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多措並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07日10:34 來源:光明日報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當前,“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項服務活動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預計將為(wei) 勞動者提供300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如何幫助更多高校畢業(ye) 生順利就業(ye) 創業(ye) ?怎樣幫助勞動者提高技術技能,更好適應崗位需求?我們(men) 來聽聽代表委員們(men) 的觀點。


  促就業(ye) 需全社會(hui) 合力“答卷”


  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的規模將達到1158萬(wan) 人,如何幫助他們(men) 走好就業(ye) 第一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對此,大連理工大學校長助理陸安慧委員認為(wei) :“幫助畢業(ye) 生就業(ye)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需要家校政企形成合力。”


  陸安慧委員表示,家庭要在擇業(ye) 觀上幫助孩子樹立“行行皆可成才”的觀念,鼓勵孩子立足崗位、腳踏實地;高校要強化職業(ye) 生涯規劃教育與(yu) 就業(ye) 指導工作,幫助畢業(ye) 生增強就業(ye) 競爭(zheng) 力與(yu) 步入職場的信心;政府要加大對企業(ye) 和畢業(ye) 生的政策支持,繼續對招收應屆畢業(ye) 生的企業(ye) 給予社保費用減免等優(you) 惠;企業(ye) 要加大開放力度,與(yu) 高校共同開展好實習(xi) 實踐等活動。


  “要立足實際,統籌做好市場性和政策性崗位開發。”陸安慧委員介紹,大連理工大學深入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ye) 行動”,鞏固拓展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等行業(ye) 領域就業(ye) 重點單位,用好“科研助理”、第二學士學位等政策性崗位,充分吸納畢業(ye) 生。


  “還要加大畢業(ye) 生就業(ye) 思政引導力度。”陸安慧委員說,大連理工大學邀請專(zhuan) 家學者、優(you) 秀校友開展講座,引導畢業(ye) 生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實際擇業(ye) 就業(ye) 。同時,學校也會(hui) 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更多實習(xi) 就業(ye) 的機會(hui) ,為(wei) 他們(men) 求職就業(ye) 保駕護航。


  讓勞動者技能更加契合社會(hui) 需求


  在3月3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新聞發布會(hui) 上,圍繞如何促進就業(ye) 的問題,大會(hui) 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有的委員建議,要大力宣傳(chuan) 引導社會(hui) 更加重視技能的觀念,創造人盡其才的空間。


  “技能人才是中國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王紅軍(jun) 代表說,如今,勞動者技能素養(yang) 與(yu) 崗位需求有落差的情況仍存在,這影響了高質量充分就業(ye) 的實現。


  為(wei) 此,王紅軍(jun) 代表認為(wei) ,應聚焦產(chan) 業(ye) 需求培養(yang) 技能人才。“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與(yu) 行業(ye) 知名企業(ye) 、地方政府和產(chan) 業(ye) 園區合作,打造多元協同育人平台,達成科教、產(chan) 教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學生素養(yang) 和企業(ye) 需求之間的匹配度。”他說。


  王紅軍(jun) 代表還建議,進一步促進產(chan) 教融合的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鼓勵行業(ye) 企業(ye) 參與(yu) 職業(ye) 教育提供更多激勵政策,這樣才能為(wei) 職業(ye) 院校學生進入企業(ye) 進行實訓實習(xi) 或就業(ye) 提供更多服務保障。


  把青春與(yu) 汗水揮灑在廣袤大地上


  “畢業(ye) 後去哪裏工作?”很多畢業(ye) 生都反複思考過這個(ge) 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畢業(ye) 生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投身基層,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奮鬥拚搏。


  說到回鄉(xiang) 創業(ye) ,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青園心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餘(yu) 青青代表講述了她的經曆。2014年,大學畢業(ye) 剛兩(liang) 年的她選擇辭掉工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回鄉(xiang) 打造綠色蔬菜基地,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貢獻力量。創業(ye) 不易,餘(yu) 青青代表回憶,自己剛辦農(nong) 場時也曾遭遇挫折,但卻從(cong) 未後悔過,“鄉(xiang) 村的廣闊天地,能讓我們(men) 大展身手,我要給其他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大學生‘打個(ge) 樣’。”她說。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首要因素是人才,有了人才,才會(hui) 有新思想新辦法,才能從(cong) 根源上推動鄉(xiang) 村發展。”餘(yu) 青青代表認為(wei) ,大學生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強,由他們(men) 組成的新農(nong) 人隊伍,能在村裏推廣現代農(nong) 業(ye) 知識和技能,帶動更多農(nong) 戶成長為(wei) 科技農(nong) 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為(wei) 了吸引更多大學生畢業(ye) 後來鄉(xiang) 村奮鬥,餘(yu) 青青代表建議,製定鼓勵人才投身農(nong) 村事業(ye) 的獎補政策,激發其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生動力。


  “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大學生來基層揮灑汗水,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絢麗(li) 綻放!”餘(yu) 青青代表說。(本報記者 常河 蘇雁 吳琳 李睿宸)


二審:時高璽 責任編輯:李達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