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是《關(guan) 於(yu) 深化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的三大戰略任務之一,是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重要舉(ju) 措。作為(wei) 首個(ge) 國家級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成員單位,鄭州鐵路職業(ye) 技術學院勇擔“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重任,緊跟軌道交通行業(ye) 發展趨勢,聚力軌道交通行業(ye) 人才培養(yang)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行業(ye) 科技協同創新和全方位中外合作辦學,推進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企業(ye) 需求定向融合、教育教學與(yu) 崗位需求深度對接,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chan) 教融合,打造產(chan) 教融合育人新標杆。
一、聚力軌道交通行業(ye) 人才培養(yang)
一是“五育並舉(ju) ”,突出職業(ye) 素養(yang) 培育。秉承“家國情、鐵路魂、工匠心、複興(xing) 夢”的核心文化理念,依托校企共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深化五育融合育人體(ti) 係,培養(yang) 學生能吃苦、愛勞動、守紀律的“鐵軍(jun) ”作風,涵養(yang) 學生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工匠精神。
二是“六業(ye) 對接”,緊扣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發展方向。通過“行業(ye) 、企業(ye) 、職業(ye) 、專(zhuan) 業(ye) 、學業(ye) 、就業(ye) ”六業(ye) 對接,及時將軌道交通裝備方麵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程融入教材體(ti) 係、課程體(ti) 係、教學體(ti) 係,實現產(chan) 業(ye) 需求、崗位要求與(yu) 人才培養(yang) 的緊密對接,全麵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著力培養(yang) 一批行業(ye) 急需、技藝高超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是“育訓結合”,深化鐵路特色現代學徒製培養(yang) 。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根據鐵路運輸組織規律,實施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等靈活的學習(xi) 方式,推行麵向鐵路生產(chan) 現場的任務式、模塊化教學,深化“育訓結合”人才培養(yang) 模式,積極構建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全麵提升學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能力和水平。
二、聚力“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探索“雙主體(ti) ”師資隊伍育人模式。對接高鐵行業(ye) 人才需求,建立學校-企業(ye) 、係部-站段、教研室-車間三級對接交流工作機製,促進學校教師與(yu) 企業(ye) 導師互兼互聘,共建校企共建混編教學團隊。探索校企“雙主體(ti) ”育人模式。
二是推動“雙軌道”師資隊伍素養(yang) 提升。依托依托我校中國職業(ye) 教育學會(hui) 重構能力研究中心,聯合企業(ye) 共建國家級、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yang) 培訓基地,對標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e) 升級與(yu) 技術革新需求,開展教師職業(ye) 能力重構研究,驅動教師服務教學與(yu) 產(chan) 業(ye) “雙軌道”素養(yang) 提升。
三是建立“三梯次”師資隊伍進階路徑。發揮“廳局共建”優(you) 勢,堅持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構建“教學新秀+技術新秀”的青年教師——“教學能手+技術能手”的骨幹教師——“教學名家+技能大師”的教學名師“三梯次”的師資隊伍進階路徑,著力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職業(ye) 技能,建設高水平雙師隊伍。
三、聚力行業(ye) 科技協同創新
一是“創”字為(wei) 本,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依托我校全國唯一的“壩道工程醫院”高職分院及“河南省高速鐵路運營維護”“河南省軌道交通智能安全工程技術”兩(liang) 個(ge)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聚焦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e) 的關(guan) 鍵技術難點和科技成果轉化堵點,搭平台、建機製、育團隊、齊攻關(guan) ,打造軌道交通行業(ye) 技術技能創新高地。
二是“融”字為(wei) 先,促進政行企校各方融合聯動。建立科研信息互聯互通機製、科研協同創新機製及科研常態化合作交流機製,促進產(chan) 教科深度融合,以軌道交通行業(ye) 發展趨勢和企業(ye) 需求明確科研方向和育人路徑,培育內(nei) 生聯動動力。
三是“轉”字為(wei) 要,提升科技成果應用及服務產(chan) 業(ye) 能力。校企雙方建立科技成果庫,暢通成果轉化渠道,推動科技成果“市場化”轉化,構建“產(chan) 學訓研創用”一體(ti) 人才培養(yang) 模式,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學,以科技創新推動專(zhuan) 業(ye) 升級,賦能人才培養(yang) 。
四、聚力全方位中外合作辦學
一是共建海外“詹天佑學院”。充分發揮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ye) 技術領先優(you) 勢,堅持教隨產(chan) 出、產(chan) 教同行,政行校企多方共建海外“詹天佑學院”,積極開展境外辦學,服務國際產(chan) 能合作和中國企業(ye) 走出去,在“推動職業(ye) 教育走出去”的過程中鑄就中國特色職業(ye) 教育品牌。
二是推進專(zhuan) 業(ye) 國際化認證。中外校企選派專(zhuan) 家、教學骨幹、技術技能型人才等共同商討教學內(nei) 容、教學方法、培養(yang) 形式、考核方式,共同探索“1+X”證書(shu) 製度,共同研討專(zhuan) 業(ye) 建設標準,實現中外課程相通、學分互認,增強專(zhuan) 業(ye) 建設的國際適應性、認可度和影響力,製定中國國際化職業(ye) 資格認證標準,通過“標準互商”擴大“標準互認”,為(wei) 世界貢獻中國特色職教標準,增強中國職教標準的國際影響力。
三是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yang) 培訓。積極開展留學生教育和國外從(cong) 業(ye) 人員培訓,構建“學曆”與(yu) “非學曆”兩(liang) 類教育,“境外—來華—境外”三個(ge) 階段的“2類3段”國際化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注重專(zhuan) 業(ye) 技術技能、職業(ye) 素養(yang) 及學員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全麵提升,把中華文化融入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培養(yang) 適應軌道交通行業(ye) 發展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