推進高校布局、學科學院和專(zhuan) 業(ye) 設置優(you) 化調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3.13%,比2012年提高25.91個(ge) 百分點,河南學子擁有更多上大學、上好大學的機會(hui) ,實現了由精英化到大眾(zhong) 化、由外延式發展到內(nei) 涵式發展的轉變。
職業(ye) 教育,從(cong) 謀求飯碗到追求夢想。
中等職業(ye) 教育基礎性地位進一步夯實。我省中職規模長期穩居全國第一,職普比不低於(yu) 4.2∶5.8,實現了大體(ti) 相當。高等職業(ye) 教育進一步提質擴容。6所高職院校入圍國家“雙高計劃”,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雙高工程”,支持建設了34所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和54個(ge) 高水平專(zhuan) 業(ye) 群。本科職業(ye) 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以示範性應用技術本科高校為(wei) 主體(ti) ,帶動11所應用型本科高校新設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點21個(ge) 。
十年披荊斬棘,十年繁花似錦。今天,河南教育已經站到了新的曆史起點上,人們(men) 對美好教育的需求也得到了升級,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從(cong) “建校舍”到“建名校”,從(cong) “基本均衡”到“優(you) 質均衡”,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河南步履不停。
一人不落,築牢幸福底線
“以前吃完飯沒地兒(er) 去,要麽(me) 下樓溜達一圈兒(er) ,要麽(me) 在路邊打個(ge) 撲克。現在社區有了養(yang) 老服務中心,裏麵有吃有喝還有戲聽,美著哩。”9月7日,家住周口市淮陽區五彩社區的蘇菊英老人開心地告訴記者。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hui) 變老。養(yang) 老問題既是“家事”,更是“國事”。截至目前,我省65歲及以上人口1383萬(wan) 人,占常住人口的13.99%,河南已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hui) 。
十年來,我省將“讓老年人能有一個(ge) 幸福美滿的晚年”作為(wei) 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重要責任,加快推進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
先後出台《河南省政府購買(mai) 養(yang) 老服務實施辦法》(修訂)《關(guan) 於(yu) 加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的意見》《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社區居家醫養(yang) 結合服務工作的通知》等一係列配套政策,我省已形成“一條例一規劃一意見若幹措施”的政策框架和標準體(ti) 係。
圍繞“養(yang) 得了”,大力提升養(yang) 老服務供給能力。目前全省各類養(yang) 老機構和設施達1.6萬(wan) 個(ge) ,擁有養(yang) 老床位53萬(wan) 張,比2012年翻了一番。
圍繞“養(yang) 得好”,積極創新養(yang) 老服務模式。目前已建成17個(ge) 智慧養(yang) 老服務平台,入網服務1410萬(wan) 老年人,老人可通過手機“一鍵下單”,定製個(ge) 性化服務,足不出戶享受到有品質的養(yang) 老服務。已建成運營街道綜合養(yang) 老服務中心553個(ge) 、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6894個(ge) ,分別占全省街道和社區總數的82.2%和93.5%,日間照料、臨(lin) 時托管等多樣化養(yang) 老服務送到了百姓“家門口”。
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和醫養(yang) 結合發展的短板弱項,我省加強部門聯動,積極探索創新,在全國做到了“三個(ge) 率先”:率先成立省級醫養(yang) 結合服務質量控製中心和質控工作體(ti) 係,建立智慧化質控平台;率先製定省級醫養(yang) 結合機構服務質量評價(jia) 標準,積極發揮“指揮棒”“風向標”和考核評價(jia) 的激勵約束作用;率先開展由省財政支持的醫養(yang) 結合示範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綜合能力強、社會(hui) 效益好、群眾(zhong) 滿意度高的醫養(yang) 結合機構,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十年來,我省時刻牽掛困難群體(ti) 生活,兜住兜牢各類困難群眾(zhong) 民生底線。
“同誌你好,俺家4口人享受低保,這個(ge) 月的低保金多了840元,咋回事?”前不久,有低保戶向寶豐(feng) 縣民政局服務熱線谘詢。工作人員回複:“縣裏剛為(wei) 每名低保對象增發了一次性生活補貼210元,你們(men) 家多收到的錢就是這筆生活補貼。”
7月初,我省出台政策,為(wei) 全省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每人增發210元一次性生活補貼。
過去十年中,我省年均下撥省以上困難群眾(zhong) 救助補助資金100億(yi) 元,有效保障了400萬(wan) 困難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連年提高城鄉(xiang) 低保標準,城鄉(xiang) 低保標準分別從(cong) 2012年的月人均260元、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目前的630元、5040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標準從(cong) 2012年的年人均1990元提高到目前的8190元;累計發放臨(lin) 時救助金17.95億(yi) 元,救助幫扶202.5萬(wan) 人次。為(wei) 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時啟動社會(hui) 救助和保障標準與(yu) 物價(jia) 上漲掛鉤聯動機製,發放臨(lin) 時價(jia) 格補貼14.1億(yi) 元,惠及困難群眾(zhong) 5146.4萬(wan) 人次。
基本民生保障標準不斷提高的同時,基本民生保障的覆蓋麵也在不斷擴大。
積極推進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困境兒(er) 童關(guan) 愛服務工作,形成了由6616個(ge) “兒(er) 童之家”、2500多名兒(er) 童督導員、5萬(wan) 多名兒(er) 童主任組成的基層兒(er) 童關(guan) 愛工作體(ti) 係;全麵建立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製度,惠及97.5萬(wan) 生活困難殘疾人和119.1萬(wan) 重度殘疾人;實施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製度,惠及228.7萬(wan) 名老年人……
十年來,我省圓滿完成兜底脫貧任務,有力有序銜接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
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兜底保障築牢幸福底線。
將農(nong) 村低保、特困供養(yang) 、臨(lin) 時救助等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救助工作作為(wei) 重要兜底脫貧措施,實現特困人員、殘疾人、困境兒(er) 童等困難群體(ti) 救助保障政策與(yu) 低保、扶貧政策的全麵銜接;在脫貧攻堅戰中,將全省146.2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nong) 村低保,92%的未脫貧人口通過社會(hui) 救助進行兜底保障,助力特殊困難群體(ti) 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省完善了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ye) 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專(zhuan) 項救助製度,建立了覆蓋城鄉(xiang) 、科學規範、應保盡保的社會(hui) 救助兜底保障體(ti) 係。
拔窮根、重“造血”,特殊困難群體(ti) 與(yu) 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我省把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作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guan) 鍵舉(ju) 措,在做好日常監測的基礎上,對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一戶納入監測一戶,做到應納盡納、精準幫扶、穩慎退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重在監測兜底,拓展則需向產(chan) 業(ye) 發力。
洛陽市新安縣磁澗鎮禮河村種起了大櫻桃,去年戶均收入兩(liang) 三萬(wan) 元;新縣田鋪大壪發展起鄉(xiang) 村旅遊,“老家寒舍”遊客不斷,“不秋草竹編”備受青睞,各種特色民宿和創客店鋪生意興(xing) 隆……我省通過實施田園增收、養(yang) 殖富民、鄉(xiang) 村旅遊等產(chan) 業(ye) 發展十大行動,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帶動脫貧群眾(zhong) 增收,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
為(wei) 特殊人群敲開“幸福之門”,河南一直在加碼提速。
技能立身,敲開幸福之門
9月29日,武漢鐵路局江岸車輛段製動閥檢修工作區,河南姑娘陳佳正在全神貫注地給車輛製動閥做“康複手術”。擁有一技之長,能從(cong) 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陳佳感到很幸福。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百姓福祉。在這個(ge) 技能人才的黃金時代,技能越高,就業(ye) 底氣就越足。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多次主持召開會(hui) 議,強調要加強就業(ye) 服務,支持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加大技能培訓力度。
十年來,我省用心用情保就業(ye) 穩就業(ye) ,全力以赴提升勞動者技能,使就業(ye) 真正成為(wei) 民生改善的堅實基礎、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壓艙石”。
政策加持,讓更多人有活幹、有錢賺。
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ye) 政策,將促進就業(ye) 融入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方麵,貫穿在重要經濟政策、重點發展規劃、重大決(jue) 策部署等各個(ge) 環節。
統籌推進各類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把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擺在工作首位,以就業(ye) 促進、創業(ye) 引領、基層成長為(wei) 著力點,實施高校畢業(ye) 生基層成長計劃、就業(ye) 創業(ye) 促進計劃,拓展多元化就業(ye) 領域,促進市場供需銜接,實現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水平總體(ti) 穩定。十年來,全省高校畢業(ye) 生年均就業(ye) 45萬(wan) 人以上,總體(ti) 就業(ye) 率保持在90%以上。
持續抓好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專(zhuan) 項招聘,推動勞務輸出。持續抓好困難群體(ti) 就業(ye) ,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職業(ye) 介紹、技能培訓等幫扶城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確保零就業(ye) 家庭動態清零。十年來,全省累計城鎮新增就業(ye) 1389萬(wan) 人,年均保持在130萬(wan) 人以上,約占全國十分之一強;累計新增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669萬(wan) 人,年均保持在60萬(wan) 人以上。
技術賦能,搭建好技能成才、人生出彩的舞台。
汝南縣三橋鎮賀屯村村民王歡有兩(liang) 個(ge) 孩子,公公得了尿毒症,愛人陪護無法工作,家庭經濟負擔較重。今年3月,王歡參加了村裏組織的免費養(yang) 老護理學習(xi) ,很快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7500元的工作。
26歲的張誌路癡迷計算機技能,上班幾個(ge) 月就拿到了助理級架構師、係統管理員等技能證書(shu) 。很快,他被鄭州一家公司“挖走”,每月工資比以前多了4000多元。
大國之路,匠心築夢。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重視關(guan) 心技能人才,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許多場合、多個(ge) 會(hui) 議反複強調要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十年來,我省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和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人才的氛圍日益濃厚,全省技能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更加合理,素質明顯提升。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012.47萬(wan) 人,較2012年增長511.11萬(wan) 人。
2014年、2017年、2021年,省政府三次與(yu) 人社部簽署河南全民技能振興(xing) 工程共建協議,重點加強河南職業(ye) 培訓基礎建設、培訓能力,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3個(ge) 、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59個(ge) 。省財政累計投入24.27億(yi) 元,帶動各級財政和社會(hui) 投入175億(yi) 元,建成省級技能培訓基地612個(ge) 。
特別是2021年,省委、省政府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大規模開展“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職業(ye) 技能培訓和評價(jia) 取證,技能河南建設藍圖已繪就:到2025年,完成職業(ye) 技能培訓1500萬(wan) 人次,全省持證人員總量達到3000萬(wan) 人;到2035年,從(cong) 業(ye) 人員基本實現“人人持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實現“技能河南”目標。更多年輕人將通過職業(ye) 教育、技能培訓,打開成功成才的大門。
人生出彩,錢袋子也要鼓起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省連續6次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4%,截至2021年年底,最低工資標準已達到當地城鎮就業(ye) 人員平均工資的40%,勞動者得到更多實惠。
“千頭萬(wan) 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wan) 戶的事”“每到群眾(zhong) 家中,常會(hui) 問一問,還有什麽(me) 困難,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話我都記在心裏”,習(xi) 近平主席發表的2022年新年賀詞裏,“人民”二字重若千鈞,真摯情感催人奮進。
回望十年,河南民生成績單可圈可點。展望未來,民生改善依然任重道遠。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接著一件幹,著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河南正奮筆疾書(shu) ,書(shu) 寫(xie) 著更有溫度、更加出彩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