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2023年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名單公布,我省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吳擁軍(jun) 光榮入選的消息傳(chuan) 來,一下子點燃了八百裏伏牛山深處的這個(ge) 小縣城。
就在當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公布名單的時候,記者正在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采訪這位首屆河南省教書(shu) 育人楷模,聽他講這些年和孩子們(men) 之間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
在山溝溝裏,正常的孩子都很難有機會(hui) 登上全國舞台,但是,吳擁軍(jun) 卻帶著一群特殊孩子站上了全國領獎台,以雪板為(wei) 翼、雪杖為(wei) 槳,通過冰雪運動飛出大山,飛到一個(ge) 個(ge) 別樣的冰雪世界,上演了一段段不可思議的“冰雪奇緣”,也讓吳擁軍(jun) 成了孩子們(men) 的“冰雪築夢師”。
從(cong) 0到160+,冰雪運動讓孩子們(men) 以殘缺之身平地起舞
8月28日,河南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hui) 在洛陽閉幕,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men) 載譽歸來,斬獲3金、1銀、10銅,共14枚獎牌,再一次刷新學校的獎牌榜。
“我大概算了一下,這些年孩子們(men) 獲得的獎牌已經有160多塊,這些隻是一部分,還有很多獎牌都擺不下,收起來了。”記者走進學校的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吳擁軍(jun) 指著一排又一排的獎牌、獎杯、證書(shu) 介紹道。
回望來時路,當年連冰雪運動都有哪些項目、比賽規則是什麽(me) 、孩子們(men) 能練哪些項目都不知道的吳擁軍(jun) ,怎能想到如今的榮耀。
2019年11月,北京冬奧會(hui) 的消息傳(chuan) 到了千家萬(wan) 戶,“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給了吳擁軍(jun) 一個(ge) 強烈的信號。
“咱一個(ge) 小地方,能搞冰雪運動?”“孩子們(men) 連廣播操都做不好,能去滑雪?”剛開始,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覺得吳擁軍(jun) 是“異想天開”。
困難是顯而易見的。當時在河南省內(nei) 買(mai) 不到一套專(zhuan) 業(ye) 的越野滑雪的滑板和雪鞋,吳擁軍(jun) 就千方百計地聯係東(dong) 北的一所學校購買(mai) 裝備;沒有一個(ge) 滑雪的專(zhuan) 業(ye) 教練,吳擁軍(jun) 就找“外援”,拉來自己原來任教的欒川縣第一實驗小學的體(ti) 育教練吳濤帶領孩子們(men) 訓練……
“這些特殊孩子不比正常的孩子,剛開始可想多難,有的孩子患有自閉症,不聽話、不理人是常事,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差,一個(ge) 簡單的動作要教上十幾二十幾遍,穿戴裝備都要教上一個(ge) 星期。”這讓從(cong) 未接觸過特殊孩子的吳濤非常頭疼,幾次想打退堂鼓,最終還是被吳擁軍(jun) 一次次說服,堅持了下來。
第一站,他們(men) 就向在黑龍江齊齊哈爾舉(ju) 辦的全國特奧冬季項目比賽發起挑戰。
2019年12月15日,曆經2276公裏,學校22個(ge) 孩子組成的河南省代表隊順利抵達黑龍江齊齊哈爾。5天比賽,孩子們(men) 在全國15個(ge) 省市代表隊210餘(yu) 項次比賽中,一舉(ju) 斬獲22金14銀10銅46枚獎牌,用實力創下了河南省有史以來冬季項目最好的輝煌成績,一下子讓全國都對這群河南特奧健兒(er) 刮目相看。
緊接著,2020年1月,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代表河南參加河北省秦皇島第四屆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活動,不負眾(zhong) 望,再獲10金3銀1銅共14枚獎牌;2021年5月,參加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hui) 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在越野滑雪、特奧足球兩(liang) 個(ge) 項目中,再獲團體(ti) 項目第三名,斬獲1金3銀11銅共15枚獎牌……
短短幾年,行程萬(wan) 裏。吳擁軍(jun) 讓一個(ge) 個(ge) 農(nong) 村殘障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創造了河南省冬季冰雪體(ti) 育項目的奇跡,更創造了這群特殊孩子的生命奇跡。
“以前,我們(men) 這些特教老師總覺得一輩子也教不出一個(ge) 大學生,特別沒幹勁;現在,我們(men) 帶出了那麽(me) 多冠軍(jun) ,別提多驕傲了!”學校教師王麗(li) 娟說。
改變始於(yu) 體(ti) 育而不終於(yu) 體(ti) 育,發掘生命的無限可能
近年來,這群特殊孩子的“冰雪奇緣”廣為(wei) 傳(chuan) 播,影響力越來越大,這背後傾(qing) 注了吳擁軍(jun) 和學校老師們(men) 的無數心血。
2016年3月,第一次走進欒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時,看著一個(ge) 個(ge) 殘障兒(er) 童生活不能自理的艱難,一個(ge) 個(ge) 特教老師既像保姆又如母親(qin) 一般工作的艱辛,一個(ge) 個(ge) 家長無奈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吳擁軍(jun) 這個(ge) 有著25年豐(feng) 富經驗的“教壇老手”一下子措手不及。
在此之前的25年裏,從(cong) 鄉(xiang) 村初中到縣城小學,從(cong) 組建山區第一支校園管樂(le) 隊,到帶領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大賽,從(cong) 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班主任,到全縣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專(zhuan) 家講師,吳擁軍(jun) 一直站在農(nong) 村教育改革發展的潮頭。沒想到,剛來到這所學校,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當時孩子們(men) 就是一天天在這兒(er) 長個(ge) 子、長年紀,老師們(men) 除了照看孩子啥也幹不成。如果學校一直這樣下去,不更多地改變孩子什麽(me) ,那就失去辦學校的意義(yi) 了。”吳擁軍(jun) 說,“一定要讓大山裏這些農(nong) 村殘疾孩子們(men) ,也能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讓家長和山區特殊教育的老師們(men) ,也能看到孩子們(men) 人生出彩的希望。”
一次外出培訓,吳擁軍(jun) 了解到一些特教學校正在試行音樂(le) 康複,這讓曾在普通學校任教時就組建山區第一支校園管樂(le) 隊的他動了心思,決(jue) 定在學校實施音樂(le) 康複課程,讓孩子們(men) 打架子鼓、打非洲鼓。
在大城市輕而易舉(ju) 的事情,對於(yu) 小縣城來說卻不容易。
“不管咋樣,先試試。”吳擁軍(jun) 下定了決(jue) 心。
剛開始沒有專(zhuan) 業(ye) 教師,智障學生不識字、不識數、不識譜,根本聽不懂什麽(me) 是節奏、旋律、音高、時值。但是,孩子們(men) 有興(xing) 趣學,吳擁軍(jun) 就和老師們(men) 一點點耐心教,慢慢地,許多孩子都能跟著節奏整齊地演奏了。
一年後,山裏娃終於(yu) 坐上大巴,第一次走出大山,帶著架子鼓、非洲鼓,穿上演出服,走上鄭州特殊教育藝術展演大舞台。第一次聽到連綿不斷的掌聲與(yu) 喝彩,家長們(men) 在久違的笑聲和淚水中與(yu) 孩子們(men) 緊緊地抱在一起,吳擁軍(jun) 和老師們(men) 也滿含熱淚。
“從(cong) 鄭州回來半年,管樂(le) 隊裏一個(ge) 大男孩還對山外的世界念念不忘,一見到我就說:‘老師,鄭州燴麵真好吃!’這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更堅定了我一定要為(wei) 孩子們(men) 尋出路、讓他們(men) 再次走出大山的決(jue) 心。”
2017年3月,吳擁軍(jun) 提出要進行殘疾人體(ti) 育中最難的聾生田徑項目和別人不敢挑戰的特奧足球項目。
“讓孩子們(men) 再試試,就當鍛煉身體(ti) !”沒有標準操場,學校借場地訓練;沒有體(ti) 育老師,學校專(zhuan) 門聘請教練。一句句手語翻譯,一個(ge) 個(ge) 動作千遍示範,所有人無數次想要放棄,隻有吳擁軍(jun) 一個(ge) 人這樣堅持說。
2018年4月,學校的聾啞小將俊俊一舉(ju) 奪得洛陽市殘運會(hui) 100米金牌,讓所有人看到了那束希望的光芒。這一年,吳擁軍(jun) 還帶孩子們(men) 第一次坐上高鐵,代表河南,遠征福建,學校足球小將小琦獲得足球個(ge) 人技術銅牌,實現了欒川縣在全國大型體(ti) 育賽事中獎牌“0”的突破,這群特殊孩子驚豔了山間縣城的大街小巷。
學校裏每個(ge) 孩子的情況不盡相同,適合的運動項目也有所不同,但全校100多個(ge) 孩子,哪個(ge) 孩子是啥樣的問題,可以練習(xi) 啥項目,吳擁軍(jun) 心裏一清二楚。
剛剛結束的河南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hui) 上,學生旗旗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下了學校的第一枚獎牌。記者在學校見到旗旗時,他身上還穿著比賽時的運動服,舍不得脫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旗旗是重度殘疾的孩子,平時不扶著康複器具根本沒法站起來。為(wei) 了讓他也能參加比賽,吳擁軍(jun) 反複在網上查閱資料,發現輪椅競速和投擲兩(liang) 個(ge) 項目比較適合他,但隻是買(mai) 一個(ge) 比賽的輪椅就需要十幾萬(wan) ,沒辦法就隻能讓他練習(xi) 投擲。這次殘運會(hui) 在家門口舉(ju) 辦,看到機會(hui) 來了的吳擁軍(jun) 第一個(ge) 給他報了名。
“聽到旗旗獲得一枚銅牌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要不是吳校長給孩子操心,一直鼓勵孩子練習(xi) ,哪敢想有今天?”旗旗媽媽範留葉激動地告訴記者,“旗旗知道我眼睛不好,回家還說要用獲得的獎金給我買(mai) 一副眼鏡呢!”
展望未來,讓特殊孩子也能成為(wei) 一名堂堂正正的社會(hui) 人
這些年,欒川特殊教育學校的很多孩子陸陸續續走入社會(hui) ,吳擁軍(jun) 深知特校不隻是給孩子一個(ge) 棲身之地,更要努力給這些孩子解決(jue) 出路問題。
對於(yu) 他來說,最初“帶學生走出大山”的夢想已經通過冰雪運動成為(wei) 現實。如今,他更想幫助孩子們(men) 用知識立誌,以技能自強,走向社會(hui) ,自食其力,過有尊嚴(yan) 的生活。
“在我們(men) 學校有一些像旗旗一樣行動不便的孩子,剛開始我特別想把教室和衛生間的門檻都鋸掉,讓他們(men) 輕鬆點。但是,走到社會(hui) 上不是每個(ge) ‘門檻’都能被鋸掉的,孩子們(men) 隻能努力去適應。”吳擁軍(jun) 說。
為(wei) 了讓這些殘障的孩子更好、更安全地適應社會(hui) 生活,吳擁軍(jun) 對校園進行了一係列改造。於(yu) 是,學校的水龍頭變成了自動感應的、衛生間變成了手動衝(chong) 水的、馬桶加裝了扶手、宿舍換成了單層床、每層樓裝上了直飲水熱水器,為(wei) 了方便學生上到5樓功能教室,他還專(zhuan) 門和廠家反複溝通,量身定製了一套保證孩子安全的電梯係統……
“吳校長真的太愛這群孩子了,隻要是對孩子有益的事,不管多難他都會(hui) 去幹。”王麗(li) 娟向記者講述了兩(liang) 件小事。
“有一次吳校長帶孩子們(men) 外出比賽,看到別人在喝茶,孩子們(men) 特別好奇,但是卻沒一個(ge) 孩子敢喝。吳校長看了特別心酸,回來他就在學校樓頂花園建了一個(ge) 小茶室,讓孩子們(men) 學會(hui) 使用茶具,體(ti) 驗泡茶、喝茶。”王麗(li) 娟說,“還有學校建的模擬銀行、模擬地鐵、模擬廚房的設施,都是吳校長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才找來的。就說模擬銀行,由於(yu) 涉密,即便是銀行淘汰的機器人家也不賣,沒辦法吳校長就到處‘淘寶’,最後把一個(ge) 影視城的道具搬了回來,一點一點自製了‘模擬ATM機’,讓孩子們(men) 學習(xi) ATM機的操作方法。”
為(wei) 讓特殊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自食其力,吳擁軍(jun) 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思考。經過考察,他將洗車和手工選定為(wei) 學校職業(ye) 教育的兩(liang) 大特色課程。
“衝(chong) 洗汽車表麵的時候要從(cong) 上到下衝(chong) 洗,清洗車內(nei) 地墊要拿出來快速脫水……”吳擁軍(jun) 在學校裏建了一個(ge) 專(zhuan) 門的洗車房,親(qin) 自帶著老師去洗車行學習(xi) 洗車,回來再教學生。“學校有一個(ge) 叫雙雙的孩子,之前也是雪鞋隊的隊員,畢業(ye) 後就在洗車店就業(ye) 了,這也讓學校和家長看到了希望。”學校教師劉玉梅告訴記者。
“除了洗車房,學校還專(zhuan) 門建了‘善坊’,教孩子們(men) 做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吳擁軍(jun) 說,“欒川風景秀麗(li) ,遊客絡繹不絕,我們(men) 就將孩子們(men) 的作品義(yi) 賣給當地的民宿,讓孩子們(men) 有機會(hui) 用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
“以人為(wei) 本,以愛為(wei) 先,有愛無礙,自強不息……”采訪臨(lin) 走時,記者看到學校辦學方向的宣傳(chuan) 牆前,13歲的仝仝正一個(ge) 字一個(ge) 字地大聲念著學校的校訓,而他的身後正是那一行刻在石頭上,更刻在吳擁軍(jun) 心頭的大字——讓每個(ge) 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教育時報記者 劉肖 張利軍(jun) 方慧/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