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工作十大亮點_kaiyun体育登入口-省級教育新聞網站

kaiyun体育登入口

首頁 > 高等教育 > 正文

河南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工作十大亮點

發布時間:2023年01月17日17:38 來源:河南農業大學

2022年,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堅持“聚焦農(nong) 、小綜合、大特色、創一流”的辦學思路,實施“特色引領、人才強校、創新驅動、集群發展、開放融合”五大戰略,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一年來,農(nong) 大人真抓實幹,積極對接國家和河南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P3實驗室、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設如火如荼,原創成果持續產(chan) 出,作物學、獸(shou) 醫學、農(nong) 業(ye) 工程、畜牧學等學科全方位開展對外合作,產(chan) 教融合再結碩果,科技人才隊伍更具活力。


新的一年裏,河南農(nong) 大將始終把“教育、科技、人才”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圍繞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目標,深度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按照省委錨定“兩(liang) 個(ge) 確保”、實施“十大戰略”部署,為(wei)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農(nong) 業(ye) 大學貢獻科技力量。


聚焦一流平台創建 

高能級創新平台取得新突破


(一)動物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獲批建設。動物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建設,成為(wei) 河南省首個(ge) 依托高校建設的P3實驗室。該實驗室建成後,對提高我省突發重大疫情的發現和處置能力,促進畜牧業(ye) 健康發展,保障動物性食品供給安全,創建國家創新高地、“雙一流”學科和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農(nong) 業(ye) 大學等均具有重要意義(yi) 。



(二)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獲批建設。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獲省政府批準建設,省委書(shu) 記樓陽生親(qin) 自為(wei) 實驗室揭牌。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是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牽頭建設神農(nong) 種業(ye) 實驗室之後,再次牽頭建設的省實驗室,將強有力支撐和推進學校獸(shou) 醫學的“雙一流”創建。





(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台獲批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畜禽資源(家禽)評價(jia) 利用重點實驗室”、“禽類產(chan) 品質量安全控製重點實驗室”和“黃淮海平原耕地質量保育重點實驗室”等3個(ge) 實驗室,及省發改委“河南省泡桐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植物健康保護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農(nong) 用綠色精細化學品工程研究中心”等3個(ge) 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設,至此學校省部級平台數量達101個(ge) 。





(四)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籌建取得重要進展。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已完成科技部組織的首次專(zhuan) 家論證,並進行了數次修改,即將進入下一次論證。有望實現我省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零的突破。



聚焦一流成果培育

一流成果數量再創新高


2022年學校獲省科學技術獎勵10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1項。範國強教授團隊的“泡桐新品種選育與(yu) 產(chan) 業(ye) 提升關(guan) 鍵技術”、李洪連教授團隊的“小麥主要根莖病害成災機理及防控關(guan) 鍵技術”和馮(feng) 建燦教授團隊的“桃早中晚熟係列新品種選育與(yu) 分子育種技術創新”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一等獎數量居全省首位。康相濤教授榮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至此該校已有張改平、王澤霖、康相濤和範國強四位教授獲此殊榮。



聚焦一流課題凝練

一流項目再創佳績


(一)自然基金資助金額創新高。2022年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項,其中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獲批4項,數量創曆年新高。獲批項目和經費數穩居全省高校第三位。



(二)重大創新項目再獲突破。繼去年學校牽頭主持兩(liang) 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後,今年陳紅歌教授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秸稈製澱粉精準高效多酶催化體(ti) 係的構建及調控機製”獲批立項,資助金額2000萬(wan) 元。獲批省重大項目3項、重點研發3項,資助金額合計3910萬(wan) 元,資助數量和經費也創新高,位居全省第二位。



(三)到賬科研經費創新高。2022年學校縱向科研經費到賬2.7億(yi) 元,是繼去年首次突破2億(yi) 元後,再創新高,連續兩(liang) 年增幅維持在28%以上。


聚焦原始創新能力提升

“頂天”優(you) 勢持續拉升


原創成果持續產(chan) 出,SCI影響因子大於(yu) 10.0期刊上發表論文107篇,較上年度增長2.96倍。湯繼華教授團隊針對我國玉米生產(chan) 區,特別是黃淮海夏玉米生產(chan) 區,亟待解決(jue) 的機械化收獲、製種成本高及病蟲害嚴(yan) 重等重大產(chan) 業(ye) 問題開展研究,在籽粒性狀、細胞質雄性不育、抗南方鏽病等方麵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進展,發表高水平論文5篇,其中3篇Molecular Plant(IF 21.949),2篇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 13.263)。


鑄就中國“雞芯”

入選戰略性技術研發成果


中共河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樓陽生介紹了近年來河南的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學校康相濤教授牽頭完成的“地方雞保護利用技術體(ti) 係創建與(yu) 應用”項目入選“中國這十年•河南”十項重大戰略性技術研發成果,這是繼獲得改革開放30年我省十項重大科技成果後,再次獲此殊榮。康相濤教授榮獲“首屆種業(ye) 科學家獎”和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推動科教融合

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研力量


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大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落實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與(yu) 河南省人民政府戰略框架協議,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簽訂全麵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雙方優(you) 勢,在作物學、獸(shou) 醫學、畜牧學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助力學校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農(nong) 業(ye) 大學。



加強校企合作

產(chan) 教融合再結碩果


學校120周年校慶之際,85級校友、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向母校捐贈10億(yi) 元人民幣,共建農(nong) 大牧原畜牧產(chan) 業(ye) 聯合研究院,用於(yu) 提升養(yang) 豬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水平,推進豬肉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信息化、人工智能和產(chan) 業(ye) 互聯網發展,助推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創建世界一流農(nong) 業(ye) 大學,夯實河南農(nong) 業(ye) 基礎,支撐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河南經濟發展。首批1億(yi) 元建設經費已到位。




搭建高端國際學術交流平台

國際影響持續提升


緊扣“聚焦農(nong) 、小綜合、大特色、創一流”發展思路,堅持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及各友好國家加強交流,踐行互利共贏理念,推進國際合作。積極承辦河南省“一帶一路”國際農(nong) 業(ye) 科技合作論壇暨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聚焦國際重大科技前沿,圍繞農(nong) 業(ye) “卡脖子”科技問題開展創新研究、協同攻關(guan) ,推動成果加速轉換、項目合作交流和資源共建共享,共同打造河南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nong) 業(ye) 科技合作新模式、新機製、新典範。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力。




注重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人才建設獲得新成效


2022年新增國家科技創新領軍(jun) 人才1人,入選中原學者1人,新增中原科技創新領軍(jun) 人才1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3人、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個(ge) 、科技創新人才3人。學校高層次人才規模穩居全省高校前列。


完善科研體(ti) 製機製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為(wei)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根據《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與(yu) 管理辦法(試行)》,結合《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績效工資實施細則》,出台《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考核評價(jia) 實施細則(試行)》,對團隊的運行成效實施考核評價(jia) 。評選出優(you) 秀團隊35個(ge) ,以團隊考核為(wei) 契機在全校範圍內(nei) 組織團隊建設摸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1份,為(wei) 後續團隊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二審:時高璽 責任編輯:梅瑞祥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