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情形勢嚴(yan) 峻,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安排,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及時全麵啟動線上教學。學校教務處工作人員堅守崗位,吃住在辦公室,或居家日夜辛勤辦公,不忘初心勇擔當,“抗疫”前行講奉獻,確保了教學的平穩運行。
及時應對疫情,啟動應急方案
麵對來勢凶猛的新冠疫情,教務處提前周密調研,預判線上教學形式,科學製定線上教學應急預案,及時向主管教學的王忠勇副校長匯報。根據王校長的意見建議,及時完善應急預案。在得到學校防疫辦公室指令後,第一時間全麵啟動線上教學應急方案,迅速發布相關(guan) 通知,告知各教學單位和學院的每一位老師和學生。在保證師生身體(ti) 健康的情況下,學校快速實現了從(cong)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到線上教學的無縫銜接,保障了教學工作的平穩過渡。
多方協同發力,確保教學質量
為(wei) 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務處聯合信息化辦公室、軟件學院溝通解決(jue) 線上教學時學生的學習(xi) 場地和網絡保障等相關(guan) 問題。協調學習(xi) 通、雨課堂對全體(ti) 教師開展相關(guan) 教學平台的培訓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師使用線上教學平台的能力和水平。聯合教學質量監控與(yu) 評估辦公室,組織全校線上教學檢查,加強教學督查。聯合學生處等部門,及時與(yu) 教學單位溝通解決(jue) 問題,確保線上教學與(yu) 線下教學實質等效;聯合人事處、教學質量監控與(yu) 評估辦公室等部門,對發現問題並取證的線上教學教師進行嚴(yan) 肅處理,以儆效尤。多方協同,形成合力,確保線上教學質量。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線上課堂教學
認真組織全體(ti) 教務人線上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及時把相關(guan) 精神貫徹到教務管理工作之中。根據校黨(dang) 委書(shu) 記王雪雲(yun) 、校長李學誌、副校長王忠勇於(yu) 10月21日巡查線上教學時提出的具體(ti) 要求,協同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等教學院部做好思政課、課程思政建設等工作,把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等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讓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時間“帶著熱氣”進教案、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頭腦、指導育人實踐。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程思政之中,全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深刻理解黨(dang) 的二十大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對應用型高校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持續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
注重服務學生,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裏”
教務處委托王曉勇老師時刻關(guan) 注“財金學生留言板”“微博超話”等媒體(ti) ,將學生提出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給相關(guan) 科室負責人,齊心協力解決(jue) 學生在學習(xi) 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相關(guan) 科室負責人根據學生反映的諸如個(ge) 別教師線上教學不認真、自習(xi) 教室學生占位現象、補考時間推遲、畢業(ye) 論文工作與(yu) 考研時間重疊等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安排,紓解學生的實際困難;如遇到暫時無法解決(jue) 的問題,會(hui) 及時與(yu) 學生們(men) 進行溝通解釋,打通服務學生的“最後一公裏”,努力為(wei) 學生排憂解難,做到即時受理、快速分辦、限時辦結,推動工作落實落細,服務同學們(men) 成長成才。此外,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於(yu) 學生考研工作,提高學生的考研成功率,教務處及時聘請校外考研機構的專(zhuan) 業(ye) 教師,在今年考研衝(chong) 刺階段開設考研衝(chong) 刺串講階段“政治+英語一課程群”“政治+英語二課程群”“數學課程群”等課程線上提升班,免費為(wei) 考研學生提供最優(you) 質的課程輔導及管理督學服務。
履行職責使命,工作有序推進
當疫情形勢日趨嚴(yan) 峻時,教務處班子成員和兩(liang) 名工作人員吃住在辦公室,不分晝夜工作,履行職責使命。王曉勇、趙真老師留守在第一線,不僅(jin) 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還幫助其他教務人完成協調、簽字、蓋章等工作任務。其餘(yu) 的教務人居家辦公,付出了艱辛,各項工作確保在疫情期間能夠有序高質量推進。
教務科與(yu) 人事處和實驗管理服務中心的基礎數據無縫對接,認真填寫(xie) 2022年《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人才培養(yang) 表格,涉及2021-2022學年全校的開課情況、專(zhuan) 業(ye) 課教學實施情況、分專(zhuan) 業(ye) (大類)專(zhuan) 業(ye) 實驗課情況、多教師授課情況等內(nei) 容,共計159596項數據。與(yu) 人事處、實驗管理服務中心、國有資產(chan) 管理處等密切協同,完成教務管理係統中含機構、專(zhuan) 業(ye) 、班級、學生、師資、教學計劃、教學任務、課表、考試、成績、教室代碼、教室名稱等巨量教學數據的合並與(yu) 清洗。準備課表,組織全校線上教學檢查。先後與(yu) 創新創業(ye) 中心(創新創業(ye) 學院)、校團委和學生處積極溝通,起草發布關(guan) 於(yu) “第二課堂”相關(guan) 課程學分認定工作的通知。起草發布關(guan) 於(yu) 輸入和核對2022-2023學年第2學期教學計劃的通知,對2021級和2022級本專(zhuan) 科所有專(zhuan) 業(ye) 教學計劃的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涉及的169門次課程進行增刪,協助各學院輸入和核對下學期的教學計劃。與(yu) 學生處密切合作完成學籍異動學生的課程增選刪選工作。不間斷與(yu) 學習(xi) 通、雨課堂技術人員對接授課和學生選課數據。與(yu) 人事處對接外聘教師信息,在教務管理係統中進行錄入。統計學校線上教學期間每周的教學數據和優(you) 秀典型案例。撰寫(xie) “2021-2022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的教學運行部分內(nei) 容。
考務科積極協調各開課部門安排2022-2023學年第1學期課程重修工作、審核2022年下半年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生報名照片等數據材料。撰寫(xie) 發布2022-2023學年第1學期期初補考通知,安排補考工作,印製補考試卷。積極做好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前期準備工作,積極配合外國語學院順利完成英語專(zhuan) 業(ye) 四級考試工作。
教研科注重高質量完成2022年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相關(guan) 工作,及時創建微信工作群,邀請相關(guan) 專(zhuan) 家對38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帶頭(負責)人進行培訓,通過互動平台及時解決(jue) 填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高質量完成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計劃、基層教學組織、本科在線課程、優(you) 勢一流專(zhuan) 業(ye) 、教學成果獎等10類表格的數據填報及上傳(chuan) 工作。及時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2022年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結項、開展2023年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申報工作等通知,完成學校“河南省高等學校課程建設專(zhuan) 家庫人選”申報上報、“第二批省級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申報上報、撰寫(xie) “2021-2022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等工作。積極搜集相關(guan) 疫情期間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融入課程思政等內(nei) 容材料,融入3期《教學周報》,為(wei) 老師們(men) 線上教學提供借鑒。聯合人事處邀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姚小玲和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金發,通過線上直播形式,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喜迎二十大·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專(zhuan) 題培訓,參訓教師1300人次,效果良好。
教材科對2022年度校級自編規劃教材申報的電子版材料進行分組整理並組織專(zhuan) 家評審。統計上一學年雙語課程教材征訂情況,針對個(ge) 別課程,及時通知相關(guan) 學院協調解決(jue) 。
實踐教學科對指導學生畢業(ye) 論文(設計)外聘教師的職稱材料進行審核,持續完善“2022年高等教育質量監測數據采集任務分解表”中涉及實踐教學科相關(guan) 數據信息,對“2021-2022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涉及實踐教學工作,補充完善相關(guan) 製度、舉(ju) 措、數據等內(nei) 容。做好“中國知網”畢業(ye) 論文(設計)管理係統日常管理、教師培訓等工作,著力提高畢業(ye) 論文(設計)質量。
學位辦及時發布《關(guan) 於(yu) 做好我校2022年學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的通知》,做好學校學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在教務管理係統中增加“按日期預約”模塊,審批各教學單位的教室使用申請,協調各科室完成2022年高等教育質量監測數據采集平台的填報等工作。
繁重工作的高質量完成,均代表著每一位教務人的嘔心瀝血。麵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教務人在這場嚴(yan) 峻的鬥爭(zheng) 中,默默地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教務人的使命和擔當。教務人將一如既往地在學校黨(dang) 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勇擔當,“抗疫”前行講奉獻,與(yu) 其他部門、學院師生戮力同心,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共克時艱,共守校園平安,確保教學平穩運行,著力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確保有尊嚴(yan) 、高質量通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為(wei) 實現學校高質量健康發展做出教務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