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wei) 貫徹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印發的《關(guan) 於(yu)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ti) 方案》,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當前,雖然絕大部分高校和中小學已經進入寒假時間,多數在校師生業(ye) 已離校,但做好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仍有必要。一方麵,由於(yu) 學校屬於(yu) 高密度人群聚集場所,此前為(wei) 加強疫情防控效果,對學校施行了相較於(yu) 社會(hui) 麵而言更嚴(yan) 格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麵,高校是重要科研場所和教職工生活場所,在寒假期間依舊開展部分科研教學工作,他們(men) 的日常生活便利性同樣需要得到保障。因而,隨著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調整,校園疫情防控工作也應及時跟進適配最新政策要求,以方便留校教職工和學生能夠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狀態。《方案》就要求,高等學校師生出入校門和校園公共區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證明,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健康查驗辦法,由屬地或學校征得屬地同意後作出規定。
2023年春節假期在1月份,相比往年略早,新春佳節之後就是廣大高校學子和中小學生重回課堂的日子。這實際意味著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留給高校和中小學積極準備恢複線下教學的時間並不太多。此時發布《方案》也就讓高校和中小學準備下學期開學工作有的放矢,能夠目標明確積極開展相應工作。針對如何增強校園疫情防控能力,《方案》提出要聯合多部門支持高等學校創造條件建設學校健康驛站,為(wei) 校內(nei) 無症狀感染者、輕型病例創造相對獨立的住宿條件,並提供臨(lin) 時健康監測或適當對症治療等相關(guan) 服務,在校園宿舍區等學生聚集區域開設發熱診療點,提供快速便捷醫療服務。針對物資準備,《方案》要求,學校按照人口總數的15%至20%動態儲(chu) 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guan) 中藥、對症治療藥物和抗原檢測試劑,人口總數較多的學校可酌情增加。防疫物資要保有1周以上的儲(chu) 備量。
除此之外,《方案》還針對校園檢測策略等進行優(you) 化,高等學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中小學校和幼兒(er) 園開展師生篩檢、輪檢、抽檢等適宜的核酸檢測。這些應對策略都是積極有效因時因勢對校園防控措施的調整。當前,疫情防控進入保健康、防重症的新階段,新冠病毒感染雖然降級“乙類乙管”,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感染沒有任何危害。因而,《方案》發布可謂及時,將幫助全國高校和中小學及教育管理部門等,提前做足準備、未雨綢繆,做好校園防疫,為(wei) 2023年正常教學打開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