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体育登入口

鄭州科技學院:偉大變革融思政 特色育人顯實效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18日18:03 來源:鄭州科技學院

一、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一)多元化融入方法


學校采用多元化方法將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相關(guan) 內(nei) 容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工作:一是構建三級聯動宣講團;二是印製便攜“小讀本”;三是拓展多元合一的融媒體(ti) 傳(chuan) 播渠道;四是搭建數智化場館;五是挖掘“大課堂”顯功能與(yu) 潛功能。


(二)多模式融入策略


學校采取了多模式融入策略。三級聯動宣講團中的學生宣講團采取“開放麥”“rap”等新型宣講模式,在兩(liang) 冊(ce) 同步“小讀本”中拓展了主題班會(hui) 、研討會(hui) 、座談會(hui) 、茶話會(hui) 、暢聊會(hui) 等形式,在多元合一融媒體(ti) 中創新了《鄭科·青年說》《特色主題班會(hui) 》《活力社團》等特色活動,“雲(yun) 穿越”兩(liang) 大場館中融入情景模擬式、導遊展示式、曆史再現式、角色體(ti) 驗式、自主探究式等新的思政學習(xi) 體(ti) 驗模式。在三大課堂中積極推進大概念教學法、五環教學法、小班研討、案例分享等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


(三)係統化融入實踐


學校將學生對於(yu) 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的學習(xi) 、理解、體(ti) 驗、踐行,根據認知發展層次進行係統化設計和推進,實現了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入腦、入心、入情。“宣講團”對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現實層麵的傳(chuan) 播,“小讀本”是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在學生朋輩圈中的交互式學習(xi) ,“融媒體(ti) ”是對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網絡空間上的互動,“大課堂”是對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的係統學習(xi) 和實踐,“雲(yun) 穿越”是學生在數智賦能中將新時代偉(wei) 大成就的理論認識推向情感升華。


二、形成特色育人成果


(一)思政教育改革創新


學校在多元化融入方法、多模式融入策略、係統化融入實踐中,改革了思政教育教學方式。一方麵,思政教育實踐倒逼kaiyun体育官方网页發展。基於(yu) “融媒體(ti) ”“雲(yun) 穿越”,圍繞思政教育教學,產(chan) 出了一批研究相關(guan) 成果,其中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30餘(yu) 項,其他300餘(yu) 項。科研成果的輸出,又反哺了育人模式的實踐。另一方麵,拓展了思政教育教學場域,從(cong) 物理空間拓展到網絡空間、從(cong) 公共場域推進到私人場域,促進了思政教育場域的多元化、青年化、數智化、娛樂(le) 化、泛生活化,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教學的育人效果。


(二)思政育人品牌彰顯


在“宣講團”“小讀本”“融媒體(ti) ”“雲(yun) 穿越”“大課堂”的基礎上,學校打造了“春雨計劃”“後浪計劃”等多個(ge) 思政品牌,探索了“行走的思政課”“誌願者服務”“第二課堂”等實踐活動模式。“春雨計劃”榮獲全國民辦高校黨(dang) 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you) 秀成果特等獎。典型案例《創新科技數智賦能 凸顯思政教育效果》榮獲第六屆全國民辦高校黨(dang) 建和思政工作優(you) 秀成果特等獎。黨(dang) 建工作典型案例《構建“勤齊疏話”長效機製 以主題教育引領學校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榮獲第六屆全國民辦高校黨(dang) 建和思政工作一等獎。


(三)社會(hui) 服務成效顯著


“宣講團”“小讀本”“融媒體(ti) ”“雲(yun) 穿越”“大課堂”模式實踐後社會(hui) 服務成效顯著,教育部思政司、kaiyun体育登入口領導親(qin) 臨(lin) “雲(yun) 穿越”的數智化場館指導。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廣東(dong) 部分高校、西藏部分高校等省內(nei) 外百餘(yu) 家單位來校參觀學習(xi) ;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省總工會(hui) 、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等20餘(yu) 家單位利用我校開展主題教育,學校的社會(hui) 影響日益擴大。


三、推動思政育人創新


(一)理念創新


在理念方麵堅持守正創新,將新媒體(ti) 和新技術融合,現實空間與(yu) 虛擬空間融合,探索教育教學數智化平台建設,摸索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與(yu) 學習(xi) 主體(ti) 的契合點,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與(yu) 學習(xi) 方式的結合點,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與(yu) 實踐模式的融合點,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變與(yu) 不變、繼承和發展的辯證統一。


(二)平台創新


在平台方麵堅持問題導向,依托“雲(yun) 穿越”中的沉浸式體(ti) 驗館和交互式情境舞台。運用數字技術加碼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科技數智賦能,搭建資源聚合、多元立體(ti) 式思政教育教學場館,以沉浸式、交互式、情景式等體(ti) 驗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chan) 生情感、生成意義(yi) ”。


(三)實踐創新


在實踐方麵堅持係統思維,“宣講團”“小讀本”“融媒體(ti) ”“雲(yun) 穿越”“大課堂”的串聯運用,實現教師從(cong) 教授向督導轉變、學生從(cong) 被動到主動轉變、媒介從(cong) 文字到智能化轉變。在科技數字賦能之下,實現了思政教育主體(ti) 、教育客體(ti) 、教育環體(ti) 等多方麵的改革。


(四)評價(jia) 創新


在評價(jia) 方麵堅持全麵推進,從(cong) 教師能力、學生獲得感、思政教育教學本體(ti) 的突破等多個(ge) 方麵評價(jia)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並根據評價(jia) 反饋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全麵推進。


基金項目: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yu) 實踐項目(思政課類)“數字賦能思政課體(ti) 驗式教學模式探索與(yu) 實踐”(編號:2024SJGLX1024),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創新發展中心(遼寧財貿學院)專(zhuan) 項課題“大預言模型賦能高校思政育人創新路徑研究”(編號:SZZXKT2024010),2024年度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hui) 調研課題“數字賦能背景下民辦高校思政課實效性提升研究”(編號:HNMXL20242205)


作者簡介:高瑩(1996—),鄭州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


責編:任萬輝 作者:高瑩 二審:時高璽 三審:張舸

最新發布

更多精彩