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首頁 > 教師教育 > 正文

用愛嗬護,靜待“花開”

——記“折翼天使”守護者李冰

發布時間:2024年04月12日15:33 來源:河南教師教育

有一個(ge) 姑娘,數十年如一日將青春奉獻給特殊教育,愛生如子;有一個(ge) 姑娘,“信心、責任心、愛心、耐心、熱心”嗬護特殊孩子的心靈,托起“折翼天使”的美麗(li) 夢想……出生於(yu) 南陽市唐河縣的李冰於(yu) 2014年入職鎮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獲得河南省國家通用手語大賽一等獎,南陽市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市萬(wan) 名班主任班會(hui) 課大比武一等獎,鎮平縣優(you) 秀教師、師德先進個(ge) 人所教班級被評為(wei) 南陽市文明班級。


不忘初心,用信心紮根異鄉(xiang) 特殊教育


“我感覺手語很漂亮,就像舞蹈一樣。”因為(wei) 小時候鄰居家一個(ge) 聽障的小夥(huo) 伴曾教她手語,李冰從(cong) 小就喜歡上了這一特殊語言。2009年,參加完高考的李冰毅然報考了中州大學手語專(zhuan) 業(ye) ,與(yu) “特殊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期間,她認真學習(xi) 手語翻譯專(zhuan) 業(ye) 知識,“一對一”幫扶聽障大學生,陪伴聽障大學生到醫院、銀行、超市等場所,在協助解決(jue) 他們(men) 生活困難的同時,自己的手語水平也有了提高。李冰還積極擔任活動手語主持人,參與(yu) 殘疾人活動指揮,鍛煉手語技能,豐(feng) 富實踐經驗。

 


 “手語要從(cong) 娃娃抓起。”李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2年,22歲的李冰從(cong) 中州大學畢業(ye) ,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鎮平縣特殊教育學校,成為(wei) 該校第一個(ge) 手語“科班”教師。考慮到她離家遠,學校領導給她安排了宿舍,同事送來各種生活用品,孩子們(men) 也對這個(ge) 大姐姐格外親(qin) 近。麵對領導的重托和同事無微不至的幫助,望著孩子們(men) 一雙雙期待的眼睛,李冰暗下決(jue) 心要用手語點燃孩子們(men) 的生活熱情,讓特殊的生命煥發光彩。


2015年,唐河縣發布人才引進公告,李冰符合直接考核調回條件。當她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時,她的學生圍上來,紛紛打著手語:“李老師,你什麽(me) 時候回來?我們(men) 去車站接你。”李老師,聽說你不回來了,是不是真的?”晗晗哭著“說”:李老師,是不是我們(men) 不聽話,惹你生氣了,你不要我們(men) 了?”李冰再也忍不住了,抱著這群可愛的孩子,眼淚止不住地掉。她轉身把行李放回宿舍,打消了返鄉(xiang) 的念頭。隨後,李冰又放棄了幾次調回唐河老家的機會(hui) ,在此成家立業(ye) ,把對特殊學生的愛深深播撒在鎮平這個(ge) 第二故鄉(xiang) 。


持之以恒,用責任心點亮特教孩子的未來


作為(wei) 學校唯一的手語老師,李冰上班伊始就擔任聽障孩子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2017年,李冰接手一個(ge) 有14名聽障學生的班級,這是建校以來最大班額的聽障班。她把每個(ge) 學生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等都牢牢記在心裏。


李冰像一名魔法師,把手語化作看得見的音符,讓聽障學生學會(hui) 看書(shu) 識字,為(wei) 他們(men) 撐起一片愛的天空。在教學過程中,她探索出“課前三分鍾手語練習(xi) ”“作文專(zhuan) 項訓練周”等一係列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一些富有情節性的童話、寓言和故事編排成課本劇,讓孩子身臨(lin) 其境地“演一演”;把生活作為(wei) 課堂,帶領孩子走出教室,到縣體(ti) 育場、科技館、趙河公園等地進行說寫(xie) 訓練。



由於(yu) 聽障孩子減少,近幾年學校沒有開設新的聽障班。2023年秋期,8歲的聽障孩子田某鑫入校,她不得不嚐試複式教學,按照一年級課標要求對他進行一對一教學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短短半年時間,小田同學在李老師和大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已經適應集體(ti) 生活,一雙小手也學會(hui) 打手語了。


為(wei) 了提升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李冰自費訂閱《中國特殊教育》《現代特殊教育》期刊,購買(mai) 通用手語及語文學科手語類書(shu) 籍,到蘇州、鄭州等地接受特殊教育相關(guan) 培訓,積極參加各類教學競賽,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2019年,《國家通用手語詞典》出版,與(yu) 原手語區別較大。為(wei) 了熟練運用新手語,李老師逼迫自己掌握了新版8214個(ge) 詞匯。讀名著時,她指尖翻飛試著翻譯;學習(xi) 時政新聞時,她的手也沒有停下來,而是把時政名詞一個(ge) 不落地翻譯出來,嘴裏還振振有詞。同事、老公、女兒(er) 都笑她學得走火入魔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5月,李參加南陽市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功大賽,榮獲一等獎;20216月,李參加河南省國家通用手語大賽,在百餘(yu) 名參賽教師中脫穎而出,再次斬獲一等獎。


循循善誘,用愛心嗬護“星星的孩子”


特殊孩子是特別需要愛的孩子,特殊教育就是特別奉獻愛的教育。李冰告訴自己,在職業(ye) 生涯中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陪伴他們(men) 。


班級管理中,李冰針對每一名學生的不同特點,製訂個(ge) 性化教學方案,以極大的耐心和包容陪伴孩子成長。她將班級事務精細化,設置了十幾個(ge) 崗位,如開關(guan) 燈、關(guan) 窗戶、擦講桌、管理圖書(shu) 、整理書(shu) 櫃等,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讓每個(ge) 學生都成為(wei) 班級的管理者。她還非常重視班級文化建設,開辟“學習(xi) 園地”“學生風采”,自費購置傳(chuan) 統節日、勵誌教育等掛飾,設立圖書(shu) 角、“手工比拚”台,開展作業(ye) 展評,規範了學生“一日常規”,讓“特殊”的學生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xi) 和生活。


目前,李冰任教的班級是學校最規範的班級,文化布置有條理,物品陳列有序,學生行為(wei) 習(xi) 慣良好,並多次被評為(wei) 市縣文明班級、優(you) 秀班集體(ti) 。


這一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平常行為(wei) 習(xi) 慣的養(yang) 成。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盡快適應校園環境,懂得老師的指令,李冰帶著全班孩子去認識食堂、宿舍、操場、教室,不厭其煩地講解,一遍遍打手語發指令引導孩子進入相應的場所。經過兩(liang) 個(ge) 月的訓練與(yu) 磨合,才讓14個(ge) 孩子安靜地坐下來聽講。


學生因為(wei) 離家較遠基本都需要住校。當正常孩子還在媽媽懷裏撒嬌的時候,這些平均隻有八九歲的殘障孩子就要學會(hui) 自己吃飯、疊被、洗漱,適應一個(ge) 人睡覺的生活。2017年秋期開學,李冰值夜班時發現一個(ge) 小女孩躲在被窩裏哭,問過才知道原來是第一次離家想媽媽了,於(yu) 是李冰抱著她,哄到十點多才睡去。10年來,無數個(ge) 夜晚,李冰每次夜裏值班,都要起來幾次,給蹬掉被子的學生蓋好被子。 



聾啞小姑娘晗晗,父母為(wei) 她治病去了很多地方,但依然沒有多大起色,後來慕名將孩子送到李冰任教的班級。李冰晗晗當成自己的閨女,每天堅持用手語發指令輔導發聲。一次,晗晗的父母來接她回家時,晗晗喊著含糊不清的“爸爸、媽媽”跑向他們(men) 第一次聽到孩子的聲音,幾度想放棄的父母激動得落下了眼淚。


貧困戶女生小英從(cong) 小失聽,父母離異,跟著大伯生活,膽小內(nei) 向。2022年秋期一個(ge) 晚上,小英發高燒,家長在外地打工不能趕來。李冰連夜帶她看病,督促她按時服藥,為(wei) 她理發洗澡買(mai) 衣服,並墊付生活費。經過一周多的悉心照料,小英的病情有所好轉。


田俊因家庭變故,幾度產(chan) 生輟學念頭。李冰三番五次家訪,對他進行心理疏導,激起生活信心。2021年秋,田俊順利考入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e) 學院。拿到通知書(shu) 的時候,他父親(qin) 淚流滿麵地說:“李老師,俺做夢也不敢想孩子能考上大學,你是俺家的大恩人呀!”


李冰的女兒(er) 曾酸酸地說:“我的媽媽也是他們(men) 班所有學生的媽媽!”這無疑是一句讚美。李冰想用這樣的實際行動去感動那些曾經想放棄殘障孩子的父母,想讓更多的殘障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美好。


潤物無聲,用耐心打開特殊兒(er) 童心扉


為(wei) 了讓每個(ge) 特殊兒(er) 童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李冰踏遍22個(ge) 鄉(xiang) 鎮,為(wei) 重度特殊兒(er) 童送教上門。他們(men) 大多身患重疾,吃飯、穿衣甚至大小便都需要家長的照顧。


送教的過程是辛苦的,需要冬天冒著嚴(yan) 寒,夏天冒著酷暑,克服鄉(xiang) 村道路彎曲泥濘、家長不理解、學生教學難度大等難題。有時半天時間隻能送教一名學生。如果已過了飯點,盡管腹中饑腸轆轆,李冰還是堅持按計劃跑完一家又一家。每到一戶,她都盡力為(wei) 孩子送上自費購買(mai) 的學習(xi) 用品、零食等,遇到家庭特別困難的還主動捐款捐物。


送教學生殘障類型不一,家庭情況各異,各方麵能力都較差。李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ge) 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家庭生活實際,為(wei) 他們(men) 製訂可行性較高的個(ge) 別化教育方案。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孩子們(men) 的協調能力、自理能力、對生活的認知及運用所學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送教路上,李冰逐漸摸索出了“送知識技能、送心理輔導、送生活物資、送助學資金、送政策扶持”等“五送上門”的送教模式。每次送教,家長就像見了久違的親(qin) 人一樣,緊緊握住她的手不願鬆開。


當李冰第一次敲開聽障孩子小偉(wei) 家門的時候,孩子冷漠和頹廢的眼神讓她心頭一緊。當家長偷偷告訴她孩子有輕生念頭的時候,一種使命感在李冰心頭油然而生:我必須挽救這個(ge) 孩子。真誠專(zhuan) 業(ye) 的溝通、不厭其煩的開導、循序漸進的教學讓小偉(wei) 有了可喜的進步。每到送教日,小偉(wei) 都跑到路口迎接李冰的到來,每次結束都反複問她“下次還來嗎”。


無私奉獻,用熱心踐行誌願服務精神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李冰還是一名誌願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



教學之餘(yu) ,李冰編寫(xie) 《日常生活交流手語》《教職工值班手語學習(xi) 手冊(ce) 》,利用教研會(hui) 、專(zhuan) 題會(hui) 等對教師和後勤管理人員進行手語培訓,提高溝通效率。李冰還犧牲周末、節假日時間多次參與(yu) 特殊教育誌願者服務公益培訓,麵向誌願者、家長等群體(ti) 開展社區融合教育主題培訓與(yu) 指導,廣泛凝聚社會(hui) 力量,推動特殊教育發展。


李冰發揮手語特長,積極參與(yu) 社區、銀行、車站、高速收費等窗口單位的手語培訓工作,讓更多人了解殘疾人、關(guan) 心殘疾人、服務好殘疾人。李冰還經常發揮手語翻譯優(you) 勢,深入縣法院、縣檢察院、看守所及雪楓、張林等鄉(xiang) 鎮派出所,為(wei) 警方破案、法院審理、司法調解當好手語翻譯員,為(wei) 聾人提供翻譯和法律援助,架起有效溝通的“橋梁”。


讓李冰印象深刻的是在鎮平縣法院參與(yu) 聾啞夫妻離婚調解的案子。小麗(li) 與(yu) 小軍(jun) 都是聾啞人,婚初雙方夫妻感情尚好,育有一個(ge) 女兒(er) 。之後,小麗(li) 與(yu) 小軍(jun) 常因生活瑣事爭(zheng) 吵不斷,小麗(li) 於(yu) 2015年從(cong) 家中搬出分居,2019年6月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小軍(jun) 始終表示不同意離婚,並願意改正婚姻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小麗(li) 能夠放棄離婚的念頭。調解時,李冰用熟練的手語分別同兩(liang) 人“談話”,了解到兩(liang) 人對婚姻的真實想法,解開兩(liang) 人之間的誤會(hui) 與(yu) 矛盾。最終,小麗(li) 表示願意給小軍(jun) 一次機會(hui) ,在場的人都對小兩(liang) 口表示祝福,也為(wei) 李冰專(zhuan) 業(ye) 的傾(qing) 情翻譯表示感謝。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位來自唐河縣的姑娘,願意一直堅守在鎮平特殊教育的崗位上,做好這些孩子的守護人、引路人,用愛為(wei) “折翼天使”插上騰飛的翅膀。


作者:楊小岩 二審:韓玉兵 三審:魯娜娜 責任編輯:侯心雨

最新發布

公眾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