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是南陽理工學院麵向河南省一流專(zhuan) 業(ye) 電子信息工程大三學生開設的專(zhuan) 業(ye) 核心課,承擔著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培養(yang) 電子設計人才的使命。從(cong) 2016年開始,課程團隊課程團隊逐漸意識到,傳(chuan) 統的教學多講授、重書(shu) 本。這樣的方式使得整個(ge) 教學過程容易僵化、呆板。課程團隊的課程麵臨(lin) 內(nei) 涵提升困難、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對單純的理論學習(xi) 缺乏興(xing) 趣、創新能力不足、課堂參與(yu) 度和目標達成度都不高等諸多問題。
針對課程痛點,2016年至今,課程團隊依托省級教改項目和多個(ge) 校級教改項目,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項目,堅持“資源為(wei) 基、能力為(wei) 本、實踐為(wei) 橋”,逐漸豐(feng) 富課程資源,迭代優(you) 化教學內(nei) 容,革新教學模式和評價(jia) -反饋手段,融入課程思政,將理論與(yu) 實踐緊密結合,通過對課程進行不斷的迭代優(you) 化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以全方位發展。
資源為(wei) 基—對標金課,優(you) 化課程內(nei) 容,豐(feng) 富課程資源
(一)重構知識體(ti) 係,促進思維發展
在教學內(nei) 容上教學團隊打破了傳(chuan) 統的章節式設計,以項目貫穿從(cong) 建模-分析-仿真-實現的整個(ge) 教學過程,將科研與(yu) 工程的實踐案例融入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重塑內(nei) 容呈現的次序,完成從(cong) 教材體(ti) 係到教學體(ti) 係的升華。
(二)建設差異化、特色化、個(ge) 性化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資源
為(wei) 了解決(jue) MOOC資源水土不服的問題,課程團隊依據教學大綱錄製了圍繞知識點展開的《電子設計自動化》的視頻,建設了《電子設計自動化》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wei) 本校學生提供了選擇性和發展性學習(xi) 的機會(hui) 和載體(ti) 。
(三)自製實驗平台,助力課堂教學
課程團隊針對學生實踐不足的短板,自主設計並製作基於(yu) FPGA的實踐平台,讓每個(ge) 學生都能隨時隨地動手實踐。
能力為(wei) 本、實踐為(wei) 橋——革新教學模式,創新育人過程
基於(yu) 豐(feng) 富的教學資源,針對編程課枯燥乏味的痛點,課程團隊獨辟蹊徑,基於(yu) 信息技術,以項目為(wei) 載體(ti) ,統籌了線上線下,創新性地結合本門課程的特點打造了“三環五學遞進式”教學模式。“三環”即預學環節-互動環節-檢測環節;“五學”即包括目標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檢測評學等五個(ge) 階段的遞進式教學模式。
通過打造以項目為(wei) 載體(ti) 的“三環五學遞進式”線上線下混合動感課堂,打破了教師單向灌輸的課堂結構,將課堂還給學生,破解了編程課語法枯燥乏味、實踐不足的痛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xi) 積極性,使學生“動起來”,學生們(men) 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從(cong) 而有了學習(xi) 的動力,如圖1所示。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wei) 中心”教學模式的轉變。
融入課程思政,實現課程育人
(一)編織“點-線-麵”的思政網
本課程以項目設計流程為(wei) 主線,通過解構和重構課程內(nei) 容,凝練出8個(ge) 項目並有效融合課程思政元素25個(ge) ,形成“點-線-麵”(點:課程思政元素點;線:每個(ge) 項目中的思政點串聯成線;麵:八個(ge) 項目全部思政點的組合)的課程思政模型。
(二) 創新性提出“五度一融合”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根據本門課的實際特點,聚焦FPGA最新發展前沿,主動對接我國實施“強芯戰略”等重大戰略對電子領域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所提出的新情況和新要求,課程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五度一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將該模式付諸於(yu) 教學實踐,取得了突出的教學育人效果。
教學評價(jia) 與(yu) 反饋
教學團隊建立了過程性評價(jia) 與(yu) 終結性評價(jia) 相結合的多元評價(jia) 標準,引導學生注重學習(xi) 過程、提升學習(xi) 能力。借助學習(xi) 通跟蹤記錄、實時反饋學生平時的學習(xi) 狀態,引導學生回歸學習(xi) 本真,培養(yang) 自我學習(xi) 能力,從(cong) 而實現知識、能力與(yu) 素質的多維度考核。
同時課程團隊以匿名問卷的形式來獲取同學們(men) 對課程的反饋和建議,構建了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教-評-改一體(ti) 化的教學過程全閉環,及時反思,持續改進,凸顯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特色,保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質量與(yu) 效果。
課程創新提升團隊建設發展
經過多年的教學創新實踐,課程團隊在教學、教研及課程建設等方麵成效顯著。近5年來,課程團隊榮獲省級優(you) 秀基層教學組織稱號,獲得教學成果獎 2 項,承擔省級教改項目2項,校級教改項目 12項,發表教改論文22篇,出版混合式教學教研著作1部,主編教材4部。《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被認定為(wei) 河南省第三批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團隊主講教師陳華敏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全國賽三等獎;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師課堂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首屆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河南賽區賽“優(you) 秀選手獎”;河南省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獲校級教學比賽特等獎、一等獎共5項。被授予“河南省教學標兵”、南陽理工學院“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南工最美教師”“優(you) 秀教師”等稱號。團隊教師牛軍(jun) 教授獲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師課堂創新大賽二等獎,被授予“南工最美教師”稱號。徐源老師獲校級“教學標兵”“教學新秀”等稱號。
以點帶麵,星火燎原
創新成果的遷移、推廣是實現優(you) 質資源以點帶麵,匯集更多學習(xi) 者的實現路徑。為(wei) 了給更多的老師提供課程創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受益,《電子設計自動化》主講教師陳華敏把自己的創新經驗和心得毫無保留分享給校內(nei) 校外的老師們(men) ,如圖2所示。
校報等相關(guan) 新聞媒體(ti) 對她進行了《十年磨劍,立德樹人》的報道;在學校“喜迎二十大 奮發向未來”係列報道活動中,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對她進行了《創新課堂教學 做好育人文章》的專(zhuan) 題報道,如圖3所示,產(chan) 生了較大影響,輻射作用明顯。
未來的路上,她將和更多心中有夢、眼中有光的教育人一起,切實擔當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光榮使命,爭(zheng) 做“四有”好老師和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示範,在中原教育的沃土上播種希望、收獲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