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暑假作業(ye) ,大多是探究性的、體(ti) 驗性的勞動、科學作業(ye) 。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幫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兒(er) 了。”7月6日,放暑假的第一天,鄭州市二七區春暉小學南校區四(4)班學生趙雨軒高興(xing) 地告訴父親(qin) 。她最近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社團,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能踢兩(liang) 個(ge) 小時的足球。
探究、體(ti) 驗成為(wei) 暑假實踐活動的主題
其實在鄭州市二七區春暉小學南校區(以下簡稱“春暉南校”),勞動課程作業(ye) 不光體(ti) 現在暑假作業(ye) 中,還貫穿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
在春暉南校執行校長劉欣國看來,要把學生培養(yang) 成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把學生培養(yang) 成合格的勞動者。因為(wei) 對小學生而言,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的勞動教育,不僅(jin) 能讓他們(men) 獲得勞動技能、養(yang) 成勞動習(xi) 慣,更能磨練意誌品質、培養(yang) 責任擔當,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一生受益。
以創意遊園的形式,進行多元評價(jia)
特別是“雙減”之後,孩子們(men) 有了更多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同時也給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春暉南校在完善課程體(ti) 係、優(you) 化作業(ye) 設計、提升課後服務方麵下足了功夫,向課堂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業(ye) 辦爭(zheng) 在學校完成,也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做一些探究性的、體(ti) 驗性的勞動、科學方麵的作業(ye) 。
針對當下一些學校存在課堂“講”勞動、課上“聽”勞動、校園“喊”勞動、基地“看”勞動、家中“演”勞動、表單“評”勞動的現象,存在以課代勞、以教代勞等方式,缺乏讓學生親(qin) 曆情境、親(qin) 手操作、親(qin) 身體(ti) 驗的過程的弊端,春暉南校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同時,深入挖掘各學科中的勞動教育元素,開發勞動教育相關(guan) 課程內(nei) 容,突顯勞動學科的獨特屬性,促進勞動教育的融合發展。
對此,春暉南校副校長臧娜說,科學的融合理念是基礎,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ti) 係是關(guan) 鍵。學校充分發揮勞動教育“以勞增智”“以勞潤心”的功能,促進“五育”融合。比如在語文、道德與(yu) 法治、音樂(le) 學科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展現勞動者事跡、倡導工匠精神、歌詠勞動的美好,彰顯勞動的價(jia) 值與(yu) 勞動精神的傳(chuan) 承;在與(yu) 勞動教育聯係緊密的信息技術、科學等學科中,創設基於(yu) 綜合實踐、科技創新、創客製造等項目,打破學科、年級之間的育人壁壘,營造協作育人的氛圍。具體(ti) 到勞動特色校本課程開設方麵,學校因校地製宜,合理建設勞動場所、開發課程資源。學校從(cong) 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an) 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方麵入手,鼓勵學生積極動手,練習(xi) 勞動技能,嚐試服務性活動,為(wei) 學生的全麵發展奠定基礎。
學生們(men) 撒下一顆顆種子,播下一個(ge) 個(ge) 希望
春暉南校教導主任靳洋說,學校緊扣時間節點,融曆史文化於(yu) 勞動教育中,創設《跟著二十四節氣去勞動》校本課程,將傳(chuan) 統節氣知識和勞動教育相結合,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同時,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和習(xi) 俗的理解也得到浸潤。學校拓展地域空間,融社會(hui) 實踐於(yu) 勞動教育中,創設《“種植體(ti) 驗”係列》校本課程,學生從(cong) 物的播種到收獲、麵食的製作進行探索;創設《布藝拚貼》校本課程,融合了勞動和美術學科,將廢舊布料進行二次加工和創意拚貼。學生在揮灑勞動的汗水、體(ti) 味勞動的艱辛、收獲勞動的快樂(le) 中,真正理解勞動的內(nei) 涵。
在校園“小農(nong) 場”,學生體(ti) 驗收獲的快樂(le)
鬆土、播種、澆水、施肥、收割……撒下一顆顆種子,播下一個(ge) 個(ge) 希望,孩子們(men) 感受著種植的快樂(le) ,體(ti) 驗生命成長的美好。放麥、推磨、掃麵、過篩……放下一把小麥,淌出一抔麵粉,孩子們(men) 在小麥變身麵粉的過程,體(ti) 驗勞動的快樂(le) !在春暉南校“種植體(ti) 驗”課程中,孩子們(men) 體(ti) 驗到了勞動的樂(le) 趣,體(ti) 會(hui) 到祖輩們(men) 生活的艱辛,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在“探究端午習(xi) 俗,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主題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包粽子、做香囊、講端午、編五色繩等方式了解節日習(xi) 俗,體(ti) 驗節日傳(chuan) 統文化。
“勞動實踐是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轉化知識的一種學習(xi) 方式,作為(wei) 教育者,我們(men) 不僅(jin) 要把握好課堂,更要能創造出具有特色的實踐新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備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yang) 成的勞動和品質。”談及學校開設的“種植體(ti) 驗”係列校本勞動課程,春暉南校副大隊輔導員張曉燕說。
學生體(ti) 驗麥粒在石磨下是變成麵粉的過程
春暉南校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得到了社會(hui) 的認可,也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在日前開展的鄭州市勞動課程優(you) 秀案例評選活動中,我們(men) 學校三(7)班學焦有軒手工製作《鄉(xiang) 村小屋》、四(3)班學蘇心玥《蒜蓉粉絲(si) 炒扇貝》分別獲得勞動小能手示範案例。”春暉南校教導副主任牛相勤自豪地說。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勞動教育的價(jia) 值不會(hui) 改變。“把勞動的種子深植學生心中,讓他們(men) 熱愛勞動、勤於(yu) 勞動、善於(yu) 勞動,不斷在勞動中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全麵發展,成長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劉欣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