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探索_kaiyun体育登入口-省級教育新聞網站

kaiyun体育登入口

“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探索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04日16:08 來源:開封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職學校如何打破招生困難的瓶頸,讓更多的中小學生了解職業(ye) 學校的專(zhuan) 業(ye) 和發展?“雙減”政策下,中小學校如何打破專(zhuan) 業(ye) 教師不足的瓶頸,讓孩子們(men) 接受更多更專(zhuan) 業(ye) 的德智體(ti) 美勞教育?


一、深入調研,探求問題根源。


走進市屬中職學校和部分義(yi) 務教育學校,對不同學校類型當下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尋找融合發展的契機。


問題一:對於(yu) 中等職業(ye) 教育,生源問題是關(guan) 鍵之一。2022年5月,新的《職業(ye) 教育法》頒布並實施,提出要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ye) 學校招生比例,總體(ti) 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ye) 學校招生規模大體(ti) 相當。盡管國家給予中職免學費、對口升學等一係列政策紅利,但是生源依然不理想,一是高校擴招,二是普通高中擴招,家長還是從(cong)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希望孩子上高中考大學。更重要的一個(ge) 原因是孩子不了解自己,教師、家長不了解職業(ye) 教育,認為(wei) 考不上、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學生才去上中職。


如何讓義(yi) 務教育階段師生了解中職學校及其教育理念,讓有特別興(xing) 趣和愛好需要發展的學生走進適合自己的中職學校,這是解決(jue) 中職招生的關(guan) 鍵問題。


問題二:義(yi) 務教育學校“雙減”政策下,學校開設延時服務,延時服務以興(xing) 趣班、社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形式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課程及活動。延時服務不僅(jin) 僅(jin) 是輔導完成作業(ye) ,需要體(ti) 育、藝術、勞動等老師,為(wei) 了激發同學們(men) 的興(xing) 趣,八中、十三中等學校開設了剪紙、鋼琴、繪畫、形體(ti) 、舞蹈等社團活動課程。


如何挖掘經驗豐(feng) 富的專(zhuan) 業(ye) 老師,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體(ti) 育、勞動教育等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滿足學生興(xing) 趣多樣化的培養(yang) 發展需要,這是初中學校的問題。


二、問計於(yu) 需,樹立目標理念。


無論是義(yi) 務教育還是職業(ye) 教育,其總體(ti) 目標是一致的。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任務,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教育方針。以人為(wei) 本,培養(yang) 學生核心素養(yang) ;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wei) 目標,培養(yang) 興(xing) 趣規劃生涯;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分析中職學校和義(yi) 務教育學校存在的問題,以及各自的優(you) 勢和需求:中職學校的優(you) 勢是專(zhuan) 業(ye) 技能門類多,師資及經驗豐(feng) 富,有老師、有技術,缺生源、缺宣傳(chuan) 途徑;義(yi) 務教育學校是缺專(zhuan) 業(ye) 教師、缺專(zhuan) 業(ye) 技能,有學生、有發展需求。

職業(ye) 教育與(yu) 義(yi) 務教育共建融合課程,體(ti) 現了四個(ge) 基本理念: 


一是大教育觀的發展理念。把學前、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教育等當做一個(ge) 整體(ti) ,內(nei) 部資源內(nei) 部循環,形成共建、共享、共融的統一體(ti) 。


二是一以貫之的教育思想。通過完整係統化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同時塑造良好的人格和社會(hui) 價(jia) 值觀,從(cong) 而實現學生全麵發展的目標。始終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wei) 目標、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wei) 出發點,為(wei) 學生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

三是知行合一的教學研究。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教研部門首先考慮的是教學研究,理論與(yu) 實操相結合、理論與(yu) 社會(hui) 發展相結合,是職成教育的關(guan) 鍵。


四是資源共享的價(jia) 值觀念。任何一個(ge) 關(guan) 係要想長久,必須是價(jia) 值互換,一味索取、一味奉獻都不可取或者不長久,融合發展是站在資源共享,各取所需,價(jia) 值互換的基礎上,雙方達到共贏,才能良性循環發展。


三、搭建平台,共建融合課程。


經過一番調研和分析,開始搭建平台,試點先行。 


職業(ye) 學校

初級中學

類別

課程

課時

學校

負責人

學校

負責人

一職高

白  晴

8中

段 崢

禮儀(yi) 、剪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社團

活動

周一下4:40-5:40

二職專(zhuan)

李宏誌

化建中學

王曉燕

服裝設計、藝術

周四下3:50-4:30 

三職高

孫程彥

6中

馬冬

電子小製作、電子手抄報製作、小視頻剪輯

周二下午4:20-5:00

文 旅

葉豔霞

13中

高玉娜

冷拚雕刻、插花、茶藝、

周三下午4:40-5:20


(一)文化傳(chuan) 承類


1.禮儀(yi) 課。一職高的禮儀(yi) 教師朱雪睿老師到8中講授禮儀(yi) 課。講授了禮儀(yi) 的起源、發展;見麵禮儀(yi) 的形式,學習(xi) 作揖禮、萬(wan) 福禮、握手禮等,讓孩子們(men) 感受傳(chuan) 統禮儀(yi) 的魅力;講授了中國飲食禮儀(yi) 的起源與(yu) 發展,桌次與(yu) 座次禮儀(yi) 、碗筷禮儀(yi) 等,著重講述身邊的禮儀(yi) 細節,用餐禮儀(yi)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yu) 長輩用餐入座禮儀(yi) 、用餐禮儀(yi) 、敬酒禮儀(yi) 、用餐完畢離席禮儀(yi) 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素養(yang) ;講授正確的坐姿、站姿、鞠躬、斟茶等行為(wei) 動作,培養(yang) 學生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和形象氣質,老師結合自己專(zhuan) 業(ye) 特點,介紹西方禮儀(yi) 及行為(wei) 習(xi) 慣,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men) 禮儀(yi) 的差異。朱老師授課活潑,教大家《禮儀(yi) 之邦》、《有禮貌的小手》等手勢舞,用音樂(le) 、遊戲、分組創編用餐禮儀(yi) 主題情景劇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中了解用餐各個(ge) 環節的禮儀(yi) 知識,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展示,踴躍參加,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men) 受益很多,了解就餐禮儀(yi) 有哪些,懂得遵守規則,講禮貌、守規則的良好習(xi) 慣,形成較好的文明素養(yang) 。李學生說,要將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提升自身形象與(yu) 氣質,使自己成為(wei) 更優(you) 雅的人。張同學說,通過學習(xi) 才知道,懂得禮儀(yi) 是一個(ge) 人的基本素養(yang)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舉(ju) 止端莊得體(ti) 才能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剪紙課。剪紙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我們(men) 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讓民間傳(chuan) 統藝術走進學生,進一步樹立了文化自信。一職高的崔娜娜、柴珊、鄭繼威等老師帶領學校優(you) 秀的學生,到8中進行剪紙、皮影戲等傳(chuan) 統藝術的講授,從(cong) 剪紙的工具介紹、剪紙的方法和步驟、剪紙的注意事項、作品展示及講評,到動手對折、三折、五折、六折剪紙練習(xi) ,再到折蝴蝶、衣服、筆架、褲子、皇冠……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剪藝傳(chuan) 情,指尖乾坤。學生反饋較好,課堂氣氛熱烈。通過學習(xi) ,讓學生了解中國剪紙,喜愛剪紙藝術,尊重和傳(chuan) 承剪紙文化。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提高設計能力。每個(ge) 學生都充滿了濃厚的興(xing) 趣,動手、動腦、審美、創新等多種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培養(yang) ,取得良好效果。



3.茶藝課。文化旅遊學校陳瑾老師為(wei) 13中學生送去的是茶藝課。同學們(men) 了解了茶文化,體(ti) 驗了茶的泡製過程,從(cong) 洗杯、投茶、衝(chong) 茶、醒茶,直到品茶、回味,同學們(men) 靜心觀賞,實踐操作,在學茶、品茶、論茶的過程中,領略了濃鬱的中國傳(chuan) 統茶文化;講授了蓋碗泡法練習(xi) ,蓋碗一般可用來泡紅茶、烏(wu) 龍茶、黑茶、白茶和黃茶,其實除了綠茶需要使用玻璃杯衝(chong) 泡,其他的茶類一般可以用蓋碗衝(chong) 泡。蓋碗又稱為(wei) “三才碗”、“三才杯”,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用蓋碗品茶,杯蓋、杯身、杯托三者不應該分開使用,否則不禮貌、不美觀,品飲時,揭開碗蓋,先嗅其蓋香,再聞茶香。飲用時,手拿碗蓋撩撥漂浮在茶湯中的茶葉,然後再飲用。同學們(men) 學習(xi) 熱情高漲,掌握了蓋碗泡法的基本動作及禮儀(yi) 。



(二)動手實踐類


4.泥塑課。科技工業(ye) 學校王雯豔、李宏誌老師到化建中學授課內(nei) 容為(wei) 《讓瞬間變成永恒——手工捏塑凝結歲月光華》,通過對美術的概念和門類、手工捏塑的特點和基礎技法的講解,手工捏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初步掌握了捏塑的製作方法,增進了學生對捏塑藝術的認識和興(xing) 趣。8中的老師興(xing) 奮地說:學生們(men) 在聽課中了解了美術的知識,學習(xi) 超輕粘土的特性,學習(xi) 康乃馨的不同製作方法,學生們(men) 認真製作,並把製作的康乃馨送給母親(qin) ,表達對媽媽的愛意,整個(ge) 課堂中學生興(xing) 致高昂。



5.冷拚課。文化旅遊學校任誌剛老師到13中講解冷拚雕刻。任老師用一把小小的雕刻刀在短短的幾分鍾內(nei) 將普通的蘿卜雕刻成了盛開的荷花、牡丹、展翅欲飛的小天鵝,刀起刀落,盡顯精湛技藝,孩子們(men) 滿懷新奇,躍躍欲試,冷拚雕刻課上閆中慧老師講解得認真細致,同學們(men) 學習(xi) 得聚精會(hui) 神;高笛老師的插花課更是一種美的體(ti) 驗和感受,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了解各類鮮花花型,每種插花表達的思想意境,最後每個(ge) 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一個(ge) 自己的作品。孩子們(men) 很有成就感,回班級後還收到來自同學們(men) 讚羨的眼光。



6.插花課。文化旅遊學校的高迪老師負責插畫講授。高老師帶來的紅花綠葉,教授孩子們(men) 如何搭配顏色,如何剪枝修葉,如何錯落有致,如何搖曳多姿,如何賦有立體(ti) 感,如何表現文化內(nei) 涵等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將來不一定從(cong) 事這個(ge) 職業(ye) ,但是它會(hui) 讓生活更加美好,增加幸福感。



(三)審美創造類


7.美術字體(ti) 設計。科技工業(ye) 學校何鵬老師到八中的授課內(nei) 容為(wei) 《讓生活妙筆生花--手繪POP 設計》。課堂上何鵬老師以“手繪POP字體(ti) ”為(wei) 主題, 課堂中何老師讓學生們(men) 欣賞了不同字體(ti) 設計海報,講解了pop書(shu) 寫(xie) 工具的區別,通過視頻學生們(men) 了解了點線書(shu) 寫(xie) 方式和運筆時字體(ti) 筆畫的要求,何老師親(qin) 自給學生們(men) 示範字體(ti) 的骨架和運筆,以校園手抄報為(wei) 載體(ti) ,教學生繪製校園手抄報,如何版麵設計、插畫設計和構圖等設計等基本知識。學生們(men) 在書(shu) 寫(xie) 練習(xi) 時字體(ti) 也有了節奏感,更加整齊美觀。一節課的學習(xi) ,學生們(men) 收獲滿滿,讓美育融入生活。



8.服裝設計。服裝設計屬於(yu) 工藝美術範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開封市科技工業(ye) 學校王慧老師到化建中學講授《走近服裝設計》。課堂上王慧老師通過服裝設計和服裝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分類、如何成為(wei) 一名設計師等方麵的介紹,讓同學們(men) 對服裝設計有初步了解,提高審美情趣,了解時尚流行信息,學好每一門文化課,打好基礎,為(wei) 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殷雅娜老師到化建中學講授“東(dong) 方美人”—旗袍。探討旗袍的前世今生,帶領學生們(men) 體(ti) 驗生活中的文化。殷雅娜老師從(cong) 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和名人穿著的旗袍談起,引起學生對旗袍的興(xing) 趣。由清代到民國再到現代,她將旗袍的演變娓娓道來。接著,介紹旗袍的樣式及分類,將旗袍的領型、開叉、袖型、扣型等一一進行了展示,旗袍的美體(ti) 現在細節,體(ti) 現了東(dong) 方人的含蓄之美。旗袍的色之美、形之美、質之美、紋之美,讓同學們(men) 沉醉其中。講座最後,殷雅娜老師開展了旗袍款式設計的互動練習(xi) ,她將準備好的旗袍形狀卡紙發給同學們(men) ,讓大家通過自己對旗袍的理解,用彩筆在卡紙上設計旗袍款式紋樣,製作成小書(shu) 簽。同學們(men) 馳騁想象,充分釋放自己的靈感,一件件賞心悅目的作品呈現出來。同學們(men) 感受到了旗袍之美,美在細節,更美在背後蘊藏的文化內(nei) 涵,通過了解服飾文化,同學們(men) 也得以欣賞美,品味美,學會(hui) 用服裝點綴生活,提升了審美情趣。



(四)未來發展類


9.職業(ye) 規劃。一職高的張俊霞老師到8中授課主題是:Finding the Way--To Be a Happy Laborer(成為(wei) 一位快樂(le) 的勞動者)。讓學生們(men) 親(qin) 身體(ti) 驗醫生、警察、清潔工、理發師等職業(ye) ,體(ti) 驗其工作中的辛苦與(yu) 不易。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什麽(me) 是職業(ye) 精神、職業(ye) 理想,如何做為(wei) 一位快樂(le) 的勞動者。加強學生對“職業(ye) ”的深入認識,讓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職業(ye) 觀,勞動觀。讓學生明白:任何職業(ye) 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是社會(hui) 分工的不同,隻要是有利於(yu) 他人,有利於(yu) 社會(hui) 的工作都應該受到尊重。學生們(men) 在豐(feng) 富多彩的情景劇中體(ti) 驗不同角色,不斷提升職業(ye) 認識,並將自己的工作和整個(ge) 社會(hui) 的發展聯係起來,提升了大局觀和曆史使命感。學生們(men) 紛紛說出自己的夢想,並表示現在要努力學習(xi) ,將來把所有力量充分發揮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位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



 10.科技創新。開封市信息工程學校時慧元老師到6中授課“聊聊網絡那些事兒(er) ”,講授的主要內(nei) 容有微信、抖音、快手這些有趣好玩的app和淘寶、拚多多、京東(dong) 購物平台的區別和發展。並針對當前熱門話題講授ChatGPT與(yu) 人工智能發展曆程、AI對生活學習(xi) 的影響、短視頻製作視角方法等,剖析了當今AI對我們(men) 生活的影響,以短視頻的形式讓同學們(men) 欣賞了如何利用AI技術讓幾百年前的乾隆帝跨越時空和大家聊天……。時老師的精彩講解,讓學生打開眼界、腦界,深深感觸時代變化,科技創新的力量,把興(xing) 趣變為(wei) 學習(xi) 動力。李同學說,以前覺得會(hui) 玩電腦,現在覺得過去是瞎玩,浪費時間,現在才知道需要學習(xi) 的知識和技能太多了,確實要努力學習(xi) ,打好基礎,為(wei) 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正麵的、積極的作用和影響!時老師幽默風趣的教學,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讚美,吸引學生的同時,吸引更多老師來聽課,讓老師們(men) 也學習(xi) 新科技、新技術,用於(yu) 教育教學。



課程不僅(jin) 僅(jin) 是生活教育,更是德育。恰逢5月14日母親(qin) 節即將到來,為(wei) 讓學生們(men) 學會(hui) 感謝母親(qin) 、感激生命、感恩生活,授課老師認真準備,茶藝課巧妙設計了一場親(qin) 子茶會(hui) ,插花活動則教同學們(men) 為(wei) 女神媽媽製作美麗(li) 的花束。技能課程豐(feng) 富了學生的學習(xi) 課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xi) 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既是勞動教育,也是德育,增強了學生們(men) 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愛之名,致敬母親(qin) 。初中的老師很感謝職校老師給孩子和媽媽們(men) 帶來愛的體(ti) 驗,真實感受到職業(ye) 教育的教學立足新時代、麵向新征程,弘揚勞動教育、技能教育,職業(ye) 魅力高大。



四、資源共享,合作發展共贏。


一是學生受益。初中生的興(xing) 趣愛好需要培養(yang) ,同時是自身生涯規劃的需要,初中的孩子有的來自於(yu) 普通家庭,沒上過興(xing) 趣班,通過學校的延時課程,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yang) 了興(xing) 趣愛好,接觸更多的職業(ye) 類型,對自己的發展多一個(ge) 選擇和認識;職業(ye) 學校優(you) 秀學生到初中學校進行實踐體(ti) 驗、生活體(ti) 驗,學有所用,尤其是技能大賽獲獎的學生參加授課,增加實踐機會(hui) 。



二是學校受益。職業(ye) 學校與(yu) 初中學校資源共享,初中學校為(wei) 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增設的延時服務課程,以往都是外聘教師,現在職業(ye) 學校幾乎滿足延時課程的需要,減少大量開支,同時為(wei) 學生發展創造最大的價(jia) 值;職業(ye) 學校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生源,職業(ye) 學校老師和學生通過到初中學校授課這一方式,將發展理念、職業(ye) 技能潛移默化的融入初中師生,把招生精力用在平時,大大降低了招生成本。同時,優(you) 秀學生與(yu) 初中學生年紀相仿,相互之間的融合更貼近,目標感更強。


五、激發動力,健全評價(jia) 機製。


活動要想長久,不僅(jin) 僅(jin) 是學校、學生有需求,老師也要有需求,才能挖掘潛力,激發動力,主動擔當。職業(ye) 學校教師外出授課,就是一個(ge) 基本的課時費,費用很少,如何讓老師積極參與(yu) ,減少學校的壓力,我們(men) 采用製度激勵。


為(wei) 充分發揮各學段教育的優(you) 勢,促進各學段教育資源共享,交流融合共贏,我們(men) 組織試點學校開展職業(ye) 教育、基礎教育和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活動,實施課程融合、送技到校、案例評選等活動,為(wei) 了進一步促進各類教育融合發展,特開展融合課教學教研觀摩活動,交流經驗,推廣成果。


為(wei) 了便於(yu) 學校安排此項工作,提高上課老師的積極性,由融合發展試點學校推薦優(you) 秀教師(原則上每個(ge) 學校活動次數的50%名額報公開課老師;推薦老師參照上課次數和上課效果),受表彰的優(you) 秀教師頒發教研活動觀摩課證書(shu) ,激勵更多的老師參與(yu) 到融合發展中,為(wei) 中職學校發展做出貢獻。


責編:楊智斌 作者:魯豔麗 作者單位:開封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二審:楊雷 三審:侯軍鋒

最新發布

更多精彩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