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宣傳(chuan) 慶祝第39個(ge) 教師節,廣泛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shu) 育人事跡風采,激勵廣大教師以實際行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爭(zheng) 做黨(dang) 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大先生”,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現決(jue) 定組織開展2023年度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一、推選範圍
曾獲得過省部級(含)以上榮譽稱號,並在教書(shu) 育人方麵作出突出貢獻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
二、推選名額
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推薦產(chan) 生候選人,從(cong) 中產(chan) 生12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
三、推選條件
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忠誠於(yu) 黨(dang) 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e) ,忠實履行國家教育職責,堅持踐行“四有”好老師“四個(ge) 引路人”和“四個(ge) 相統一”要求,教書(shu) 育人成績顯著,貢獻突出,事跡感人,享有很高社會(hui) 聲譽,具有重要影響力,人民群眾(zhong) 公認。
四、活動流程
1.推薦候選人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推薦候選人並征求省級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門意見。
2.確定候選人
活動組委會(hui) 對各地推薦的候選人進行認真審核,確定64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候選人。
3.事跡公示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刊登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教育部門戶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學習(xi) 強國、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網絡電視台等開辟專(zhuan) 題網頁刊登候選人名單及事跡簡介,麵向社會(hui) 公示,公示時間從(cong) 8月7日—8月11日。
公示期間,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hui) 各界了解學習(xi) 楷模候選人事跡,並進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議和監督。如對候選人有異議,請向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hui) 辦公室反映。
電子郵箱:fzc@moe.edu.cn,電話:010-66096194。
4.確定結果
推選委員會(hui) 根據公示反饋和實際情況,從(cong) 64名候選人中推選出12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
五、事跡宣傳(chuan)
教師節期間,將公布12名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名單,並進行事跡宣傳(chuan) 。
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hui)
2023年8月7日
2023年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候選人簡要事跡
01蘇東(dong) 林
蘇東(dong) 林,女,漢族,1960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她長期紮根係統級電磁兼容設計和測試領域,既是傳(chuan) 道授業(ye) 的“好老師”,也是科技建功的“女英豪”。她30餘(yu) 年如一日為(wei) 本科生講授《電磁場理論》,將電磁強國的思政教育和理論聯係實際的認知方法融入課堂,築牢學生專(zhuan) 業(ye) 基礎。她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發現電磁發射內(nei) 在規律,揭示複雜係統電磁幹擾產(chan) 生機理,主持完成30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為(wei) 形成我國電磁兼容核心基礎能力作出重要貢獻。她勇挑學科建設使命,培養(yang) 出數百名奮鬥在重大工程一線的技術骨幹,帶領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02於(yu) 會(hui) 祥
於(yu) 會(hui) 祥,男,漢族,1965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北京育英學校校長、教師。他躬耕基礎教育39年,帶領北京育英學校10餘(yu) 年堅持推進特色辦學和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他堅持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把紅色基因凝結為(wei) 學校的文化坐標,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浸潤作用。他創新育人模式,構建以“基礎課程、修身課程、發展力課程”為(wei) 支柱的“育·英課程”體(ti) 係,研製以“課程·評價(jia) 係統”“管理·支撐係統”“發展·規劃係統”為(wei) 內(nei) 容的綜合素質評價(jia) 體(ti) 係,從(cong) 關(guan) 注“分數”到重視“人的發展”。他帶領學校形成“無體(ti) 育不教育”的氛圍,把環境之美融入育人大課堂,落實勞動育人課程,致力於(yu) 辦“真正適合孩子的學校”。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03王成山
王成山,男,漢族,1962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天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把當好老師、培養(yang) 好學生作為(wei) 至高追求,潛心立德樹人,執著科研攻關(guan) 。他做好教學工作,牽頭重要課程研發,編纂優(you) 質教材,從(cong) 教以來共培養(yang) 近200名碩士生、博士生。針對城市電網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技術問題,研發工程化城網結構優(you) 化設計係統,廣泛應用於(yu) 城市電網大規模建設改造工程。他積極推動儲(chu) 能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yang) 和科技創新,組織建設國家儲(chu) 能技術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培育勇於(yu) 創新的技術帶頭人和具有市場思維的複合型人才,帶領的智能電網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等榮譽。
04翟 津
翟津,男,漢族,1976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第一職業(ye) 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教師。他紮根職業(ye) 教育23年,雕琢教學藝術,打造名師團隊,成長為(wei) 具有完善理論知識和企業(ye) 生產(chan) 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他長期擔任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ti) 化項目中國隊教練組組長,從(cong) 無到有搭建係統完備的訓練體(ti) 係,實現中國隊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他構建貼近生產(chan) 一線、基於(yu) 任務驅動的實訓課程,推進產(chan) 教高效融合,培養(yang) 智能製造應用技術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他製定集教學、科研、社會(hui) 服務於(yu) 一體(ti) 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對典型教學內(nei) 容進行模塊化重組,為(wei) 各地職教師生和企業(ye) 職工進行技能培訓近兩(liang) 千人次。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
05劉少坤
劉少坤,男,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北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教授。他圍繞“服務區域經濟”和“加強校企合作”的專(zhuan) 業(ye) 建設思路,帶領學校計算機技術係由弱到強,成為(wei) 學校標杆。他針對職教學生學習(xi) 習(xi) 慣和心理特點,以學生為(wei) 本,積極探索基於(yu) 現代學徒製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注重培養(yang) 學生職業(ye) 能力,使畢業(ye) 生成為(wei) 就業(ye) 市場的“香餑餑”。他錨定“教師能力提升”,磨練教師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帶領團隊搭建的各類計算機係統廣泛應用於(yu) 生產(chan) 生活場景,入選國家級職業(ye) 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黃炎培職業(ye) 教育傑出教師獎、河北省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06婁延果
婁延果,男,漢族,1963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中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教師。他守護、弘揚學校的紅色底蘊,常年組織“中國夢·學子行”主題活動,夯實學生理想之基、信念之基,幫助學生樹立勇於(yu) 擔當、知行合一、增長本領的人生追求。他堅守“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辦學理念,提出的課堂教學“境脈理論”在全省推廣,推動石家莊一中與(yu) 18所學校成立學科教研共同體(ti) ,主持的河北省名校長工作室累計培養(yang) 指導校長32名,充分發揮優(you) 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作用。他倡導“像愛自己家孩子一樣愛每一位同學”,向全體(ti) 學生和家長公布個(ge) 人手機號碼,“永遠在線的手機”成為(wei) 學校的閃亮名片。曾獲全國教育係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07白琦瑞
白琦瑞,女,漢族,1968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她樹立以“學習(xi) 為(wei) 中心”的思政教育理念,提出“哲學思維教學法”“課堂學習(xi) 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長年堅持“學生熱點問題課前論壇”教育活動,使思政課堂更貼近學生生活、抵達學生內(nei) 心。她采用“精準教育”法、“追蹤教育”法幫助學生解決(jue) 自我認知、情感困惑、網絡成癮等問題,積極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她投身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ti) 化建設,深入大中小學、企業(ye) 宣講30多場,參與(yu) 研發山西省教育廳“兩(liang) 學一做”網絡平台,建立“誌願者教育幫扶隊”,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與(yu) 社會(hui) 接軌。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08張 昀
張昀,女,漢族,1966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山西省陽泉市盂縣第二中學教師。她堅守課堂一線,大膽創新教學,摸索出學案導學“五環節”教學模式、“一三五”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參與(yu) 編寫(xie) 的《初中新課程問題解決(jue) 導學方案》被全省初中學校廣泛使用。她多次主動到鄉(xiang) 村學校交流任教,探索出的農(nong) 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在全縣推廣。她愛生如子,38年來堅持家訪,輔導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她示範引領,推廣教學經驗,指導的青年教師成為(wei) 省市“三晉名師”“學科帶頭人”,交流任教過的3所農(nong) 村學校教師科研能力大幅提高。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09黃平平
黃平平,男,漢族,1978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內(nei) 蒙古工業(ye) 大學教授。他是科技報國的踐行者,創建了內(nei) 蒙古自治區第一個(ge) 雷達技術研究團隊和雷達技術與(yu) 應用重點實驗室,研製國際先進水平的地基微變監測雷達。開展草原雷達遙感監測技術研究,為(wei) 草原遙感監測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他帶領團隊先後入選內(nei) 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創業(ye) 團隊、全國“工人先鋒號”和“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他是講台上的好教師,強化課程思政,引導學生紮根邊疆、科技報國,推行“分階段、特色方向、多方協同”培養(yang) 模式,完善研究生培養(yang) 新體(ti) 係。曾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zhuan) 家等榮譽。
10弭光豔
弭光豔,女,回族,1979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市額爾古納市三河小學教師。她紮根鄉(xiang) 村美術教育23年,踐行“以美引善、以形悅目、以情感人”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感受身邊之美、家鄉(xiang) 之美,用愛心與(yu) 匠心,堅持每年為(wei) 學生舉(ju) 辦大型畫展,把美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用藝術的力量幫助鄉(xiang) 村孩子樹立信心,培養(yang) 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ang) 。她因地製宜,整合鄉(xiang) 土美育資源,研究開發《“毛毛狗”拚貼畫》校本課程,建立“毛毛狗”工作坊,推進學科融合,將課堂教學、社團活動、藝術活動、社會(hui) 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充分結合,深受學生喜愛,教學成果在全區推廣。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內(nei) 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等榮譽。
11萬(wan) 榮春
萬(wan) 榮春,男,漢族,1981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渤海船舶職業(ye) 學院教授。他博士畢業(ye) 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hui) ,到東(dong) 北小城職業(ye) 院校任教,為(wei) 裝備製造業(ye) 培養(yang) 人才,參與(yu) 大國重器建造。他以校友黃旭華先生為(wei) 燈塔,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誌作為(wei) 自己的職業(ye) 情懷和人生追求,帶領團隊先後建成省職工創新工作室、材料檢測中心和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學校科研和社會(hui) 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他全身心鑽研教學,虛心向老教師求教,以年均700個(ge) 教學學時的強度堅守課堂教學一線,成為(wei) 受學生喜愛、同行認可的優(you) 秀教師。入選全國最美教師,曾獲遼寧省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12楊 清
楊清,女,漢族,1963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中國醫科大學教授。她紮根教壇34年,潛心打造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虛仿實驗教學項目3項、精品慕課3門。秉承將人才培養(yang) 與(yu) 服務國家健康戰略緊密結合的育人理念,堅持帶領醫學生深入鄉(xiang) 村開展健康科普及宮頸癌免費篩查等社會(hui) 公益活動,鍛造學生醫者仁心品質,指導學生獲國家競賽金獎。牽頭組建國家級虛擬教研室、東(dong) 北三省一區新醫科臨(lin) 床實踐教學聯盟,創建CIVBA臨(lin) 床實訓體(ti) 係,帶領32所院校師生聯合開展臨(lin) 床實踐雲(yun) 查房等特色教學,為(wei) 推進東(dong) 北三省一區優(you) 質資源共享、醫學人才共育、一流師資共培貢獻力量。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評遼寧省本科教學名師。
13史寧中
史寧中,男,漢族,1950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東(dong) 北師範大學教授。他紮根教育50年,從(cong) 事統計學教學和研究,將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引入國內(nei) ,推動中國統計學發展。他深耕課程與(yu) 教材建設,主持國家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修訂,提出“四基”“四能”“三會(hui) ”等數學核心課程理論,為(wei) 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奠定理論基礎。出版數學思想係列書(shu) 籍,成為(wei) 數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和數學教師培訓教材。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於(yu) 為(wei) 基礎教育培養(yang) 創新型師資。他率先在東(dong) 北師範大學實行教授委員會(hui) 製度,開國內(nei) 高校“教授治學”先河。曾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ge) 人、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ou) 秀成果(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
14金永七
金永七,男,朝鮮族,1969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新房子鎮中心小學教師。他在吉林省偏遠的鄉(xiang) 村學校堅守35年,幫助300餘(yu) 個(ge) 孩子走出大山。他愛生如子,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孩子們(men) 的“爸爸”,不僅(jin) 承擔教育教學工作,還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他關(guan) 愛留守兒(er) 童,為(wei) 每個(ge) 孩子慶祝生日,在學校建立“快樂(le) 活動室”,為(wei) 留守兒(er) 童與(yu) 家長建立網絡溝通橋梁。他堅持學習(xi) ,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努力探索適合鄉(xiang) 村學生的教學方式,開齊語數英音體(ti) 美等十多門課程,自編鄉(xiang) 土課程,幫助每個(ge) 孩子綻放光彩。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
15於(yu) 波
於(yu) 波,男,漢族,1962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他深耕心血管診療和科研領域,堅守臨(lin) 床教學一線,將典型臨(lin) 床案例引入教學,及時更新專(zhuan) 業(ye) 領域的診療知識,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至今已培養(yang) 96名博士生,其中41人成為(wei) 博士、碩士生導師,5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向邊疆地區輸送大量醫學人才,為(wei) 邊疆人民的生命健康築起了堅固的“城牆”。他帶領團隊攻克現代冠心病精準診療的世界難題,顯著降低了冠心病急性事件支架植入率及院內(nei) 死亡率,突破我國腔內(nei) 影像設備的進口依賴,建立冠心病介入精準診療體(ti) 係並在全國推廣。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傑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先進集體(ti) 帶頭人等榮譽。
16邰 慧
邰慧,女,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十七中學新區學校教師。她30年堅守班主任崗位,關(guan) 愛班級每一個(ge) 孩子,尤其關(guan) 心單親(qin) 、離異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她形成了“智慧和情趣,靈性和活力,讓笑聲朗朗,讓童心閃亮,讓思維飛揚”的教學風格,積極探索“十新”教育改革模式,先後撰寫(xie) 了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主持參與(yu) 近50個(ge) 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關(guan) 於(yu) “六頂思考帽”的研究在全市名師工作室推廣使用。她多次帶領名師工作室成員送教下鄉(xiang) ,疫情防控期間作為(wei) 誌願者到大學守護校園。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她通過40多場宣講,將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帶進校園、社區、企業(ye) 、工廠。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17趙東(dong) 元
趙東(dong) 元,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複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為(wei) 功能介孔材料領域的國際頂尖科學家,他堅持“課比天大”的信念,連續20年麵向自然科學大類本科生講授《普通化學》,帶領團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並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培養(yang) 了65名博士生和23位出站博士後,其中許多已成為(wei) 學科領軍(jun) 人才。他不僅(jin) 開創了介孔有機高分子和碳材料研究新領域,還成功將原創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到石化工業(ye) 應用中,為(wei) 我國材料科學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章等榮譽。
18張人利
張人利,男,漢族,1948年7月生,無黨(dang) 派人士,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教師。他恪守教育規律,銳意改革進取,把一所薄弱學校打造成家長和學生向往的“輕負擔、高質量”優(you) 質學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知名學校,呈現出學生睡眠時間多、體(ti) 育藝術科學活動多、課外作業(ye) 少、近視率低、學業(ye) 成績好等特征。他提出的“後‘茶館式’教學”及其研究成果向三省一市推廣,產(chan) 生良好示範效應。他多次主持教育部、上海市重點課題,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19張洪程
張洪程,男,漢族,1951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揚州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wei) 我國作物栽培科學家,他始終堅守教學一線,創建“課堂—實驗室—基地—生產(chan) 田”四位一體(ti) 人才培養(yang) 模式,培養(yang) 知農(nong) 愛農(nong) 興(xing) 農(nong) 的碩士、博士研究生140多名,他們(men) 畢業(ye) 後主動下沉一線、投身農(nong) 業(ye) 。他捐贈150萬(wan) 元設立獎學金,助學子成才。他潛心問“稻”48載,研創的水稻輕簡化、機械化、精確化等技術獲選全國農(nong) 業(ye) 主推技術,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他把技術送到農(nong) 村、教給農(nong) 民,一條棉被伴其走遍蘇皖鄂贛等省份,成為(wei) 農(nong) 民愛戴的“泥腿子”教授。他帶領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0眭碧霞
眭碧霞,女,漢族,1964年3月生,民盟盟員,常州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教授。她深耕職業(ye) 教育36年,創建了“職業(ye) 情境、項目育人”的人才培養(yang) 新模式,組建了“雙元”式跨專(zhuan) 業(ye) 的教學團隊,運用數字技術靈活調整內(nei) 容,指導學生個(ge) 性化成長。她關(guan) 心關(guan) 愛學生,護佑學生成長之路,提攜幫帶年輕教師,傳(chuan) 遞職教改革接力棒。她帶領團隊建成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6門,出版22部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的“軟件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資源”注冊(ce) 用戶超過94萬(wan) 人,訪問量突破1.8億(yi) 人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係統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21陳傑誠
陳傑誠,男,漢族,1962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浙江師範大學教授。他36年耕耘在數學教學一線,堅持為(wei) 本科生講授《數學分析》《實變函數》等課程,其中《實變函數》獲評國家一流課程,先後培養(yang) 30多位博士,很多已成為(wei) 數學領域的佼佼者。他研究學科前沿問題和核心問題,在多元調和分析、流形上分析、調和分析在方程研究中的應用等方麵均有建樹,解決(jue) 了多個(ge) 公開學術問題。他鼓勵教師主動服務和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數學+計算機+X”學科交叉領域取得成效,為(wei) 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他積極推進大中小教育一體(ti) 化,成立教育研究中心,開展學生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研究,推動基礎教育改革。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等榮譽。
22蔡小雄
蔡小雄,男,漢族,1971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校長、教師。他致力於(yu) 學校幫扶工作,作為(wei) 教育部“組團式”幫扶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建立教育幫扶雲(yun) 上溝通機製,長期幫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5個(ge) 縣的縣中以及浙江省內(nei) 近10所縣中,為(wei) 基礎教育優(you) 質均衡作出貢獻。他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領辦杭州第二中學迪拜中國學校,在海外成功創辦全日製中國學校。他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建立省級名師工作室,9名成員成長為(wei) 正高級或特級教師、10餘(yu) 名成員被評為(wei) 省市教壇新秀,並帶動了上千名教師共同成長,工作室網站點擊量突破144萬(wan) 人次。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浙江省傑出教師等榮譽。
23馮(feng) 璐
馮(feng) 璐,女,漢族,1976年9月生,中共黨(dang) 員,安徽省合肥市師範附屬小學校長、教師。她長期致力於(yu) 教改研究,獨創“音頻識字法”“說寫(xie) 四步訓練法”,突破低學段學生識字難題,廣泛應用於(yu) 鄉(xiang) 村學校和民族地區學校,推廣到葡萄牙等10餘(yu) 個(ge) 國家,惠及學生25萬(wan) 餘(yu) 人。她注重優(you) 質資源引領,創設教師“三級梯度培養(yang) ”方案,在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基地探索出“12345學導研相結合”的研訓模式,幫助教師快速成長。她將自己在多個(ge) 獎項中所獲的獎金捐贈給希望工程和學校,反哺教育事業(ye) ,關(guan) 愛特殊兒(er) 童,持續為(wei) 推進教育公平而努力。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4胡忠國
胡忠國,男,漢族,1976年8月生,無黨(dang) 派人士,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學教師。他潛心研究物理教學,從(cong) 物理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出發,讓學生重演知識的發生過程,逐步形成了“問題引領式高中物理思維型課堂”的教學特色。他堅持“信任、尊重、寬容”的師生相處之道,浸入學生成長過程,關(guan) 注學生終身發展。他熱心公益事業(ye) ,為(wei) 鄉(xiang) 村學校送去有趣、實用、易懂的科學課,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xing) 趣和熱情。他成立名師工作室,在多地開設示範課和專(zhuan) 題講座,引領廣大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25李建平
李建平,男,漢族,1946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他是該學校理論經濟學科帶頭人和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創始人,帶領團隊建設“南方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陣地”。作為(wei) 首席專(zhuan) 家,他主持修訂的“馬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概論》(2021年)成為(wei) 高校通用教材。他不改初心,年近八旬仍堅守講台,為(wei) 新生上“開學第一課”,教會(hui) 他們(men) 真信、真學、真懂、真用馬克思主義(yi) 。他用心育人,培養(yang) 了95位博士、碩士,許多人成為(wei) 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領軍(jun) 人才。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zhuan) 家、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勞動模範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6蘭(lan) 臻
蘭(lan) 臻,女,佘族,1971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教師。她有效推動學校黨(dang) 建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帶領學校黨(dang) 委先後獲得“省級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五星級黨(dang) 組織”等榮譽稱號。作為(wei) 省市兩(liang) 級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她心係鄉(xiang) 村教育,累計送教下鄉(xiang) 106場次,開辦“鄉(xiang) 村種子教師”培訓班16期,培養(yang) 鄉(xiang) 村教師992名,為(wei) 促進漳州地區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她積極為(wei)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未成年人健康、家庭教育等建言獻策。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27劉紅寧
劉紅寧,男,漢族,1957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從(cong) 教41年來,他創辦踐行“惟學、惟人”校訓精神的“雙惟”實踐班,並擔任班主任17年,致力於(yu) 大學生素質教育改革與(yu) 實踐。他提出“潛明合予”教育理念,創建“將潛明知識一並傳(chuan) 授,培養(yang) 學生感知、掌握和運用潛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他帶領團隊研發創製中藥固體(ti) 製造設備,替代進口設備,填補國內(nei) 空白,破解中藥固體(ti) 製劑製造質量低、產(chan) 能低、能耗高的難題。他製定完善江西多種中藥材種植標準操作規程,規範中藥資源的開發、保護與(yu) 利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等榮譽。
28邵應花
邵應花,女,漢族,1973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安遠中等專(zhuan) 業(ye) 學校教師。她堅定職業(ye) 教育信念,堅持“人人有才”的教育理念,每年寒暑假深入偏遠鄉(xiang) 村走村串戶,為(wei) 孩子爭(zheng) 取讀書(shu) 改變命運的機會(hui) 。她樂(le) 教善教,踐行生活化教學理念,彰顯知識、技能與(yu) 生活世界的聯係,致力於(yu) 培養(yang) 能活學活用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為(wei) 高校輸送了大批應用技術型人才。帶領多個(ge) 團隊進行教研實踐創新,培養(yang) 大批優(you) 秀青年教師,助推“三教”改革。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江西省特級教師、江西省先進工作者、江西省職業(ye) 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榮譽。
29閆 蕊
閆蕊,女,漢族,1980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山東(dong) 省泰安市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教師。她紮根特教22年,為(wei) 特殊學生帶來希望,有的孩子升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有的孩子入職企業(ye) 或是自主創業(ye) 。她用心溫暖心,踐行“有愛無障”的教育理念,找尋孩子的特長和優(you) 點,點燃希望。她通過個(ge) 性化的心理溝通深入學生內(nei) 心,通過活動化課程發揮學生潛能,通過生活化課程實踐引領學生走向社會(hui) ,關(guan) 愛成長。她用愛傳(chuan) 遞愛,義(yi) 務宣講為(wei) 愛發聲,為(wei) 重度殘障兒(er) 童送教上門,傳(chuan) 播特殊教育普惠政策,組建“微光炬火·為(wei) 愛發聲”誌願服務團隊,照亮未來。曾獲山東(dong) 省五一勞動獎章、山東(dong) 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山東(dong) 省職工職業(ye) 道德建設標兵個(ge) 人等榮譽。
30韓冰川
韓冰川,女,漢族,1972年11月生,民進會(hui) 員,山東(dong) 省淄博市匯英幼兒(er) 園教師。她紮根學前教育32年,用愛心和專(zhuan) 業(ye) 踐行對理想教育的追求。她堅信“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引領老師們(men) 做幸福的老師,培養(yang) 幸福的孩子。她倡導生活教育,開啟自主遊戲研究,推動幼兒(er) 園自主遊戲的多元化發展。她設計開展基於(yu) “兒(er) 童本位”的“難忘童年係列活動”,讓孩子擁有幸福童年。她重視兒(er) 童閱讀,發起了“書(shu) 香寶貝行動計劃”,帶動5000多個(ge) 家庭開展親(qin) 子閱讀活動,發起“花婆婆行動”,為(wei) 20多個(ge) 鄉(xiang) 村幼兒(er) 園建起繪本館,讓2600餘(yu) 名山區孩子愛上閱讀。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宋慶齡幼兒(er) 教育獎、山東(dong) 省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31塗 勇
塗勇,男,漢族,1966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南職業(ye) 技術學院副教授。他潛心執教30餘(yu) 年,從(cong) 普通教師成長為(wei) 專(zhuan) 業(ye) 帶頭人,在數控銑應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的初期,率先探索出自動編程軟件的安裝和編程方法,指導教育教學與(yu) 企業(ye) 實踐。他持續深耕數控銑行業(ye) ,將市場化標準引入實際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課程改革,培養(yang) 數控銑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力中國製造在關(guan) 鍵領域的突破,並逐步建立起數控銑技能人才遴選和梯隊建設標準。他精益求精,指導中國選手取得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的最高得分紀錄,共培養(yang) 出四個(ge) 世界冠軍(jun) ,刷新中國在數控銑項目的新高度。曾獲國家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ge) 人、河南省技術能手等榮譽。
32吳擁軍(jun)
吳擁軍(jun) ,男,漢族,1972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他紮根山區學校32年,用音樂(le) 和體(ti) 育帶領鄉(xiang) 村兒(er) 童走出大山,讓他們(men) 的人生出彩。在特殊教育的工作崗位上,他用堅韌和奮進,挑戰殘疾人體(ti) 育中較難的聾生田徑項目和特奧足球項目,並帶著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們(men) 坐上高鐵、登上飛機,在全國殘運會(hui) 、特奧會(hui) 等賽事中斬獲106枚獎牌,培養(yang) 出7名運動員進入第十二屆世界冬季特奧會(hui) 國家代表團和2026年冬殘奧會(hui) 運動員選拔訓練營。他用7年時間在深山區打造了一所全國“冰雪運動特色校”“殘疾人體(ti) 育項目基地學校”,帶領鄉(xiang) 村孩子們(men) 創造奇跡。曾獲河南省首屆校園冰雪運動會(hui) “優(you) 秀教練員”等榮譽。
33丁俊萍
丁俊萍,女,漢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武漢大學教授。她從(cong) 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41年,善用生動的史實講活深刻的理論,義(yi) 理交融地講授思政課。她用所獲獎教金設立新生獎學金、“青馬才俊”獎學金。她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探路先鋒,率先在武漢大學試點開設“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yi) 概論”課程,帶頭推動思政課在線課程建設,領銜錄製《毛澤東(dong)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概論》課程。她探索高校思政課“多元立體(ti) 教學模式”,參編多本中央“馬工程”重點教材。她重視運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學,為(wei) 思政課教學提供高質量的思想性、理論性資源。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
34彭玉生
彭玉生,男,漢族,1976年1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湖北省丹江口市龍山鎮彭家溝小學教學點教師。他堅守庫區教學點27年,堅持在田間地頭開展課改,探索“無邊界課程”和“不唯分數唯成長”的評價(jia) 方式。他以“自製玩具研究”、“鄉(xiang) 村創客教育”等特色課程,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ang) 。他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入智慧美育優(you) 質課程資源,建設雲(yun) 教室和智能閱讀區。他堅持走訪每一戶學生家庭,行程達3萬(wan) 多公裏,資助40多名學生,成功勸返輟學學生50多人,不讓一個(ge) 學生輟學。他重視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發展,支持教師將學到的先進教育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希望工程園丁獎、湖北省貧困地區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奉獻崗位獎等榮譽。
35萬(wan) 步炎
萬(wan) 步炎,男,漢族,1964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湖南科技大學教授。他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三十多年如一日紮根海洋資源勘探技術研究,帶領團隊全力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為(wei) 我國海洋礦產(chan) 勘探技術和裝備研發作出開創性貢獻,主持研發的“海牛”係列海底鑽機標誌性成果,實現了我國海底鑽機技術從(cong) 0到1的突破,將深海資源與(yu) 地質鑽探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他潛心立德樹人,大力獎掖後學,把課堂搬到實驗室、車間和海洋上,培養(yang) 了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團隊入選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入選時代楷模、全國最美教師、全國傑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36盧光琇
盧光琇,女,漢族,1939年4月生,九三學社成員,中南大學教授。她八旬高齡仍堅守教學一線,堅持把課堂搬到臨(lin) 床一線,將一流臨(lin) 床資源轉化為(wei) 一流育人資源,與(yu) 其團隊共培養(yang) 22名博士後、135名博士和354名碩士。她深耕生殖、遺傳(chuan) 、幹細胞學科領域,帶領團隊建立全國第一家精子庫,指導誕生我國首例人工授精嬰兒(er) ,為(wei) 20多萬(wan) 個(ge) 家庭帶來新生命。她捐資1000萬(wan) 元設立“盧惠霖教育基金”支持學生成長,培養(yang) 了一大批生殖醫學拔尖創新人才。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you) 秀教師、全國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37龔盛昭
龔盛昭,男,瑤族,1970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廣東(dong) 輕工職業(ye) 技術學院教授。他紮根職業(ye) 教育27年,創辦國家級高水平精細化工技術專(zhuan) 業(ye) ,並開發“問題導向課堂教學法”和“試錯迭代綜合實訓法”,探索形成“以研促教,以研育創”教學模式。他不僅(jin) 關(guan) 心在校學生,還盡心幫助畢業(ye) 生成長,幫助大批學生成功創業(ye) 。他勇於(yu) 創新,推行職業(ye) 教育教學改革,承擔專(zhuan) 業(ye) 核心課程的建設和教學任務,編寫(xie) 融入產(chan) 業(ye) 新元素的高水平專(zhuan) 業(ye) 教材,研製國家級教學資源庫及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他注重專(zhuan) 業(ye) 團隊建設,設計和實施了“四強四能”卓越教師培育模式,培養(yang) 出大批教學名師、技術能手。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38何容妹
何容妹,女,漢族,1970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廣東(dong) 省惠州市惠東(dong) 縣白花中心小學教師。她紮根鄉(xiang) 村講台34年,用愛為(wei) 留守兒(er) 童撐起一片天,用“德、勤、才、學”詮釋自己的教育追求,積極營造“輕鬆樂(le) 學”的課堂教學風格,開設趣味數學、繪畫小組等社團活動課和校內(nei) 課後服務活動,在豐(feng) 富學生課餘(yu) 生活的同時促進學生特長的發展。她傾(qing) 心指導青年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長期為(wei) 鄉(xiang) 村小學送教,積極為(wei) 教師搭建展示和成長的平台。她撰寫(xie) 的論文多次獲省、市、縣獎,主持多個(ge) 市級課題獲成果獎,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yu) 農(nong) 村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廣東(dong) 省特級教師等榮譽,獲評中國好人。
39任彩祝
任彩祝,女,漢族,1978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淩雲(yun) 縣深圳鹽田鎮洪小學校長、教師。她20年如一日堅守在山村瑤寨,堅持走村串寨進行家訪動員,使輟學率降至零,將到任時學生不足100人的村級小學辦成現有學生500人的示範性寄宿製少數民族窗口學校。她關(guan) 愛家庭經濟困難兒(er) 童和留守兒(er) 童,動員社會(hui) 力量解決(jue) 學生吃穿問題,幫助他們(men) 養(yang) 成良好生活習(xi) 慣,並以社團活動為(wei) 載體(ti) 促進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她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作為(wei) 小學校長,讓優(you) 質教育惠及1000餘(yu) 個(ge) 家庭,並作為(wei) 名校長工作室負責人,影響和指導大批青年教師和鄉(xiang) 村學校發展。曾獲全國優(you) 秀教師、廣西三八紅旗手、廣西壯族自治區關(guan) 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40孫希延
孫希延,女,漢族,1973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員。她專(zhuan) 注於(yu) 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推進教學改革,近5年講授本科和研究生課程近10門,出版高質量教材3部,指導多名學生進入世界一流高校和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深造、就業(ye) 。她深耕北鬥時空信息領域十數載,推動北鬥科技走出國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她堅持科技創新,發明了北鬥災害多維度精準監測技術,建成“中國—東(dong) 盟多邊協作的北鬥精密定位、精密測量應用示範係統”,成功應用於(yu)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等20多個(ge) 行業(ye) ,已在國內(nei) 外布設監測站點500餘(yu) 處,保障了上千萬(wan) 民眾(zhong) 生命和財產(chan) 安全。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廣西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
41劉 謙
劉謙,男,漢族,1976年1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海南大學教授。他將本科生教學與(yu) 科研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外成立科研興(xing) 趣小組,實現課題式的研究性教學。他帶領團隊完成海量數據的分配、標注和重建,建立了高分辨率的中國數字人體(ti) 三維結構數據集。組建表型檢測團隊,自主研製出全生育期高通量作物表型數字化測量大型裝置,成為(wei) 快速解碼大量未知基因功能的重要科學工具。他對標國內(nei) 外知名高校生物醫學工程專(zhuan) 業(ye) 製定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基地。他是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zhuan) 家,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ou) 秀人才支持計劃,曾獲海南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海南省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42洪美叔
洪美叔,女,漢族,1996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海南省瓊台師範學院附屬永興(xing) 學校教師、幼兒(er) 園園長。她紮根在祖國最南端的學校,克服了艱苦環境的“生活關(guan) ”和遠離親(qin) 人、遠離繁華生活的“思想關(guan) ”,用青春捍衛祖國基礎教育的“南大門”。她以“全覆蓋、全時段、全方位”的教育服務守護三沙的孩子,珍藏304封各式各樣的信件,為(wei) 每個(ge) 孩子留下成長足跡,平均每學期開展家訪43次,走訪到每一個(ge) 家庭。她深挖育人資源,和老師們(men) 一起組織“愛島衛生”“愛海淨灘”等特色社會(hui) 實踐活動,給孩子播下了“愛祖國、愛三沙、愛海洋”的種子。曾獲海南青年五四獎章、海南省優(you) 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43蔣興(xing) 良
蔣興(xing) 良,男,漢族,1961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重慶大學教授。他一直奮戰在極端環境電氣外絕緣、電網防冰減災科研一線,帶領團隊以“產(chan) 學研用”方式建成能源裝備安全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揭示電網覆冰及其致災的規律,提出電網直流融冰方法,發明研製電網不停電智能融冰裝置,攻克覆冰監測和冰災預警難題,取得的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他讓學生利用創新平台參與(yu) 課題研究,共培養(yang) 碩士、博士120餘(yu) 人,培養(yang) 的人才已成為(wei) 電力行業(ye) 的中堅力量。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44曹禮靜
曹禮靜,男,漢族,1972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重慶市榮昌區職業(ye) 教育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教師。他紮根職業(ye) 教育28年,不斷推動學校畜禽生產(chan) 技術專(zhuan) 業(ye) 發展,學生由原來的8人增至1100餘(yu) 人,畢業(ye) 生成為(wei) 畜牧站、養(yang) 殖場、食品廠、獸(shou) 藥廠的業(ye) 務骨幹。他采用靈活的個(ge) 性化教學方法,創新了“階段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yang) 模式,助力學生成才,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對口就業(ye) 率達99%,創業(ye) 率達10%。他推廣新技術10餘(yu) 項,深入養(yang) 殖戶開展畜牧養(yang) 殖、疾病防治技術服務實踐2000多人次,為(wei) 當地養(yang) 殖戶挽回經濟損失共5000萬(wan) 元,受到社會(hui) 好評。帶領團隊入選國家級職業(ye) 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他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重慶市教書(shu) 育人楷模等榮譽。
45黃廷祝
黃廷祝,男,漢族,1964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他推動大學數學課程改革、教材改革創新,主持的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他建立拔尖人才培養(yang) 新機製,創新設計本科生自主設計個(ge) 人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本科生榮譽計劃、優(you) 秀本科生自主掌握學業(ye) 進程等長效機製,有效解決(jue) 了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規模適用性”難題。他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構建“傳(chuan) 授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弘揚真善美相結合”的課程體(ti) 係,實現“學院—專(zhuan) 業(ye) —課程類型”全覆蓋。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ge) 人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
46史玉川
史玉川,女,漢族,1970年7月生,中共黨(dang) 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教師。她踐行“名校領辦、自主抓建、軍(jun) 地扶持、服務邊防”的辦學治校“成都模式”,使在讀軍(jun) 人子女數量由幾十名增至600餘(yu) 名,有效解決(jue) 了西藏軍(jun) 區軍(jun) 人子女教育的後顧之憂。她積極推行研究性學習(xi)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ang) ,開設了學校電視台、足球隊、合唱團等,為(wei) 學生提供豐(feng) 富多樣的展示舞台。她秉持“為(wei) 奉獻者奉獻”的價(jia) 值追求,將“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五個(ge) 特別”老西藏精神貫穿於(yu) 辦學始終,為(wei) 高校輸送優(you) 秀人才。曾獲全軍(jun) 優(you) 秀教師、四川省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47晏 梅
晏梅,女,漢族,1976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四實驗幼兒(er) 園園長、教師。她紮根教育30年,創新黨(dang) 建與(yu) 業(ye) 務融合的管理機製,為(wei) 區域提供了以黨(dang) 建促進學校管理的經驗。她指導易地扶貧搬遷點幼兒(er) 園質量提升,用心推進縣域內(nei) 幼兒(er) 園普及普惠創建工作,積極參與(yu) 助力鄉(xiang) 村項目,指導區域內(nei) 8所幼兒(er) 園順利通過省級示範園評估。她引領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培養(yang) 全省各地幼兒(er) 園骨幹教師110名,其中大部分獲得省級及以上榮譽。她是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雙名計劃”培養(yang) 對象、貴州省首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曾獲第十二屆宋慶齡幼兒(er) 教育獎等榮譽。
48丁貴傑
丁貴傑,男,漢族,1960年9月生,民盟盟員,貴州大學教授。他紮根貴州37年,帶領團隊創建馬尾鬆雜交育種技術體(ti) 係和種質基因庫,在多目標培育技術體(ti) 係和優(you) 化栽培模式等方麵取得重要突破,揭示馬尾鬆抗逆分子機理。建成多個(ge) 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和國家級一流專(zhuan) 業(ye) ,形成本、碩、博及博士後多層次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他培養(yang) 了博士20餘(yu) 人、碩士50餘(yu) 人,指導多名學生完成省級及以上創新性實驗。在擔任全國和省政協委員期間,多項提案被評為(wei) 全國和貴州省優(you) 秀或重點提案。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傑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等榮譽。
49李青霖
李青霖,女,漢族,1973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雲(yun) 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學校長、教師。她始終立足課堂,帶領老師們(men) 開設經典誦讀、古箏、版畫、舞龍等40餘(yu) 門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個(ge) 性與(yu) 創造共生的課程文化中自由生長。她始終秉承“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禮樂(le) 詩書(shu) 潤根魂”的辦學理念,帶領學校獲得“全國特色學校”稱號。她在全國各地提供特級教師課例及專(zhuan) 題報告百餘(yu) 場。她的教學名師工作室培育了2名“興(xing) 滇英才支持計劃”教學名師和數十名各級各類骨幹教師。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雲(yun) 南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雲(yun) 南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50楊 斌
楊斌,男,漢族,1965年5月生,中共黨(dang) 員,昆明理工大學教授。他創建了“產(chan) 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實現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chan) 業(ye) 化應用的無縫銜接。他解決(jue) 了稀散金屬、貴金屬等國家戰略金屬綠色高效提煉的難題,提升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e) 的國際影響力和國家戰略金屬的保障能力。他培養(yang) 了64名博士和碩士,多人先後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計劃,為(wei) 冶金領域培養(yang) 了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師。他打造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真空冶金創新團隊和工程研究中心,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zheng) 先獎等榮譽。
51德吉卓嘎
德吉卓嘎,女,門巴族,1979年6月生,中共黨(dang) 員,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縣中學校長、教師。她紮根祖國邊疆,深入邊境一線,先後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多個(ge) 鄉(xiang) 鎮任教。她引導教師根據道德與(yu) 法治、語文、曆史三科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林芝多民族和睦相處的曆史和現實,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文史資源,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她重視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致力於(yu) 讓學校的每一麵牆壁、每一個(ge) 角落都具備育人的功能,學校被評為(wei) 西藏自治區文明單位。獲評西藏自治區“全區中小學名校長”,曾獲全國模範教師、西藏自治區師德標兵等榮譽。
52覺 嘎
覺嘎,男,藏族,1963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西藏大學教授。他紮根教育38年,是我國第一位獲得音樂(le) 博士學位的藏族音樂(le) 家。他一心投入西藏音樂(le) 教育事業(ye) ,推出了以“自律性曲式”與(yu) “他律性曲式”為(wei) 核心的曲式學元理論相關(guan) 的重要理論模型,出版了《西藏傳(chuan) 統音樂(le) 的結構形態研究》。他在西藏首次開辦了“作曲與(yu) 作曲技術理論”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了首批作曲專(zhuan) 業(ye) 藝術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專(zhuan) 業(ye) 博士研究生。他培養(yang) 的作曲專(zhuan) 業(ye) 人才已成為(wei) 西藏專(zhuan) 業(ye) 文藝團體(ti) 的音樂(le) 創作骨幹,《飛弦踏春》等學生作品登上央視春晚、亮相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53張新科
張新科,男,漢族,1959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他從(cong) 教37年,堅守“心在育人,情在學生,紮根西部,教育報國”的理念,深入挖掘古代文學經典中的育人元素,堅持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養(yang) 學生的高尚品格,先後培養(yang) 文學博士30餘(yu) 名、碩士百餘(yu) 名。他自覺把個(ge) 人學術研究融入中華文化全麵振興(xing) 的曆史征程,身患重疾仍以頑強毅力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外〈史記〉文學研究資料整理與(yu) 研究》。他帶領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史記》研究、長安文化與(yu) 中國文學研究等領域攀登研究高峰。入選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陝西省教育係統先進典型等榮譽。
54李 傑
李傑,女,漢族,1974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陝西省榆林市綏德實驗中學教師。從(cong) 教 28 年,她紮根基層教育一線,秉持“立德樹人,因材施教”理念,致力於(yu) 教學改革和探索,形成“差異教學—自主學習(xi) ”的教學模式,近年來主持了6項省市級課題,形成了具有個(ge) 人獨特見解的教育主張和方法。她為(wei) 青年教師訂製不同的職業(ye) 發展規劃,開展豐(feng) 富多樣的研討學習(xi) 活動,引領多名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wei) 教育教學的佼佼者。她熱衷於(yu) 公益活動,二十年如一日堅持幫扶經濟困難家庭的孩子,多次深入學校和社區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把關(guan) 愛延伸至課堂外,延伸至鄉(xiang) 村學校的學生和家庭中。曾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陝西省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獲評中國好人。
55任繼周
任繼周,男,漢族,1924年10月生,中共黨(dang) 員,蘭(lan) 州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作為(wei) 我國草業(ye) 科學教育專(zhuan) 家,建立了現代草業(ye) 科學的理論與(yu) 方法論,創建了草業(ye) 科學的學科框架和教學體(ti) 係,創辦了第一個(ge) 草業(ye) 科研教學機構和第一本學術刊物,建立第一個(ge) 草原野外台站,培養(yang) 了大批草業(ye) 科學人才。他在九十多歲高齡開創了中國農(nong) 業(ye) 倫(lun) 理學研究的先河,主持編寫(xie) 《中國農(nong) 業(ye) 倫(lun) 理學概論》。他綜合提煉出黃土高原草地農(nong) 業(ye) 係統的發展模式,有效控製了水土流失。他組織設立了6個(ge) 獎學金項目,累計捐資助學600餘(yu) 萬(wan) 元。曾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等榮譽。
56閆浩文
閆浩文,男,漢族,1969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蘭(lan) 州交通大學教授。他牽頭創辦了蘭(lan) 州交通大學地理信息科學、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yu) 技術3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其中地理信息科學專(zhuan) 業(ye) 和測繪工程專(zhuan) 業(ye) 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點。他與(yu) 年輕教師一起鑽研新教法,並將其融入本科生課堂,主講的“地圖學”多年來一直是本校學生口中的“明星課程”。他牽頭申請獲批了“地理國情監測技術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平台,使學校的測繪學科人才培養(yang) 水平邁上了新台階。他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主編的多部教材被全國100多所高校采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甘肅省優(you) 秀教師等榮譽。
57盧豔香
盧豔香,女,漢族,1980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青海大學教授。她放棄許多大學拋來的橄欖枝,選擇紮根西部、服務青海,16年來,始終堅持從(cong) 事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yi) kaiyun体育官方网页,在黨(dang) 報黨(dang) 刊、核心期刊發表高質量理論文章30餘(yu) 篇。她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和紅色教育基地相協同的育人模式,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hui) “大課堂”深度融合。她聚焦思政育人體(ti) 係構建,邀請國內(nei) 名師專(zhuan) 家加盟助力,帶領團隊入選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促進了學校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建設。曾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提名獎、青海省“昆侖(lun) 英才·高端創新創業(ye) 人才”拔尖人才等榮譽。
58李秀琴
李秀琴,女,土族,1972年11月生,群眾(zhong)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第一小學教師。她紮根鄉(xiang) 村小學,倡導“學會(hui) 做人,快樂(le) 發展”的教育理念,獨自上山找回輟學學生,自學手語幫助聽障學生走出“無聲世界”,在18年班主任工作中,班裏無一人輟學。她用真情和愛心嗬護每一位學生茁壯成長,以育人為(wei) 中心,把培養(yang) 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滿足學生的內(nei) 在需要、教學生學會(hui) 做人放在重要位置。她努力改革授課模式,注重啟發學生,結合學生實際設計製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力求把每一堂課講精、講活,讓學生充分拓展思維空間。她積極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主動承擔網課教學任務。曾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青海省傑出教師、青海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59張永宏
張永宏,男,漢族,1967年4月生,中共黨(dang) 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一中校長、教師。他從(cong) 教36年來,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行音樂(le) 、美術、體(ti) 育、勞動等課程選課走班,讓學生發展特長。他大膽嚐試評價(jia) 機製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標體(ti) 係,將考核結果作為(wei) 教師職稱評審、年終考核和評優(you) 評先的重要依據,讓越來越多優(you) 秀教師脫穎而出。他把本校經驗推廣至周邊學校和托管幫扶學校,開展“五地十校”大教研活動,在寧夏及周邊地區起到輻射引領作用。他發表和獲獎教育論文30餘(yu) 篇,獲獎科研成果8項,主持省級科研課題6項,成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小學優(you) 秀班主任、全國基礎教育科研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60許 斌
許斌,男,漢族,1965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寧夏職業(ye) 技術學院研究員。他帶領團隊積極踐行技能型人才培養(yang) 的教育理念,重構以工作過程為(wei) 導向的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主持西北地區國家高等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他積極推動“中心+學校+科研助手”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所在團隊入選自治區級黃大年式教學團隊。他秉持項目帶動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跨越式發展的理念,爭(zheng) 取國家和地方各類項目投入4000萬(wan) 元以上。他深入養(yang) 殖一線,每年為(wei) 建檔立卡戶和移民開展養(yang) 殖技術培訓600餘(yu) 人次,助力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nong) 村星火科技先進科技工作者、黃炎培職業(ye) 教育獎等榮譽。
61許智宏
許智宏,男,漢族,1971年2月生,中共黨(dang) 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他堅守邊疆從(cong) 事特殊教育27年,倡導終生康複的理念,促進殘疾兒(er) 童更好地回歸家庭、社會(hui) 。他結合實際創建一套完整的語言康複訓練方法,自2000年至今,已幫助多個(ge) 民族的242名聽障兒(er) 童學會(hui) 說話、順利走進社會(hui) ,帶領學校獲得全國“殘疾人之家”稱號。他不遺餘(yu) 力幫扶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先後多方協調為(wei) 23名孩子爭(zheng) 取到免費人工耳蝸項目,總金額達368萬(wan) 餘(yu) 元。他用自己的工資給家境貧困的孩子置辦衣物和生活用品,先後為(wei) 200餘(yu) 名兒(er) 童減免衣食住行所有費用,解除了他們(men) 上學的後顧之憂。曾獲全國文明家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殊教育先進個(ge) 人等榮譽。
62孟 楠
孟楠,男,漢族,1962年1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新疆大學教授。他從(cong) 教40多年來,始終堅守教學一線,培養(yang) 了上千名本科學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些學生大部分留在新疆工作,分布在天山南北、各個(ge) 行業(ye) ,在新疆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製定個(ge) 性化培養(yang) 方案,既在課堂教授知識,又在生活中培養(yang) 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成為(wei) 學生心中的大先生。他主編、參編《中國曆史》《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可愛的中國》等係列教材,發表學術論文80餘(yu) 篇,主持、參與(yu) 各類基金項目20餘(yu) 項。曾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ge) 人、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開發建設新疆獎章等榮譽。
63吳翠雲(yun)
吳翠雲(yun) ,女,漢族,1968年5月生,中共黨(dang) 員,塔裏木大學教授。她紮根邊疆教育33年,踐行胡楊精神,深耕教學,創新教育教學理念,率先推行課程群建設,構建“一體(ti) 兩(liang) 翼”型園藝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模式、多維立體(ti) 化教學資源平台等,培養(yang) 的學生85%以上都留在了新疆。她致力於(yu) 科技教育,帶領團隊攻克新疆鹽旱區密植棗園栽培係列技術難題,助推新疆紅棗產(chan) 業(ye) 發展。她帶領團隊建成兵團首個(ge) 國家級科技小院—昆玉紅棗科技小院,培養(yang) “能下果園指導產(chan) 業(ye) 、服務農(nong) 民”的碩士研究生。她數十年如一日服務基層,培訓果農(nong) 13000餘(yu) 人次,技術指導林果麵積500餘(yu) 萬(wan) 畝(mu) ,被果農(n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紅棗公主”。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ou) 秀教師、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
64劉小麗(li)
劉小麗(li) ,女,漢族,1970年1月生,中共黨(dang) 員,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guan) 市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中心教師。她從(cong) 教34年來,先後4次赴和田地區皮山農(nong) 場和皮山縣援教、支教,走遍了皮山縣十六個(ge) 鄉(xiang) 鎮100多所學校,大膽推行分層教學、推門聽課、聯片教研,推進“陽光校園舞起來”等係列活動,有效提升了所在區域教育教學質量,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了師生的文化認同感。她通過協調解決(jue) 戶口、學籍、貧困補助、助學款等難題,使得180多名輟學孩子返回學校讀書(shu) ,所帶的班級曾經連續5年被評為(wei) 文明班級和特色班級,創造了學校記錄。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兵團第五屆道德模範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