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深入踐行新課標理念,切實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3月25日,鄭州大學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開展語文大教研活動,以高質量教研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課例引領,深耕教研
一年級孫秋瑾老師執教《端午粽》。孫秋瑾由中國傳(chuan) 統節日引入,引導學生關(guan) 注“端”和“粽”字,感受筆畫的細微變化。學習(xi) 生字詞後,孫秋瑾帶領孩子們(men) 一步步了解粽子的樣子、氣味、味道,利用板貼呈現粽子的特點——好看、好香、好吃。整節課以朗讀指導為(wei) 抓手,指導細致且有方法,讓學生在一次次實踐中學會(hui) 長句子的朗讀。
五年級羅旭洋老師執教《刷子李》。羅旭洋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一個(ge) “奇”字,讓學生在“讀”中曉“奇”,在“議”中悟“奇”,從(cong) “奇”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藝。整節課始終立足學生的發展,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xing) 趣盎然。
互學同研,共促成長
一堂好課的背後是一次又一次凝結著辛勤與(yu) 汗水的磨課,一年級語文備課組長王婷婷和五年級語文備課組長宋旭露對本年級的磨課過程分別進行匯報與(yu) 總結。
觀察團的老師則聚焦“目標—環節—致性”和“學生學習(xi) 活動”兩(liang) 個(ge) 維度進行分析,以數據為(wei) 載體(ti) ,幫助執教教師反觀課堂,探討目標的適切性,實現由評價(jia) 驅動教學,力求讓課堂有生命力,讓核心素養(yang) 落地生根。
之後,結合備課組長和觀察團的匯報,教師在學思並進的學習(xi) 氛圍中,以備課組為(wei) 單位進行現場研討與(yu) 評課。大家在教研現場共生共長,沉浸在深度的教研活動。
致知力行,共築華章
課程結束後,學校語文教研組長馬青萍和學校教務處主任王欣分別針對課例所關(guan) 注的語文要素開展微講座。講座內(nei) 容詳實,講解深入淺出:既有課標分析也有教材解讀,既有理論指導又有案例說明,教師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鄭州大學實驗小學校長劉洋對這次活動進行指導和總結,肯定了教師認真的教學態度和集體(ti) 研修的團結精神,勉勵全體(ti) 教師在今後的教研活動中不斷沉澱自我,同心齊研,向學而教,在專(zhuan) 業(ye) 上實現跨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