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行》
劉海潮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刊行
同誌們(men)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能夠參加老朋友劉海潮的《張伯行》(六卷本)新書(shu) 發布會(hui) 。知悉他平時比較忙,因此當我看到這部兩(liang) 百萬(wan) 字的鴻篇巨製時,我十分驚歎———海潮同誌是如何在工作之餘(yu) 完成這樣規模宏大的著作的呢?想必他一定是在殫精竭慮、廢寢忘食的創作之下,才為(wei) 我們(men) 貢獻了一席如此美味紛陳而又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精神盛宴。
張伯行是被譽為(wei) “天下第一清官”的清代名臣,曾任地方按察使、巡撫、禮部尚書(shu) 等職。他一生以周敦頤先生的名言“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自勉,始終堅持如一,清正自守,政績卓著,終成為(wei) 古代廉吏的典範。
早在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河南省蘭(lan) 考縣調研指導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在蘭(lan) 考縣委常委擴大會(hui) 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大力學習(xi) 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在講話中,總書(shu) 記全文引用了張伯行的《卻贈檄文》,並舉(ju) 重若輕地用一句話總結:“我看,這也可以作為(wei) 一麵鏡子。”於(yu) 是在這裏,總書(shu) 記為(wei) 全黨(dang) 同誌樹立了一古一今兩(liang) 麵“鏡子”:古人即蘭(lan) 考籍清官張伯行,今人即蘭(lan) 考原縣委書(shu) 記焦裕祿。
海潮同誌從(cong) 2014年7月開始動筆撰寫(xie) 《張伯行》,這部鴻篇巨製以張伯行生平軌跡為(wei) 脈絡,以其為(wei) 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品質為(wei) 主線,通過治水治河、賑災救民、興(xing) 辦書(shu) 院、弘揚理學、打擊豪強乃至與(yu) 各種政治勢力進行鬥爭(zheng) 的具體(ti) 事例,還原出一個(ge)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liang) 袖清風來去”的清官形象。
海潮同誌的這部《張伯行》同時也引發了我對張伯行事跡的興(xing) 趣。張伯行,蘭(lan) 考人,進士出身。他為(wei) 官時間較晚,41歲時才正式步入仕途。為(wei) 官期間,他始終忠於(yu) 職守,勤政愛民,清廉剛直,不畏權貴,愛民如子。康熙四十二年,張伯行出任山東(dong) 濟寧道,當時正值災荒,百姓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張伯行到任後,一麵讓家人將家中的糧食分發給百姓,一麵開倉(cang) 濟民,使災民渡過了難關(guan) 。誰料,竟有人指控他擅動倉(cang) 穀,他險些被問罪。但張伯行認為(wei) “倉(cang) 穀為(wei) 輕,民命為(wei) 重”,就是被問罪也值得。
三年後,張伯行升任為(wei) 江蘇按察使。按察使是巡撫的屬下,按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到任的官員必須要給巡撫、總督等上級送禮,而且數目還不能少。張伯行秉性耿直,對此腐敗之風深惡痛絕。他說:“我為(wei) 官,誓不取民一錢,安能辦此?”故堅決(jue) 不向上級送禮。為(wei) 此,他受到巡撫和總督的忌恨。在第二年康熙南巡到達江蘇讓巡撫和總督舉(ju) 薦賢能官員時,巡撫和總督故意不舉(ju) 薦他。康熙皇帝見舉(ju) 薦名單中沒有張伯行,知是巡撫、總督所為(wei) ,便申斥他們(men) 道:“朕聽說張伯行居官清廉,是個(ge) 難得的國家棟梁之材,你們(men) 卻不舉(ju) 薦!”說完,又轉向張伯行:“朕很了解你,他們(men) 不舉(ju) 薦你,朕舉(ju) 薦你!將來你要做出些政績來,天下人就會(hui) 知道朕是明君,善識英才。如果貪贓枉法,天下人便會(hui) 笑朕不識善惡。”康熙當場破格升張伯行為(wei) 福建巡撫。張伯行在福建巡撫任上為(wei) 百姓做了許多好事,解決(jue) 了長期以來因人多地少而造成的吃糧難問題,使百姓得以安居樂(le) 業(ye) 。在他的治理下,福建的風氣大變,官清民樂(le) ,社會(hui) 安定,經濟繁榮。張伯行也因此深受百姓愛戴。當得知他要調任江蘇巡撫時,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失青天。
張伯行到任江蘇巡撫後,為(wei) 了杜絕官場行賄受賄的腐敗之風,下了一道《禁止饋送檄》,文中寫(xie) 道:“一絲(si) 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wei) 人不值一文。雖雲(yun) 交際之常,廉恥實傷(shang) ;尚非不義(yi) 之財,此物何來?”此文正是要求屬下廉潔自律做個(ge) 好官。張伯行的這道檄文在當時影響很大,很受人們(men) 推崇,對改變當時官場的腐敗之風起了重要作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yi) 。
新時代,黨(dang) 中央堅決(jue) 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堅定不移開展黨(dang) 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zheng) ,堅持和弘揚鬥爭(zheng) 精神,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取得了巨大成績。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高素質幹部隊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wei) 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選拔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幹部,選優(you) 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加強幹部鬥爭(zheng) 精神和鬥爭(zheng) 本領養(yang) 成,激勵幹部敢於(yu) 擔當、積極作為(wei) ”。同時,報告中還指出“堅決(jue) 打贏反腐敗鬥爭(zheng) 攻堅戰持久戰。腐敗是危害黨(dang) 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隻要存在腐敗問題產(chan) 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鬥爭(zheng) 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衝(chong) 鋒號,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ti) 推進,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決(jue) 不姑息”。
海潮同誌的這部《張伯行》樹立了一麵形象飽滿的鏡子,鼓舞我們(men) 要以張伯行為(wei) 鏡,見賢思齊,對照先進典型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以便實現個(ge) 人靈魂的自我淨化、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古有張伯行,今有焦裕祿。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要組織黨(dang) 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wei) 一麵鏡子,從(cong) 裏到外、從(cong) 上到下反複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祿同誌看齊。”
“觀於(yu) 明鏡,則瑕疵不滯於(yu) 軀;聽於(yu) 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相信同誌們(men) 通過閱讀《張伯行》,一定可以對照自我、淨化心靈,從(cong) 而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張伯行》是一部難得的好書(shu) ,在全國上下掀起全麵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熱潮的當下,它的出版恰逢其時,其重大意義(yi) 也會(hui)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
謝謝大家!
(作者係河南大學黨(dang) 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