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解決(jue) 均衡發展的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鞏固提高九年義(yi) 務教育水平,深入推進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國有2717個(ge) 縣(市、區)實現了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占總縣數的92.7%。河南省受檢的32個(ge) 縣都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義(yi) 務教育發展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標準。
基本均衡任務實現後,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把“實現優(you) 質均衡的義(yi) 務教育”作為(wei) 國家教育現代化主要發展目標之一。麵對國家的新要求,2019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河南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實現九年義(yi) 務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均衡發展,在基本均衡的基礎上實現優(you) 質均衡發展,保障適齡兒(er) 童接受良好的義(yi) 務教育,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及完成水平和學生學業(ye) 質量達到國家要求。”在這樣背景下,河南省義(yi) 務教育向著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目標不斷前行,2022年5月,河南省省教育廳確定了率先建立優(you) 質均衡義(yi) 務教育的37個(ge) 縣(市、區),其中包括鄭州市金水區,教育部確定了我省率先建立優(you) 質均衡義(yi) 務教育的6個(ge) 縣(市、區)。
近幾年,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義(yi) 務教育的發展仍然存在大校額、大班額的問題、教育經費投入的問題、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辦學條件受限等問題。為(wei) 推動河南省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與(yu) 均衡發展,現階段的關(guan) 鍵應是通過製定有關(guan) 措施,平等分配教育資源,以達到學校教學環境與(yu) 教師培訓條件的均衡。
一、完善教育經費財政專(zhuan) 項轉移支付機製
財政轉移支付是指一項通過各級政府間財政能力差異的財政資金轉換或財政收支平衡機製,目標是達到各級政府地方公共服務水平的均衡。為(wei) 保證地方農(nong) 業(ye) 發展和對貧困地區義(yi) 務教育資金投入的有效支持,河南省當完善由各級政府財政負擔的財政轉移支付機製。一是通過測算省級地區義(yi) 務教育階段的“保底線”;然後,按照“因子法”計算各縣義(yi) 務教育經費的目標要求和目標供給水平,選擇資金缺口縣;再次,按照“要素法”測算地方各級財政的貢獻水平後,由上級財政部門采取逐級轉移支付彌補資金短缺。各級人民政府在明確了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之後,應當把當年度農(nong) 村和貧困地區的服務教育支出列入本級財政支出專(zhuan) 項計劃,確保資金到位。
二、設立“教育優(you) 先區域”
“教育優(you) 先地區”是指被政府當局稱為(wei) 物質以及經濟上較為(wei) 貧窮和落後的區域,因此必須先進行改革,以實現更公正的教育條件。該戰略的主要目的,是為(wei) 了集中資源支援貧窮國家與(yu) 落後地區的教育,並通過“補償(chang) 弱勢”戰略縮小地區之間的教育差異。
按照這一策略,河南省應該為(wei) “教育優(you) 先區域”製訂嚴(yan) 謹的遴選目標,由專(zhuan) 業(ye) 的政府機構經過嚴(yan) 格地評審和遴選,達到要求的區域將被列入“教育重點區域”。在政策措施出台之前,將選取試驗區域,經過全麵研究,完善論證指標體(ti) 係和規範,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ti) 試驗方案。通過試驗區域近1-2年的實踐總結,仔細地分析研究試驗區域麵臨(lin) 的障礙和問題,並逐步調整研究方法,為(wei) 今後政策措施製訂提出參考。在政策製定過程中,應當優(you) 先保障對教育優(you) 先領域的資金投入、硬件設備和師資配備。另外,針對教育優(you) 先領域的發展實際,適時調整政策措施和編製指標體(ti) 係,以保證國家教育發展優(you) 先領域規劃的有效執行。另外,政府每年開展一個(ge) 省級評比,以清除不合格的舊地方或學校,並選取符合標準的新地方或新建學校,在動態發展中推動全國各地義(yi) 務教育均衡。
三、建設“優(you) 質教育集團”
目前,在河南省義(yi) 務教育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廣大市民群體(ti) 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急切要求和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提供無法適應市場的問題,而當前“擇校熱”的現象就是這種情況的體(ti) 現。解決(jue) 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是加快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擴張,實現優(you) 質教育資源普及。堅持這一教學宗旨,該省能夠形成“優(you) 質教育集團”,緩解人民群眾(zhong) 對高質量教學的急切要求以及高質量教學資源供應不能滿足的問題。
四、建立合理的校長和教師流動機製
全國義(yi) 務教育之間的不均衡主要是指師資水平的不均衡,而且還是指硬件設備的不均衡。首先,探索學校教師定期輪崗機製。推行校園招聘機製,鼓勵校園良性競爭(zheng) ;推行校長負責製,法律給與(yu) 大學自主管理校園的權利。對高校實施有效監督、統籌部署和定期輪換,鼓勵優(you) 勢高校推廣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和經驗,同時在實踐中迅速提升薄弱高校。
另外,實施骨幹課程定期輪崗製。健全義(yi) 務教育階段核心課程的定期輪換機製,包括城鄉(xiang) 之間以及各個(ge) 班級間的輪流。核心課程統籌設置,按相應比率和時間執行輪崗製。由縣城到鄉(xiang) 村教師輪班工作的老師,將得到相應的政府特殊津貼。在相關(guan) 情況下,農(nong) 村學生也可以擇優(you) 評價(jia) 和聘請老師;“至少有一年在薄弱學校或農(nong) 村學校的教學經驗”也將被作為(wei) 評價(jia) 和聘請高級教師的硬性要求。同時利用骨幹教師輪崗機製,和骨幹教師和農(nong) 村老師之間建立的互助調整子,以支持農(nong) 村弱勢教師盡快提高師資能力。
五、關(guan) 於(yu) 構建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與(yu) 均衡發展的預警措施管理機製
首都師範大學薛海平教授提出,要建設國家義(yi) 務教育全麵均衡發展的預警體(ti) 係,這個(ge) 體(ti) 係主要由七個(ge) 子係統構成:標準檢測係統、教育信息管理係統、數據庫管理係統、專(zhuan) 業(ye) 谘詢服務體(ti) 係、預警示範體(ti) 係、預警信息反饋與(yu) 傳(chuan) 播體(ti) 係,此外還有綜合預警幹預體(ti) 係等。“數據監測技術和教育信息管理係統的主要目標,是監控義(yi) 務教育平衡發展的各類監測信息源;而數據庫管理與(yu) 專(zhuan) 家谘詢體(ti) 係則通過分析、管理資料和綜合信息,確定了各級關(guan) 於(yu) 各類義(yi) 務教育不平衡發展的重要信息。”然後針對上述情況對義(yi) 務教育的不均衡展開進一步的預警研究。如果沒有達到統一設定的每個(ge) 監測指示器的警戒線,則判定為(wei) 正常,將繼續監控預警源。一旦達到了係統設定的所有監視目標的警戒線,即確定了報警狀態;告警展示係統承擔告警等級評定結果的視頻展示;還有預警信號發送與(yu) 反饋係統負責按照告警視頻展示的結果向係統設定的有關(guan) 單位發出警告信號,同時接收和發出反饋。有關(guan) 國家決(jue) 策機關(guan) ,應當依據國家預警與(yu) 幹預體(ti) 係中的措施意見,或者根據專(zhuan) 家谘詢體(ti) 係中的專(zhuan) 家建議,研究提出消除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危機的具體(ti) 政策措施。上述政策措施執行後,教育係統將恢複正常警源監測狀態,並將進一步運行預警係統,以實現新一輪義(yi) 務教育的平穩發展。
該體(ti) 係不但能夠利用指數監測係統和信息管理係統及時對義(yi) 務教育的各項不均衡指數做出預警與(yu) 評估,還能夠利用預警幹預體(ti) 係與(yu) 專(zhuan) 業(ye) 人員谘詢服務體(ti) 係有效獲取補救措施。所以,這有助於(yu) 推進河南省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十分有意義(yi) 。但是,它的弊端是,建立這麽(me) 一體(ti) 係是一項相當巨大和繁瑣的項目,牽涉眾(zhong) 多部門和學校,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其可行性必須按照本省的實際狀況進行討論。
(作者係河南開放大學人文與(yu) 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