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的學生上學要走三四公裏的山路,吃午飯很不方便。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施以來,在學校吃得越來越好,學生們(men) 個(ge) 子更高了、身體(ti) 更壯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馬建鄉(xiang) 大坪小學校長李鳴高興(xing) 地說。
記者從(cong) 教育部獲悉:截至2021年底,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以下簡稱“營養(yang) 改善計劃”)已惠及學生3.5億(yi) 人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會(hui) 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guan) 部門深入推進營養(yang) 改善計劃各項工作,試點地區學生營養(yang) 健康狀況明顯改善,身體(ti) 素質明顯提升。
——營養(yang) 膳食補助標準提高,供餐質量提升。
蘿卜牛肉絲(si) 、炒冬瓜片、炒花菜、肉末粉絲(si) 湯、蘋果、牛奶……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一小學公示欄上,每日的營養(yang) 午餐食譜一目了然。五年級4班學生陳曦很喜歡學校的午餐,她說:“學校的午餐營養(yang) 豐(feng) 富,還非常好吃!”據悉,貴州省2021年啟動營養(yang) 改善計劃“提質行動”,提高食譜科學水平、提升供餐質量標準,讓學生不僅(jin) 能吃飽,更能吃得營養(yang) 、科學。
這是各地提高供餐質量、持續改善學生營養(yang) 健康狀況的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兩(liang) 次提高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生營養(yang) 膳食補助標準,從(cong) 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5元,逐步實現從(cong) “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就餐條件改善,學校食堂供餐率提高。
在青海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聯合財政等部門成立營養(yang) 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製定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施方案、資金管理辦法、營養(yang) 配餐指南等相關(guan) 製度。同時,大力推進學校食堂新建、改建、擴建和維修改造,組織開展“陽光廚房”“綠色食堂”等創建活動,推動青海基本實現寄宿製學校食堂全覆蓋。
據悉,為(wei) 進一步改善就餐條件,提高學校食堂供餐率,中央財政安排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食堂建設專(zhuan) 項資金,支持試點地區食堂建設。同時,引導各地統籌項目和資金,進一步加大食堂建設力度。截至2021年底,在實施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地區,實行學校食堂供餐的學校占76%,其中國家試點縣的學校食堂供餐率近90%。
——工作機製建立健全,切實保障食品和資金安全。
在雲(yun) 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中小學食堂綜合管理平台”在學校食堂信息化管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通過教體(ti) 局、學校、配送企業(ye) 三方平台,相關(guan) 管理人員可以對供貨企業(ye) 資質、食品采購入庫、食品安全、財務管理等環節進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如今,雲(yun) 南各地正在逐步探索建立全過程監督管理信息係統,引入電子秤、人臉識別設備、農(nong) 殘檢測儀(yi) 等,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一步規範營養(yang) 改善計劃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教育部指導和督促試點地區以保障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為(wei) 重點,建立健全供餐準入、退出機製,完善大宗食材及原輔材料集中統一采購製度、配送製度、陪餐製度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定期組織專(zhuan) 項督導、專(zhuan) 項整治、績效評估。此外,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營養(yang) 科學知識普及活動,培養(yang) 師生科學的營養(yang) 觀念和飲食習(xi) 慣。教育部會(hui) 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舉(ju) 辦營養(yang) 改善計劃管理與(yu) 監測培訓、開發電子營養(yang) 師係統等,有效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營養(yang) 配餐能力。
——學生營養(yang) 狀況明顯改善,身體(ti) 素質明顯提升。
中午時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丹江中學食堂的自助餐開餐了,學生們(men) 秩序井然地排隊盛菜。該校教師介紹,學校的營養(yang) 餐采用自助用餐模式以來,菜品種類更豐(feng) 富了,既滿足學生差異需要,又增加了營養(yang) 攝入,更有利於(yu) 學生健康成長。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監測數據,從(cong) 2012年到2021年,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施地區男、女生平均身高累計增量為(wei) 4.2厘米和4.1厘米,平均體(ti) 重累計增量為(wei) 3.5公斤和3.3公斤,均高於(yu) 全國農(nong) 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2021年中西部農(nong) 村學生的生長遲緩率為(wei) 2.5%,比2012年下降了5.5個(ge) 百分點。
據了解,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學生的營養(yang) 健康狀況,在控輟保學等方麵起到積極作用,有力保障了學生不會(hui) 因營養(yang) 匱乏而影響受教育的權利和效果。此外,實施過程中,各地采取就近采購食材、建設生產(chan) 配送基地等方式,推動了學校農(nong) 產(chan) 品需求與(yu)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精準對接,並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
記者了解到,營養(yang) 改善計劃也獲得了國際讚譽。世界糧食計劃署對169個(ge) 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是全球少數同時在中學、小學階段提供營養(yang) 餐的國家,學校供餐規模位居前列。
“營養(yang) 改善計劃的實施為(wei) 促進教育公平、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注入了強勁動力,為(wei) 提高民族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