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上午,鄭州市金水區文源小學舉(ju) 行了第二屆研究性成果發布會(hui) 。鄭州市校外實踐教育中心科長史東(dong) ,金水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教研員關(guan) 春霞,以及區屬學校的教師、家長代表200餘(yu) 人共同參與(yu) 本次活動,見證孩子們(men) 的成長。
本次研究性學習(xi) 成果發布涉及自然、勞動、科技等多個(ge) 方麵。12個(ge) 學習(xi) 課題小組,通過靜態和動態的方式呈現了12項成果發布,交織12抹絢麗(li) 的色彩,律動著每一張自信的笑臉、書(shu) 寫(xie) 著幾個(ge) 月來孩子們(men) 深度學習(xi) 的故事,演奏出一部孩子們(men) 研究性學習(xi) 的華美樂(le) 章。
製訂研究方案、設計調查問卷、資料搜集、數據整理……一字一句留下他們(men) 思考的軌跡;從(cong) 校園到校外——超市、社區、博物館、非遺美學館、交警支隊、街頭巷尾都留下了他們(men) 尋找答案的足跡;思想碰撞、設計圖譜、動手製作、練習(xi) 表達。製作精美的手冊(ce) 、富有創意的模型、吸人眼球的海報、形式各異的成果作品,引人駐足欣賞;豫劇之美、數學之妙、婦好鴞尊的傳(chuan) 奇故事、河洛文明的起源……他們(men) 利用展板、利用平板、利用作品講述自己小小的發現,孩子們(men) 儼(yan) 然將校園變成了一個(ge) 小型的成果博物館。
孩子們(men) 變身汽車機器人,還原研究過程,自信大方地向各位來賓分享小組的研究成果。他們(men) 身著戲服、小幫廚工作服,用情景劇、辯論賽、時空對話等不同形式分享自己的成果。一課題一特色,文化育人潤無聲,亦動亦靜的成果發布,匯聚著孩子們(men) 的汗水與(yu) 夢想,仿佛是每個(ge) 課題小組獨特的明信片,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在本屆研究性學習(xi) 成果發布會(hui) 上,六九班王子沫的媽媽說:“在參與(yu) 研究性學習(xi) 的過程中,孩子們(men) 遇山開路、遇水架橋,越挫越勇,這番經曆對每一個(ge) 參與(yu) 的孩子來說,是深入內(nei) 心的滿滿的體(ti) 驗感、成就感。”五二班徐正昇的媽媽說:“為(wei) 孩子的成長感到驕傲與(yu) 感動,在研究性學習(xi) 中,孩子經曆了人生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設計問卷,第一次走進河南非遺美學館,第一次親(qin) 身體(ti) 驗豫劇的魅力……這些經曆,不僅(jin) 豐(feng) 富了他們(men) 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ang) 了他們(men) 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如何助力學生的成長?如何讓學生站在學習(xi) 的正中央?這是每一位文源人思考的命題。立足本次研究性學習(xi) 成果發布,結合校情和學情,文源小學教師代表張藝幸以《學做“研究生”——共情的力量》為(wei) 主題,從(cong) “如何選擇合適學生的課題、如何為(wei) 學生提供支架式的幫助、如何針對學生研究進度進行針對性的評價(jia) 推動活動持續進行”等方麵分享了自己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xi) 的思考。
金水區文源小學副校長李淑瑩以《123模式,重塑育人新樣態》為(wei) 題,講述了文源小學通過厘清一個(ge) 目標、構建兩(liang) 個(ge) 途徑、完善三項機製開展,建構“123”研究性學習(xi) 實踐模式,推動研究性學習(xi) 向縱深發展,重塑育人新樣態的探索之路。
鄭州市校外實踐教育中心科長史東(dong) ,對於(yu) 孩子們(men) 在真實情境中解決(jue) 真實問題,從(cong) 而激發他們(men) 的自主成長的模式表示肯定,同時對孩子們(men) 的研究性學習(xi) 成果發布給予了高度評價(jia) 。
金水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員關(guan) 春霞為(wei) 本次活動做總結。她表示,通過本屆研究性學習(xi) 成果發布會(hui) 看到了“文源模式”,看到了孩子們(men) 在研究實踐中打破了學科邊界、打破了校園邊界、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並勉勵孩子們(men) 在研究性學習(xi) 中收獲新知識和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在困難中接納自己,在衝(chong) 突中理解他人。
為(wei) 推動研究性學習(xi) 縱深發展,為(wei) 教師搭建學習(xi) 、交流的平台,12月16日下午,學校又舉(ju) 行了“研究性學習(xi) 教研總結會(hui) ”,老師們(men) 複盤交流 、經驗共享,以案例為(wei) 載體(ti) 暢所欲言,開闊工作思路的同時更明確下一階段工作目標。
金水區文源小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校長黃延穎對老師們(men) 的辛勤付出給予表揚和肯定。她鼓勵大家要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為(wei) 孩子們(men) 創造開放、多元的學習(xi) 環境,注重從(cong) 跨學科、從(cong) 培養(yang) 學生的創造力與(yu) 解決(jue) 問題能力的綜合視角構思活動,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同時要發揮家校共育的力量,讓更多家長參與(yu) 到學生的實踐學習(xi) 中,成為(wei) 老師們(men) 得力的“助教”。
從(cong) 校園內(nei) 到校園外,從(cong) 核心知識到關(guan) 鍵技能,基於(yu) 真實場景的深度學習(xi) ,基於(yu) 真實任務的協同合作,基於(yu) 真實體(ti) 驗的獲得成果,學習(xi) 的過程在文源校園裏悄然發生。今後,金水區文源小學將繼續完善“123”研究性學習(xi) 實踐模式,讓學生在探求真知的實踐中,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不斷突破知識和想象的疆界,成就自己生命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