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學校原來沒有籃球場和足球場,自從(cong) 來到中心校後,不僅(jin) 有專(zhuan) 業(ye) 的體(ti) 育老師,還有了專(zhuan) 業(ye) 的美術課,還能經常參加校園活動.....”4月10日,郟縣姚莊回族鄉(xiang) 中心學校操場上非常熱鬧,二年級的學生正在上體(ti) 育課,該班學生張鈺彤開心地說。
撤點並校後,和張鈺彤一樣,來自禮拜寺村、小張莊村、三郎廟村、解莊村的114名學生也能在標準化操場上進行體(ti) 育鍛煉了。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該縣部分鄉(xiang) 村學校生源逐年減少,有的甚至僅(jin) 餘(yu) 10多名學生,隨之帶來了師資不足等困擾教育發展的問題。2023年,郟縣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啟動了撤點並校工作,將姚莊回族鄉(xiang) 、薛店鎮、茨芭鎮作為(wei) 試點鄉(xiang) 鎮,撤並教學點12所,調劑教師47人,分流學生323人。接著,又啟動第二批撤點並校工作,各鄉(xiang) 鎮參照先行鄉(xiang) 鎮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有序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確保適齡兒(er) 童上學從(cong) “就近就便”轉向“就優(you) 就好”。
“對於(yu) 學生來說,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成績也有了一定提高;對於(yu) 教師而言,資源的整合有利於(yu) 分享和交流,也提高業(ye) 務水平。”郟縣教體(ti) 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剛表示。
據了解,郟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成立了以縣委書(shu) 記、縣長任組長的全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領導小組,並組織人員到盧氏縣考察“兩(liang) 集中”工作,學習(xi) 借鑒成功經驗。郟縣先後組織召開推進會(hui) 4次,深入基層學校專(zhuan) 題調研13次,充分了解鄉(xiang) 情、民情、校情、學情,加強與(yu) 村“兩(liang) 委”、群眾(zhong) 的溝通,努力讓廣大農(nong) 村學生在家門口“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郟縣還出台了《加快郟縣教育體(ti) 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旨在積極改善城鄉(xiang) 基本辦學條件,加快城鄉(xiang) 教育優(you) 質均衡,縱深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長橋鎮二中原址,開工建設長橋鎮第一實驗小學,設計規模2軌12班容納600個(ge) 學位,項目主體(ti) 正在推進,計劃今年9月份建成投用。啟動縣實驗幼兒(er) 園建設規劃,新增公辦學位360個(ge) 。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下一步,我們(men) 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抓管理、提質量、晉位次、促振興(xing) 發展思路,以振興(xing) 高中教育為(wei) 龍頭,深化教育體(ti) 製改革,完善教育管理體(ti) 係,不斷推進全縣教育體(ti) 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郟縣縣委書(shu) 記王景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