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產(chan) 教融合高職教育的特點
“產(chan) 教融合”是指把教育與(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相結合,形成係統的教學規劃與(yu) 安排,以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基礎,培養(yang) 有針對性的技能型人才。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需要以國家和行業(ye) 的發展趨勢和要求為(wei) 導向,加強對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變革,促進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轉型,為(wei) 社會(hui) 經濟發展奠定基礎。隨著《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布,職業(ye) 教育的地位不斷提升,與(yu) 普通教育共同構成當前社會(hui) 人才培養(yang) 的兩(liang) 大體(ti) 係。同時,也提出了在職業(ye) 教育中需要利用 5 年~ 10 年進行教育類型的轉變,結合當前高職教育的形勢及立德樹人的要求,實現對高職院校素質的多方位探究和深入思考,促進教學模式、理念、目標、方法等方麵的變革 。第一,促進企業(ye) 與(yu) 社會(hui) 的深度融合,高職院校的辦學中需要逐漸向學術性、綜合性、研究性的方向發展,通過與(yu) 社會(hui) 的合作能夠形成以高校為(wei) 主導、與(yu) 行業(ye) 領域結合的模式。高職院校的產(chan) 教深度融合中能夠以國家教育為(wei) 指導,不斷優(you) 化辦學模式,使教學方向不斷向實踐性和專(zhuan) 業(ye) 性發展。第二,產(chan) 教融合具有課程專(zhuan) 業(ye) 性的特點,不同區域、產(chan) 業(ye) 的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的專(zhuan) 業(ye) 特點形成特色化的辦學模式。特色化教學需要結合高職院校所處的區域、地方產(chan) 業(ye) 及文化特色等多方麵的因素考量,並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方針和發展規律不斷探索、提煉,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優(you) 勢和辦學能力。
二、創新高職思政實踐育人的價(jia) 值
高職思政教學既要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將思想政治教育與(yu) 各學科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培養(yang) 學生的責任心,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將思政教育融入各學科課程中,實現教學育人的統一發展。隨著我國教育製度的改革,當前職業(ye) 教育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職業(ye) 教育中教學質量的提升不能隻體(ti) 現在學生的技能提升方麵,還需要關(guan) 注學生的政治素養(yang) 、道德情操及職業(ye) 素養(yang) 等方麵。在產(chan) 教融合背景下,創新高職思政實踐育人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xi) 和實踐中逐漸培養(yang) 良好的職業(ye) 精神,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此外,創新思政課程還有利於(yu) 提升思政教學效率,形成思政育人的大格局。高職院校思政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對思政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於(yu) 打破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邊界,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任何一門課程的開展都會(hui) 形成一定的邊界點,當邊界點達到一定程度就會(hui) 對課程功能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思政教育本身就是育人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在課程實踐過程中,產(chan) 教融合打破了傳(chuan) 統的學科及校園教育的壁壘,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完善,同時通過與(yu) 企業(ye) 的合作為(wei) 思政教育內(nei) 容提供補充 。特別是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ang) 中也需要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培養(yang) 合格的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接班人。接班人既要有知識、懂技術,又要有信仰、敢創新,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更廣闊的發展眼光,因此創新思政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產(chan) 教融合教學模式已成為(wei) 當前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重要方式,為(wei) 高職院校教育提供了豐(feng) 富的學習(xi) 資源,促進高職院 校的改革。思政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對培養(yang) 學生規範的行為(wei) 習(xi) 慣、職業(ye) 素養(yang) 等具有重要作用。產(chan) 教融合教學模式也為(wei) 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有利於(yu) 平衡企業(ye) 與(yu) 高職院校在人才供需上的關(guan) 係,提升高職院校的育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了產(chan) 教融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和價(jia) 值,並總結當前產(chan) 教融合下高職思政實踐育人中的挑戰,以此為(wei) 基礎,探究高職院校思政實踐育人創新策略。
三、產(chan) 教融合下高職思政實踐育人的創新策略
加強對思政實踐教育的重視。為(wei) 了提升思政課程實踐教育的效率和質量,高職院校需要針對當前思政教育中的不足,加強對思政實踐教育工作的重視。首先,明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定位,其定位要符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高職院校是區域經濟發展中人才培養(yang) 的搖籃,隨著教育的改革及社會(hui) 人才需求的變化,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ang) 中也需要兼顧人才需求特點,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因此,思政教育實踐工作要結合各專(zhuan) 業(ye) 的實踐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改革,將思政實踐與(yu) 行業(ye) 和企業(ye) 工作相結合,培養(yang) 學生的職業(ye) 精神和職業(ye) 技能。其次,堅定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各階段教學中強調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是對人才行為(wei) 品質的培養(yang) ,一個(ge) 人即使具有再強大的技術能力和專(zhuan) 業(ye) 實力,若德育不過關(guan) ,這些實力不僅(jin) 無處可用,而且還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ye) 素養(yang) 。另外,將教學實訓與(yu) 職業(ye) 素養(yang) 相結合。學生思政教育中包含的內(nei) 容較多,但大部分理論和政治上的內(nei) 容都屬於(yu) 通識性課程內(nei) 容,可以在學校通過課堂講解或者集體(ti) 組織實踐的方式完成。而產(chan) 教融合下的思政實踐課程主要是為(wei) 企業(ye) 服務,幫助學生適應崗位,因此職業(ye) 素養(yang) 培養(yang) 成為(wei) 該階段的主要培訓內(nei) 容。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ye) 素養(yang) ,企業(ye) 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參觀和參與(yu) 企業(ye) 文化展、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活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認同企業(ye) 文化,促進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ye) 理想。
建設實踐課程試點。高職院校思政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克服產(chan) 教融合下的跨行業(ye) 、跨企業(ye) 的教學模式,要想徹底形成思政教學與(yu) 職業(ye) 素養(yang) 的結合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先以本校的重點專(zhuan) 業(ye) 為(wei) 基礎,選擇 3 門課程作為(wei) 研究推廣試點。集中學校的師資、教學資源等對思政課程進行開發,形成產(chan) 教融合思政精品實踐課程,通過實驗研究確定可行後,再以此為(wei) 模板對課程模式進行複製,作為(wei) 示範課在其他專(zhuan) 業(ye) 進行應用。在產(chan) 教融合發展中,首先,要保證思政課程與(yu) 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課程及實踐要求相符,這樣不僅(jin) 可以實現對學校思政教學內(nei) 容的實踐,而且有利於(yu) 將思政與(yu) 職業(ye) 素養(yang) 結合,使學生感受職業(ye) 素養(yang) 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形式及作用,避免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xi) 形成理論與(yu) 實踐“兩(liang) 張皮”的問題。其次,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評價(jia) 機製,由學校的思政教育負責教師與(yu) 企業(ye) 的帶教教師對學生的思政學習(xi) 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其中,學校方麵的考核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政理論知識考核及學校的表現;企業(ye) 教師方麵的考核則強調學生在實習(xi) 崗位上表現出來的職業(ye) 道德、崗位責任心及與(yu) 其他同事間的相處情況等,從(cong) 而使思政教育實踐考核更全麵,並與(yu) 職業(ye) 素養(yang) 進行有效結合。
創新思政實踐教育課程。在思政實踐教學工作中,高職院校必須要強調實踐性作用。根據我國教育部門頒發的《關(guan) 於(yu) 職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案製訂與(yu) 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職業(ye) 院校的課程設置中實踐課程的比例必須要達到 50% 以上。因此,在開展產(chan) 教融合教學的中,應加大實踐的比例,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的了解行業(ye) 、熟悉企業(ye) ,掌握專(zhuan) 業(ye) 技能的機會(hui) 。從(cong)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政課程教學設計來看,大部分都在大一和大二階段,大三實習(xi) 機會(hui) 較多,思政課程內(nei) 容則較少,無法將思政教育理論更好地融入企業(ye) 實習(xi) 中,不利於(yu) 實踐作用的發揮。針對這一問題,企業(ye) 需要探究思政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如可以在實訓課程中將實踐課程設定為(wei) 1學分,學生們(men) 必須要達到實踐要求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能會(hui) 成為(wei) 不良思想的“幫手”。因此,當前企業(ye) 在人才選擇 中也會(hui) 著重考慮人才的德行品質,加強思政實踐教學是當前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方向。為(wei) 此,在思政教育人才培養(yang) 中,高職 院校應根據培養(yang) 對象的未來職業(ye) 發展與(yu) 崗位要求,製定更完善的思政教育課程體(ti) 係,培養(yang) 學生的職業(ye) 道德、法律意識和敬業(ye) 精神。 實訓內(nei) 容包括實踐考察、實踐報告、社會(hui) 調查等,在實踐總結中需要包含思政方麵的內(nei) 容,如果報告中的內(nei) 容過於(yu) 敷衍或形式化,教師可以扣除相應學分,督促學生能夠自覺意識到實踐活動中融入思政的重要性。
打造產(chan) 教結合育人共同體(ti) 。 在產(chan) 教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逐漸實現“雙主體(ti) ”的教學管理製度,但仍以高職院校作為(wei) 主要辦學方式,企業(ye) 參與(yu) 管理程度有限。為(wei) 了推動產(chan) 教融合的發展,我國印發了《建設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實施辦法》,鼓勵企業(ye) 積極參與(yu) 高職院校的產(chan) 教融合工作,形成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實踐共同體(ti) 。在產(chan) 教融合企業(ye) 發展態勢下,企業(ye) 也承擔起育人的重任,需要積極參與(yu) 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除了技術上的教學保障外,還需要提供思政教學的支持。從(cong) 產(chan) 教融合的長遠發展模式來看,企業(ye) 需要針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來製定專(zhuan) 業(ye) 的思政教學體(ti) 係,並構建相應的思政課程,指導學校和企業(ye) 教師共同完成思政實踐設計。學校還可以根據思政實踐教學進行科研立項,促進思政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教育的融合,並成立專(zhuan) 業(ye) 思政工作領導小組,由專(zhuan) 門人員負責管理和領導,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教融合結構體(ti) 係,打造產(chan) 教結合育人共同體(ti) 。
在產(chan) 教融合發展狀態下,高職思政實踐育人工作的渠道得到擴展的同時,加大了思政實踐教學的壓力。高職院校需要與(yu) 企業(ye) 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通過資源置換、教師混編及打造育人共同體(ti) 等途徑,讓思政實踐教學在企業(ye) 實習(xi) 中有效落實,從(cong) 而實現綜合型人才培養(yang) 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