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雙減”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落實《河南省進一步提高義(yi) 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金水區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高義(yi) 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等通知要求,聚焦教育質量,完善工作機製,在40分鍾課堂中提質增效,打好教學質量“提升拳”,在慢火中淬煉教學真功夫,紮實推進“雙減”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努力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
“雙減”背景下,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通過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打造優(you) 質、高效課堂,2021年在教育教學方麵喜獲佳績: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榮獲鄭州市2020-2021學年度普通中小學教學創新先進單位,2021年金水區學校課程建設獎。在金水區第十五屆希望杯暨第六屆金碩杯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中,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南北兩(liang) 校區共5名教師捧得獎杯:南校區馮(feng) 筱涵、馬曉恒老師分別捧得小學數學、校本課程學科希望杯,北校區李芳、何聽雨老師分別捧得小學語文、信息技術學科希望杯;李小華老師捧得小學數學學科金碩杯;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榮獲金水區第十五屆希望杯暨第六屆金碩杯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優(you) 秀組織單位榮譽稱號。在2021年“基礎教育精品課”評比活動中,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11名教師執教的課例獲得省級一等獎並推選到教育部;16名教師執教的課例獲得市級一等獎,3名教師獲得市級二等獎。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雙減”的根本目的在於(yu) 減輕學生負擔,減輕負擔的根本之策在於(yu) 全麵提升教學質量。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通過一係列教育教學方式變革,抓好課堂教學,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保證學生在學校學足學好,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一、完善教育教學管理
1.把握時代方向,深化路徑設計
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深入探討新時代高質量基礎教育建設的路徑、策略,準確認識和解讀政策,通過理論學習(xi) 、實踐反思和思想轉化,從(cong) 不確定走向確定,培育新理念,構建新格局,創設新模式,通過課堂觀察、督導聽評課,建立健全綜合素質評價(jia) 製度,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監控。
2.聚焦核心環節,構建頂層設計
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以立德樹人成效為(wei) 根本任務和核心目標,根據“雙減”要求,學校完善教學管理規範,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落實教研組常規管理細則。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調研、數據分析,對教育教學和課堂活動進行科學化、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分析,認真執行教學計劃,精心做好教研頂層設計。
3.開展教學活動,推進教學改革
關(guan) 注教師五育融合教學基本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借助“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作業(ye) 設計評選”“命題說題比賽”等活動,有主題、有序列、有特色、有反饋地推進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教學改革,幫助教師形成內(nei) 生動力,實現優(you) 質發展,激發教師投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創新校本教研樣態
1.整合教研資源
依托“中原名師工作室”優(you) 質資源,建立“學校項目組——學科項目組——年級項目組”三級協同機製。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學科組以“微項目”為(wei) 載體(ti) ,首席教師、名師、骨幹教師帶領“微團隊”開展研究與(yu) 實踐,激發各學科、各年級教師發展活力,促進優(you) 勢學科建設。
2.豐(feng) 富教研活動
結合“雙減”要求,組織集體(ti) 備課、教學競賽、教學展示、主題教研、項目研究等多樣形式的教研活動,廣征博引,拓寬視野,引領校本教研團隊在教研活動中“磨煉”,幫助教師理解教學精髓,掌握教育精華,提升綜合素養(yang)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學深學透,攀登高峰。
3.創新教研形式
啟動“教研在線”活動,開展常態化在線主題教研活動,開展跨學科、跨校區協作、區校協同、“互聯網+教研”等教研組織形式,探索基於(yu) 視頻直播的教研和基於(yu) 在線學習(xi) 的教研兩(liang) 種在線教研形式,積極探索運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改進日常教學。引導教師進一步落實課程改革精神,提升課程育人能力。
三、磨煉課堂教學水平
1.開展教學展評活動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ge) 學生,首先要把課堂教學搞好。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著重 40 分鍾課堂中提質增效,每學期開展“組內(nei) 公開、年級公開、學校公開”的“三公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通過課堂教學展評活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ang) 、構建全麵培養(yang) 體(ti) 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探索“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設立以“學習(xi) 為(wei) 中心”的課堂特征標準。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敢於(yu) 求變,大膽創新,不斷探索和改進課堂模式,在課堂設計、提高作業(ye) 質量上想辦法、下功夫,切實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助推“雙減”政策軟著陸。
3.明確課堂教學主體(ti)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ti) ,是課堂的主人,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推進教與(yu) 學方式變革。創建真實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xi) ;設計驅動性學習(xi) 任務,引導學生深度學習(xi)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組織學生合作性學習(xi) ;創造自主思考空間,啟發學生反思性學習(xi) 。
四、深化教育科研實踐
1.課題研究,基於(yu) 問題實踐研究
倡導學科教研組開展教學方法改進、學生學習(xi) 指導、作業(ye) 與(yu) 評價(jia) 的優(you) 化設計、教學評一致性等教學難點問題研究與(yu) 行動;探究以“學科核心素養(yang) 細化”“大單元概念架構”“作業(ye) 質量效果評估”等為(wei) 主題的教育科研案例;探索“雙減”背景下“勞動教育”“作業(ye) 建設”“課後服務+課程建設”等教育研究命題。
2.雙線並行,賦能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
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自下而上的基層實踐雙線並行,把教師先進的課堂教學、作業(ye) 設計、評價(jia) 改革等方麵的成功經驗做法,深耕實踐、推廣應用、轉化落地,共同撬動學科教師教科研能力,持續完善教學研究機製,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賦能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深化人才梯隊建設,提升教學科研素養(yang) 。
3.評價(jia) 突圍,完善評估激勵機製
整合國家要求和區域特色,以課堂學習(xi) 評價(jia) 為(wei) 突破口,創新評價(jia) 策略與(yu) 工具。形成立體(ti) 評價(jia) 係統,從(cong) 多維度導向,全過程發展,多要素集成,實現“看見學生、看見教師、看見成長”,形成“問診式名師把脈”“針對性綜合施策”“項目化問題解決(jue) ”教育專(zhuan) 業(ye) 評價(jia) 模式。建立素養(yang) 導向學業(ye) 評價(jia) 體(ti) 係,推進基於(yu) 課堂的教育教學科研項目。
五、豐(feng) 富課程教學資源
1.學科整合,完善課程體(ti) 係
建立並完善學校課程教學資源管理製度,構建以生為(wei) 本、和諧生長的學習(xi) 文化,設計清晰明確的育人目標,對教育教學進行校本表達,提供跨學科、多學科整合的探究式、體(ti) 驗式、項目式等多元課程體(ti) 係。設計由零散走向關(guan) 聯、由淺表走向深入、由遠離生活需要走向實際問題的課程內(nei) 容。
2.課程拓展,開發學生潛能
緊扣整體(ti) 、關(guan) 聯、進階三個(ge) 關(guan) 鍵詞,思考、指導、研究指向課程育人的課程開發,合理利用各門課程資源,重視積累教學設計、課件、課例、習(xi) 題、教學案例等教學資源,用課程培育學生的主體(ti) 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自我規劃能力為(wei) 宗旨,培養(yang) 、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xing) 趣愛好,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個(ge) 性發展。
3.資源整合,建立共享平台
促進優(you) 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共用,為(wei) 學生自學和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供支持服務。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不斷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平台,如“名師課堂”“學在鄭州”“基礎教育精品課”“一師一優(you) 課、一課一名師”等教育資源,建立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機製與(yu) 共享平台。
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興(xing) 校之基。在“雙減”工作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鄭州市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將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從(cong) 提高課堂質量、保障作業(ye) 設計質量、提升課後服務質量等方麵,不斷更新觀念、精進常態、守正創新。從(cong) “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的角度審視學校教育,走“質量之路”,施“素質教育”,立“成材之道”,努力擔當起“育人主陣地”的使命職責。為(wei) 全校學生提供最全麵、最優(you) 質、最高效的教育教學服務,逐步實現學校的穩步、快速、持續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積極、全麵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