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科技,喜歡動手製作。過程中盡管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men) 始終不放棄,相互支持、不斷改進,最終成功完成了作品。同時也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隻有團結一心、齊心協力,才能夠贏得挑戰。”1月26日,鄧州市城區第七初級中學校學生田家寶在頒獎典禮上激動地說道。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少年強則中國強。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科教興(xing) 國”戰略,開創科技教育新局麵,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水平的提升。鄧州市舉(ju) 辦中小學生首屆劉登第科技節。活動旨在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麵健康發展。
活動現場,一場酷炫的科技展評在鄧州市三賢高級中學校樹人廣場上拉開帷幕,來自全市的千餘(yu) 名師生和科技愛好者齊聚在這裏,參觀科技創新、小製作和小發明作品,交流製作發明的經驗體(ti) 會(hui) ,點燃科技夢想,共享科技盛宴。活動持續兩(liang) 天,來自全市600餘(yu) 所中小學的3000餘(yu) 件創意製作(手工)和編程作品參賽,最終評選出小學組和初中組一二三等獎共計180個(ge) ,優(you) 秀組織單位獎20個(ge) 。
在當天下午舉(ju) 行的鄧州市中小學生首屆劉登第科技節頒獎典禮上,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空軍(jun) 指揮學院教授劉登第為(wei) 支持鄧州教育發展,捐款10萬(wan) 元;中原出版傳(chuan) 媒集團、鄧州市新華書(shu) 店捐贈獎品和現金共計10萬(wan) 元,分別對科技節獲獎學生、優(you) 秀輔導教師和優(you) 秀組織單位予以表彰獎勵。
鄧州市城區第三小學校教師時勝飛說:“我們(men) 一直鼓勵學生敢於(yu) 嚐試,不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看到同學們(men) 取得優(you) 異成績,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動。他們(men) 的作品不僅(jin) 製作精美,而且富有創意和實用性,充分體(ti) 現了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關(guan) 注。”
“科技創新工作不僅(jin) 是事關(guan) 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責任,更是我們(men) 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不負廣大師生的崇高使命。下一步,鄧州市將繼續大力弘揚科學創新精神,把堅定文化自信、傳(chuan) 承鄧州精神作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事業(ye) 發展的根本動力;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培訓,積聚能量,有力支撐創新人才培養(yang) 發展目標;下大功夫提升學生社團質量,讓同學們(men) 有施展平台;全麵推進科學教育課程建設,夯實科學教育主陣地;徹底深化評價(jia) 體(ti) 係改革,催生出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人才。”鄧州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姬欣在講話中說道。
“祝賀這次科技節活動圓滿成功,今後要堅持舉(ju) 辦,加強中小學生科學教育和愛國主義(yi) 教育,在全社會(hui) 形成崇尚科學、崇尚軍(jun) 人的濃厚氛圍。沒有國就沒有家,落後就要挨打。希望同學們(men) 樹牢科技報國的信念,堅守強國有我的壯誌,增強科技創新意識,學習(xi) 好科學文化知識,為(wei) 我們(men) 國家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劉登第在為(wei) 現場師生做專(zhuan) 題報告時說道。
“同學們(men) 充滿智慧與(yu) 靈感的作品讓人驚豔、令人欣慰,我深切感受到在今後培養(yang) 科技創新人才的工作當中鄧州教育將大有可為(wei) ,我仿佛看到了同學們(men) 小小身軀中蘊蓄著中華民族獨有的誌氣。科技創新的大廈離不開堅實的精神基座。希望在今後的道路上,愛國、創新、求實、奉獻,這些曾經成就中國人民的精氣神,繼續支撐廣大學子爬坡過坎、勇攀高峰!”鄧州市教育體(ti) 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馮(feng) 明雨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鄧州市緊緊圍繞“教育·科技·人才”新時代育人新導向,培養(yang) 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科學、運用科學、探究科學的精神,推動全市科學教育大發展。引進科普資源到校開展課後服務,選聘科技輔導員,培養(yang) 學生科學興(xing) 趣;開展“科技大篷車進校園”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培養(yang) 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le) 創造的科學素養(yang) 和實踐能力;建立健全協同推進工作機製,加大對薄弱農(nong) 村學校的支持力度,以科普助推“雙減”工作,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累累碩果。2023年,鄧州市花洲實驗小學學生王浩帆在“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yang) 大賽”總決(jue) 賽中,奪得全國一等獎;鄧州市北京路學校學生胡淏哲,鄧州市致遠學校學生王晨翕、孫思賢在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無人機綜合應用接力挑戰賽中獲得三等獎;13名學生在河南省第二十二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獲獎。
(來源:河南省教育融媒體(ti) 采編中心記者 朱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