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淅川縣大力加強實驗教學研究,深化實驗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實驗教學方式,注重課程綜合,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yang) ,激勵青少年樹立投身建設科技強國的遠大誌向,培育創新型人才,不斷開辟新時代實驗教學的新賽道。
打出“組合拳”,為(wei) 實驗教學提供專(zhuan) 業(ye) 支持
建章立製,構建全縣實驗教學管理體(ti) 係。淅川縣先後出台了《淅川縣教體(ti) 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淅川縣關(guan) 於(yu) 落實義(yi) 務教育階段‘雙減’的工作方案》《淅川縣教育體(ti) 育局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學改革的實施意見》《淅川縣中小學實驗教學相關(guan) 管理規定》《淅川縣中小學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活動實施方案》等一係列政策措施,構建了中小學實驗教學工作體(ti) 係。
打出“組合拳”,提升實驗課教師業(ye) 務素質。淅川縣通過五大行動,全麵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ang) ,一是采用“示範引領+研討觀摩+培訓交流”的模式,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培訓,促進實驗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二是建立優(you) 秀課例、示範課件資源庫,為(wei) 一線教師搭建交流學習(xi) 平台;三是組織全縣實驗學科教師深入研讀相關(guan) 綱領文件,結合自身實際製定了並印發相關(guan) 實驗學科的課程標準;四是組織實驗教師以鄉(xiang) 鎮或縣直學校為(wei) 單位,在課程教材改革、課程整合、教學教法、課堂改革等方麵進行培訓,讓廣大教師學得準、能領會(hui) 、可落實,著力提升教師實驗教學能力。五是聘請有關(guan) 專(zhuan) 家做相關(guan) 輔導報告,不斷提升實驗教師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
練就“繡花功”,探索具有淅川地域特色的實驗課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的關(guan) 鍵所在。淅川縣從(cong) 實驗課堂模式探索和教研模式創新兩(liang) 方麵下功夫,探尋實施路徑與(yu) 策略,加強綜合課程建設,促進實驗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以上好一堂高效生動有趣的實驗課為(wei) 目標,深入開展實驗課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淅川縣探索出了“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即“五環十步”教學法。其中,“五環”是“導、學、練、展、評”,“十步”指創設情境、問題生成、自主學習(xi) 、合作探究、學思聯動、變式訓練、分享展示、質疑解難、建構總結和堂清檢測。
談到“目標導學”實驗教學的感悟,淅川縣第一初級中學物理教師孫小琳這樣總結:“‘目標導學’的實驗教學模式,讓我成為(wei) 了課堂導學的引領者。通過一係列實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悟出道理,真正經曆從(cong) ‘無理’‘霧裏’‘悟理’,直至‘物理’的學習(xi) 階段,進而真切地體(ti) 驗到科學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le) 趣。真正有深度的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去感悟科學,全程經曆功夫在課前、成效在課中、愉悅在課後的科學體(ti) 驗。”
在教研活動方麵,淅川縣實行“一課一研,一課多磨”的教研模式,專(zhuan) 門安排研討時間,每課必研、全員參與(yu) 。研課分為(wei) 三個(ge) 環節,一是課前研,研究教學目標、教材、學情、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及課件製作;二是課中研,觀摩研討課,思考教學設計的可行性;三是課後研,根據授課情況分析、交流、探討學生的反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在研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討論並改進,當堂解決(jue) 疑難問題,真正達到“減負”效果。
磨課分為(wei) 三個(ge) 流程,一是自研自磨,初步研製“達標課”,教師在鑽研教材和研課的基礎上,進行認真備課,寫(xie) 好說課稿,聽取評課教師“達標課”意見,做好教學設計;二是導研導磨, 研磨形成 “優(you) 質課”,教師以微課形式進行講課(第一次公開課),備課組其他成員參與(yu) 議課,聽取導評建議,優(you) 化教學設計;三是精研精磨,努力打造“精品課”。在導研導磨的基礎上,根據優(you) 化後的教學設計,教師講優(you) 質課(第二次公開課),課後共同研討、集思廣益,參與(yu) 議課、接受導評、整合優(you) 課,再對課堂流程進行智慧性的重構,形成“精品課”。 “一課一研,一課多磨”活動,讓教師受益匪淺,拓展了鑽研教材、研讀新版課標的新思路,改變了以往對教材深度、梯度、廣度研究不透的現象。
畫好“同心圓”,讓實驗教學助力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養(yang) 成
淅川縣堅持開展有觀察、有體(ti) 驗、有探索的實驗教學活動,培養(yang) 學生實踐操作、探索求知和創新創造能力,在孩子心中種下“創新”的種子,推動學生由被動學習(xi) 向主動學習(xi) 轉變,由關(guan) 注分數向關(guan) 注能力素養(yang) 轉變,通過“創、建、評、融”活動把“講堂”變“學堂”,把“教室” 變“學室”,拉近學科與(yu) 生活的距離。
“創”是舉(ju) 辦學生科技創新小製作小發明評選活動。淅川縣每年舉(ju) 辦一屆中小學幼兒(er) 園優(you) 秀自製教(玩)具暨學生科技創新小製作小發明展評活動,參賽學生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小發明、小製作,培養(yang) 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展評活動不僅(jin) 是一次師生技術和創意的比拚,也是一場思維和交流的盛宴,更是激發他們(men) 科學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徑。同時,這些活動拉近了物理等學科與(yu) 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hui) 、日常生活的聯係。
“建”是組建多樣化學生社團。淅川縣各學校因地製宜,建立“小科技社團”“趣味物理社團”“實驗社團”“編程社團”“泥塑社團”“根雕社團”等學生社團。各學校充分利用學生社團這一陣地,持續豐(feng) 富課後服務項目、拓展延時服務時間、提升服務質量,在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自信,全麵提升學生素質,站穩學校教育主陣地。
“評”是實驗優(you) 質課評選活動。淅川縣每年舉(ju) 辦一次縣級中小學實驗教學優(you) 質課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提升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力,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中小學課堂教學效益。
“融”是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活動。淅川縣每學期舉(ju) 行一次中小學實驗教學跨學主題學習(xi) 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通過研討觀摩,讓各學校相互學習(xi) 借鑒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不斷加強跨學科主題學習(xi) 研究,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拓展課堂教學邊界,加強學科間多維度的融合發展,培養(yang) 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充分發揮實驗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推動育人方式變革。
淅川縣在實驗教學方麵的探索,改變了實驗課程教研模式,在校園科技文化建設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果。淅川縣教體(ti) 局先後獲得“全市中小學實驗教學優(you) 質課優(you) 秀組織單位”“全市優(you) 秀自製教具、科技創新小製作小發明優(you) 秀組織單位”“全市教育質量先進單位”“全市普通高考質量先進縣(區)”等榮譽。同時,淅川縣實驗教學工作持續受到《教育時報》、《南陽日報》、“河南教師”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中宏網、搜狐網等媒體(ti) 的跟蹤報道。
實驗教學任重道遠,立德樹人使命在肩。在今後的工作中,淅川縣將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善於(yu) 創新,勇毅前行,引導學生涵育科學精神,增強自信自立,厚植家國情懷,編織成為(wei) 科學家的夢想。
(來源:河南省教育融媒體(ti) 采編中心 通訊員 姚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